APP下载

依托学校实践管理 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2014-05-30李春喜韩冰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研习惯育人

李春喜 韩冰

一、优化育人环境,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1. 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提升办学品位。学校始终应把“环境育人”当作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只有培育高雅校园文化,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校园环境建设需要管理者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感。审美价值对育人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美的熏陶,使学生知美、懂美、爱美、护美、创造美,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学校校园建设大到校舍建设、校园规划、教室设计等,小到一株花、一棵树的栽植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审美意识的,为师生打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人人积极参与,形成合力,齐心管理。学校环境建设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的广泛参与,形式上看似硬件的投入,实际上是源于师生的智慧和灵动,而又影响和教育着师生奋发有为。所谓贵在参与,是指师生主动融入成为主体,而不是旁观者、局外人,参加一次活动,植一棵树,种一株花,每一细节都可能成为师生永恒的记忆,每一次体验都可能对一生受益。在一些学校,花草树木由班级认领养管,卫生分成责任区,教室种植角,图书角、黑板报,在学生们的精心策划下,更富朝气。而另一种现象是一方面学校花钱大搞建设,大搞美化绿化,却不时有人有意无意的破坏损毁,不得不派人看管,甚至加了道道防护,这对于人与自然相融,对于学生习惯养成的初衷都是有悖的。环境建设靠大家,维护环境更需你我他。

2. 注入文化色彩,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处处体现文化,突出文化之重。学校是教育人的乐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学校,不仅课堂是“文化”之所,每一物、每一景都应体现文化,体现品位。学校的大门如何设计?怎样开启?进出管理、安全保卫都体现着文化。学校的一草一木是何物种?有何特征用途?产自何地?名称属性用一种方式标注出来,学生每每经过,反反复复浏览即能起到知识传授作用;学校的橱窗,板报一次次更新可让学生捕捉到新的信息,吸收其所需营养。

点点突出育人,体现文化品位。学校环境建设要紧紧抓住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常规的教育教学是育人的主战场当然不能放松,而环境建设的成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良好文化环境,需要精细设计,汇聚全体师生员工智慧,外请高人指点,虚心求教,才能创造出点点滴滴都育人的文化环境。例如,有的学校毛巾水杯,赋予讲卫生的图文;厕所隔板有动物图形;餐桌餐具提醒孩子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有的学校,电源开关上讲节能,自来水用水处谈水的宝贵,安全疏散口进行生命教育,这些不同点位的各种育人教育都起到了良好效果。还有的学校校园的画廊、壁报、标语,教室的黑板报、格言警句;办公室的名画、字幅;宿舍的温馨提示,洗手间的善意告戒,绿地中树木、小草轻轻的诉说……都是校园文化的体现。蕴含哲理的警句格言、温馨的提示、幽默的话语,令人深省和回味,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所感触、有所反思、有所觉悟。

二、加强干部建设,塑造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

1. 强化干部队伍管理,当好学校带头人。我们深信:干部正则校风正,干部优则群体优,干部强则学校强。强化干部队伍管理首先要树正气、讲责任、讲公平;其次,用人坚持正确的导向,用贤人,不排斥“恶人”,要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坚持把好方案制定关、民主测评关、组织考察关、工作程序关,使工作切实做公开、公正、公平;第三,能者多劳,让领导干部心里得到平等;第四,注重沟通合作,确保班子团结,学校各班子成员在平时工作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坦诚以待、精诚合作。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到六沟通:即重大问题及时沟通、决策之前预先沟通、情况紧急事后沟通、认识不一致再三沟通、决策改变重新沟通、正常工作定期沟通。真正做到大事小事勤沟通,确保整个班子的团结。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品质。首先,给予分管领导用人权力,要求公平合理用人,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岗位。对年轻教师,要安排具有开拓性、创造性、较复杂的工作,要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去努力钻研,提高自身的能力;其次,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学校管理者应做到教师个人的激励与教师群体激励相结合,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合理、适宜的内部竞争体制。首先,学校对教师的激励要采取公平的原则。如,实施教师奖励、教师职称评定、先进模范等各种不同形式、类别的表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学校要结合具体实际制定中长期教师培训计划,对所有培训者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如进行经验交流、汇报展示等。加强校本培训,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第三,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营造践行师德的良好氛围。积极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教育、师德师风经验交流等教育活动,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注重挖掘、大力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以优秀的事迹感染教师,以榜样的力量鼓舞教师,以身边的典型影响教师。

三、抓好常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1. 向管理要质量。制定科学的制度。首先,学校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师德量化考评细则》,引导教师用制度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依法治校和依法执教意识。其次,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学校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如果单纯用制度加以约束,有时也于事无补,在依法治校的同时还需要以德兴校,把依理行事与感情沟通结合起来,充分发扬民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少点批评,多点鼓励;少点刺激,多点关怀,消除心理障碍,实现心灵沟通。

2. 向课堂要质量。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是在课堂上。因此,我们把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师教学方式,作为抓好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利用推门听课,检验教师的每一节课,把“学法指导”贯穿于评课之中,指导教师每一堂课都关注教法和学法。建立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变成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广阔天地。现在我校的数学学科,在吸收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 向备课要质量。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一节课上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课备的充分不充分。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实行表格式备课(表格式备课是指统一教案要素:有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分为内容、教法、学法、板书、课后反思);二是年轻教师实行电子备课,充分利用网络和远程教育资源,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三是加强集体备课,备课组抓好过程,注重实效,组长把关,分科领导参与。各任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既发挥了教师集体的智慧,又增强了教案的针对性,为达到“每一节课都成为高效的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向教研要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研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驱力,教研是教学的先导。近年来师资力量的补充以特岗为主,同学科的教师水平相当,缺少学科带头人。因此,学校主要领导各带一个教研组和教师一起共同参与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并纳入学科组的集体评价和奖励。校长、教导主任每周坚持听课,每位教师每学期讲两节公开课,听课不少于20节并写出体验、反思,定期进行展示、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加大力度培养学科带头人。积极创造教研条件,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名校名师的先进教学方法。努力营造教研氛围,各教师围绕学校教研专题开展研究活动,着力提高教研水平,每个教师订阅一种教育刊物,学校还购置了大量的业务图书,给老师的学习提供了方便,我们还要求教师每周写一篇学习体会,一篇教学反思。

四、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重学习指导,以学促练讲规范。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班主任通過主题班会、专题课及黑板报进行宣传学习,学校则通过广播站、宣传橱窗、团队活动等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知识的宣传解读,要求他们知晓、理解、熟记、铭记习惯知识。同时,学校还组织“习惯知识竞赛”等活动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加深他们对规范的理解。学生只有懂规范,才有养成好习惯。

2. 抓实习惯养成的常规工作,以小见大守规范。为了更好的落实养成教育,首先学校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各班召开班会,让全体师生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其次,学校坚持每周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每天开展阅读、练字、两操一课、阳光体育等各项常规工作。为了抓实这些工作,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制定了具体目标,印发了阅读手册。同时学校为了督查工作,每月检查调研,并做好记载,及时反馈,定期整改。

3. “活动”引路,让学生的习惯养成在“活动”中生根、开花、结果。开展丰富的竞赛活动,落实好“十个学习习惯”。每学期,教导处都会组织“优秀作业展览”、“硬笔书法比赛”、“习作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日记展评”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许多优秀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了解习惯、训练习惯、巩固习惯并最终养成习惯。

猜你喜欢

教研习惯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