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言能力和思维训练间的关系
2014-05-30任文波
任文波
摘要:本文探讨了听说读写间的相辅相成关系以及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训练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理解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就能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有计划地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快速提高。
关键词:语言能力思维训练关系
现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在1981年发表的《听说读写都重要》一文认为:“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这是教育家终身实践的总结,值得我们语文老师终身来履行这一教学原则,而叶老所说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指的语言能力。
一、 听说读写间的相辅相成关系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训练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是语言能力训练中的一个内在规律。只是这个规律在过去常被忽视。对四种能力的训练,教师往往只抓读和写而不抓听和说。对读和写的能力培养,我们在学生进校后才开始的,起步迟,难度大,花费较多时间和较多精力是完全必要的。能即席做三五分钟发言,将事理讲得比较清楚的学生还是非常罕见的。现在的大学新生边听边记的能力很差,发言能力也较差,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按接受与表达区分,属于接受能力的是听和读,属于表达能力的是说和写。按口头和书面来区分,表现在口头的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的是读和写。
通常人们会说:某人擅长说话,囗若悬河。很少有人会说:某人擅长听话,听得很好。其实,擅长说话,却是以擅长听话为前提的。讲究语言技巧的说书艺人就是在不断的听中学说书,说话能力也是在不断地听别人说中练出来的,“听”在这里起着重要中介的作用。又如在辩论赛中,会听不会说的辩手必败,但只会说不会听的辩手必定乱辩。所以,听与说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听和写、听和读的关系也类似于听和说的关系,都是先要能听清别人说,然后才能写得正确、读得正确,如课堂上的领读跟读,学生记录授课内容。当然,写和读的过程也反过来能检验听的能力,并促进听的发展。叶圣陶说:“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正说明了听和写、听和读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说是囗头的,读写是书面的。说和读、写之间,也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关系也很密切。读就是要读别人的书面语言,就是接受知识。读懂了读多了,不仅能记得词句而且能掌握别人文章中的说话条理、艺术手法,自己说起话来,作起文来,一般也会渐渐有条有理,富有表现力。说和写是自己表达自己的意思,如常常注意先后有序,语言完整,读的时候也就对文章的内容接受得快,理解得好。
听、说、读、写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听说读写都重要的主张反映了提高语言能力的客观规律。
二、语言能力与思维训练相互依存的关系
听说读写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语言是以语法为其规律的;思维能力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能力,思维是以逻辑为其规律的。语言与思维有各自的特点,但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现代科学表明,人主要是用语言来思维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所以语言能力的发展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能推动语言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语言训练必须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一般说来,儿童期语言能力的发展比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要快,这是因为学语言有模仿在起作用,而思维能力的发展,模仿就基本不起作用。在學校里, 教师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的语言能力较好,阅读能划分段落,能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写作能文通字顺,但没有独创性,所以,他们学习经典名篇时提不出问题,不会发表个人见解,人云亦云;在数理化的学习中,推理能力差。这样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落后于语言能力的发展。当然,也有这样的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得很好,而语言能力却发展得较慢,文理不通,用词不当,错别字很多。以上情况都说明这两种能力不是同步发展的。这种不能同步发展的现象,证明这两种训练必须结合着进行训练才好。实践证明:老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比较有效地同时提高两种能力。
如听和读这两个接受过程是一个既理解语文内容又理解逻辑关系的过程。词、句、段、篇里总是存在着概念、判断、推理、证明等逻辑方法。我们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过程是分析、比较、综合的过程。如辨析词义和句意,划分层次和段落,编写提纲和提要,区别人物的性格特征,总结中心思想等,无不要用到分析综合这些方法,这就提高了逻辑思维中的概括、分类、判断、推理等能力。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多从逻辑思维的角度着眼编写练习题,如课前预习题,课内练,课外练,这比单纯从训练机械记忆出发的练习收获要大得多。
说和写的过程是表达的过程,说话和写作都有个立意、选材、构思的过程,这既是语言训练的过程,又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让学生首先表自己,然后由老师或同学有意识从逻辑角度进行评讲,学生本人再作修改,也能使学生在语言与思维结合的训练中得到较快的提高。
总而言之,我们理解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就能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有计划地促使思维能力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徐中玉.大学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张绪平.实用汉语教程[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胡秋宏.大学语文综合教程[M].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