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盗窃案件频发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2014-05-30曾德梅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案件校园学生

曾德梅

摘要:当今高校具有面积大、人员密集且繁杂等特点,治安问题也接踵而至,较为多发的即是盗窃案件,给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构成了威胁。发生盗窃的原因主要由于校园人群复杂、师生防范意识薄弱、学校疏忽法制意识教育等。本文正是以此出发,结合高校盗窃案件的特点分析其频发的原因,希望能通过相应的防范对策以减少或杜绝校园盗窃案件的发生。

关键词:高校盗窃案件原因防范对策

高校盗窃案件特指发生在高校内部的办公、学习、住宿等主要区域,秘密窃取教师和学生的财物并非法占有的行为。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办学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学校也由原来封闭式的教学环境逐渐敞开,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社会,具有面积大,人口集中,家属宿舍区、学生宿舍区、服务机构与教学科研场所混在一起的特点,而治安问题也接踵而至,最为突出的就是盗窃问题。校园内一旦发生盗窃,将对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构成威胁。本文正是从当前校园存在盗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出发,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减少或杜绝校园盗窃案件的发生,为学生及教师营建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 高校盗窃案件的表现特点

据统计,2009年1~10月份,某省高校共发生盗窃案件1921起。和社会上的盗窃案件相比,高校盗窃案件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如下:

1、 实施盗窃行为的主体多以年轻人为主,惯犯较多

在高校范围内实施盗窃行为的主体多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但年龄结构上趋于年轻化,这是由于其相貌与装束都与当今的大学生差别不大,极易混淆门卫的视线而混进校园。并且这一类主体受到偏激思想的影响,不愿吃苦耐劳,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容易产生违法念头。另一方面,由于校园本身环境的单纯性,师生防备意识不高,容易助长一些惯犯行为。这类犯罪主体大多熟悉校园环境,及校园作息时间,常常单独行动,流窜作案,惯用伎俩为顺手牵羊,因此防范难度较大。

与此同时,由于法制教育的薄弱及社会环境中各种压力的侵蝕,导致某些大学生价值观扭曲,日益成为实施高校盗窃行为的高发人群。即内盗案件呈上升趋势。作案手法反映了高智商、反侦查等特点。

2、 盗窃目标明确且集中

在高校,财物的价值往往有限,盗窃分子往往将盗窃目标集中在便于盗窃、携带及销赃的物品上,如现金、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电子词典、首饰、高档服饰等。这几类物品占到总的被盗物品的90%。特别是像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相机,虽然体积小,一旦失窃,其价值已经符合盗窃案件立案标准。

3、 实施盗窃行为的时空固定

在高校发生的盗窃案件中不排除临时兴起、顺手牵羊的盗窃案件发生,但盗窃案件由于存在着风险性,大部分犯罪分子实施盗窃行为之前都有着周密的计划,如事先踩点、摸清被害人作息规律等。因此,在高校盗窃案件中,多发时段为上课期间、周末、节假日、深夜凌晨以及大型活动期间,这期间学生和教师的防范意识较弱,且留出了无人顾暇的空余空间。还有开学初及期末也是盗窃案件高发期。开学初学生刚从家归校,身上大多带有大量现金等财物,开学初人员也比较混杂,送学生的家属也各不相识,防备意识会降低从而导致盗窃案件的发生。而另一方面学期末学生即将离校,人员流动大,门卫对于来接学生的人群也不会排查过严,由此也为财物的运出及销赃提供了便利。

从发案的空间来看,入室盗窃较多,集中在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教室和图书馆,发案占比85%。而较为空旷的室外体育场等活动场所也是多发区域,主要是由于空旷的场所不利于对财物的监控,也便于作案人的逃脱。

4、 高校盗窃方式的多样性

前述所说的高校盗窃行为中顺手牵羊的情况很多,犯罪分子往往能在较短时间内抓住机会快速行窃,或者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声东击西,进而下手。此种方式往往在财物持有人大意或者疏忽的情况下容易得手。

“窗外钓鱼”也是高校盗窃方式的一种,大多学校都未给低层的学生宿舍安装防盗网,导致作案人不需要进入室内,仅在室外使用特制工具就可以钓取到目的物,大大降低了其自身入室盗窃的危险性。同时被发现后也可以以“我刚好路过”、“我只是随便逛逛”等理由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怀疑。

在高校盗窃案件中,还有一种常见方式是撬门而入或者破坏锁匙进入室内。此种方式多在寒暑假等宿舍或办公室长期没人的情况下实施,以避免行为败露。采取此类作案方式的案犯大多手段粗暴、残忍,主体以惯犯、累犯居多。进入室内后,室内环境破坏严重,翻箱倒柜,力图盗走所有有价值的财物,且盗窃行为成功后迅速离开现场。而且在一所高校连续作案多起的情况较为常见。

5、盗窃动机日趋复杂

随着高校环境的变化,现代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高校周边商业、娱乐业等发展迅速,人员结构更加复杂,而校外人员在高校流窜作案也日益突出,其盗窃的动机大多为了图财。对于大多数内盗的案件而言动机则稍显复杂,主要表现为少数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相互攀比,生活上摆阔气,图享受,产生一些与家庭背景不符合的消费,经济透支后又无经济来源从而萌生盗窃心理。还有一些学生实施盗窃是基于报复泄愤心理,通过盗取他人财物来达到打击“仇人”的目的;或由于心理扭曲变态,实施盗窃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快感或引起他人的注意。因此在发现盗窃嫌疑人后,特别是内盗,还要针对其特殊的动机采取教育方法,避免因未全面了解情况而盲目处置导致事态恶化。

6、 高校盗窃犯罪发生的后果很严重

犯罪分子在校园内实施盗窃行为得手后,为了避免暴露,往往会找到无人且僻静的地方先进行分赃。带走体积小、易携带的物品,比如手机、笔记本、钱夹、现金等,而累赘的书本及证书证件则可能会被随手丢弃。而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书本与证书证件都是很重要的物品,一旦丢失,补办是相当的麻烦,更有甚者有些证书一旦丢失将不能被补办,这样一来,造成的经济及精神上的损失那是相当严重的。

二、 高校盗窃案件频发的原因

高校盗窃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犯罪个体自身的素质因素外,还与高校外部环境诱导因素、内部治安环境因素有关。总体而言,经分析高校盗窃案件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防范意识薄弱,技防措施投入不够,校园治安环境存在死角

根据芦克功的统计分析,高校盗窃案件的发生有80%以上是由于没有做好防范工作。首先,许多师生对钱财和贵重物品保管不严,如经常外出后不锁紧门窗、离开后不带走随身的笔记本电脑、手机、MP3等贵重物品,缺乏警惕性,从而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其次,校园的安防措施投入力度不够,监控探头布局不合理,存在大量死角,有的只在教学楼门口或者宿舍楼门口安装了监控,却忽略了各个楼层,这也是高校盗窃案件频发的原因之一。第三,门岗把关不严,巡逻存在盲区,也导致了大量不明车辆及人员混入校园,为高校安全带来威胁。

此外领导的不重视也是导致校园盗窃案件高发的原因之一。有些领导一味地认为校园的安全工作是保卫部门的事情,责任制度落实不清晰,一旦发生盗窃等安全事件就将责任全部推脱到保卫部门,而不是吸取教训,查漏补缺,整改措施不彻底,导致了此类安全事件的恶性循环。

2、 校园人群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高校盗窃案件埋下了隐患

就学生而言,由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导致了生源素质的良莠不齐,再加上学校的法制教育及管理没有跟上,一些本身有着不良嗜好的学生在外界的诱导下容易产生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加之当前,随着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及校园扩建的工程增多,学校除了教师和学生以外,还有大量的临时工、教职工家属,及在校内经商、进修、培训的人员,成分比较复杂,其来源难以查清,也给校园的治安管理带来了难度。

3、 破案力度不大,威慑力不够,导致高校盗窃案件一再发生

由于高校保卫部门没有执法的权力,且素质偏低,加上技防措施跟不上,大多需借助校外派出所的力量,而校园盗窃案件大多属于小偷小摸行为,损害后果不严重,民警重视度也不够,导致有些盗窃案件久押不破,作案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再加之由于盗窃案件的特殊性,须有赃物为证,虽然有的案件经调查找到了嫌疑人,但由于赃物追不回来,使得嫌疑人逍遥法外,达不到打击犯罪的目的,威慑力不够,导致此类案件一再发生。

4、 校园道德法制教育欠缺

目前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今社会,高校的教育也潜移默化地顺应着这一趋势,所开展的课程都致力于学生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的提高,忽略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道德的培养与引导。导致部分学生人情淡漠,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盛行。为了满足爱慕虚荣的内心,不惜走上违法道路,直接行窃或内外勾结作案。

还有许多学生缺乏正义感,往往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虽然发现周围的同学有盗窃的行为却不加以制止,认为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助长了盗窃者的嚣张气焰,导致了更多人受害。更有甚者在自己的财物被盗后,不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追回损失,反而也同样采取盗窃他人财物的错误行为来弥补自己的损失。

三、 高校盗窃案件的预防及对策

高校盗窃案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被盗主体安全意识淡薄、校园防范措施力度不够、道德教育引导不深等原因造成。为了减少或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应该主客观相结合。主观上加强法制及安全教育,客观上完善校园环境的安防设备布置,以减少不法分子的可乘之机,采取以预防为主、打击为辅的防范措施。

1、 加强法制教育和思政教育

大学阶段虽然开有法律基础及思想政治修养等课程,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很多内容就如蜻蜓点水般掠过,起到的教育及警示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课后一方面通过法制安全讲座、校园网、广播站等方式宣传易在学校范围内发生的不法行为及刑法对其的严厉打击,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内盗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告诫在校的师生员工要自觉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保管好自己的财物,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学校保卫部门也要尽自身的职责,向在校人群通报盗窃案件的发案规律和特点,并且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开学报到时要提醒学生尽快缴纳学费或将现金存入银行卡内,切勿携带大量现金,以防被盗;放假期间要锁紧门窗,并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夏季切勿因贪凉而打开门睡觉等。

2、 完善防范措施,加强人防和技防

如今的大学校园由于面积大,人员混杂等情况,只有在完善校园防范措施,加强人防,借助技防的力量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具体措施有:(1)严格执行进出门岗制度,加强对可疑人员的盘查,防止社会不法分子蹿入校园作案。加强门卫管理和巡逻守护,特别是宿舍区、教学区和家属区,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并持证上岗。(2)加强重点部位的技防措施,合理安装监控探头,避免留下盲区。(3)加强对校内流动务工人员的管理,制作个人信息表,并与相关管理部门签订责任书,承诺持证上岗,防止不法分子混杂其中。

3、 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

首先,要加强领导对校园盗窃案件的重视。上至学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下至教职工及学生个人,都要充分了解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学校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能够通过在安防人员、经费、后勤等方面加强保障来预防校园盗窃案件的发生。而教职工及学生个人则能够从自身做起,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同时履行个人的义务,及时揭露并打击一切危害校园安全的行为。

具体针对我国高校人员密集和繁杂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以校园监控报警中心为枢纽,以保卫部门为主体,让全体师生同参与,接受报警求助,并处理突发事件,以达到迅速对各要点布控,发现犯罪嫌疑人的目的。还可以组织一支由班团干部、学生党员及优秀学生组成的校卫队伍,在进行自我监督与管理的同时,充分协助保卫科人员做好治安保卫工作,以减少内盗案件的发生。

4、 加大破案力度,震慑校园盗窃犯罪

校方应定期对校内保卫人员的相关技能进行考核,比如分析案件性质的技能,保护案发现场的技能,捉拿现行的技能以及走访调查的技能等,只有这些基本的素质具备了,才能有效地为侦查人员提供线索和依据,进而找出嫌疑人,侦查破案。校园盗窃案件的破获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是提高在校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震慑犯罪的强有力手段。

总而言之,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导致了盗窃案件的滋养与发生。但这些原因是可控的,是可以通过人防和技防等措施减少或避免的。因此,,为了保护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应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并努力完善校园安防措施,以期营造一个和谐、文明、安全的大学校园。

参考文献:

[1]周家明.当前高校盗窃现象及防范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2]芦克功.高校盗窃案件的特点、发生原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

[3]黄仕芳.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2).

[4]程德慧.校园安全立法与安全保障社会化[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5]公安部政治部.保衛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案件校园学生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左脚丢鞋”案件
赶不走的学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HD Monitor在泉厦高速抛洒物案件中的应用
3起案件 引发罪与非罪之争
开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