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缘何“扎根”影院
2014-05-30
19世纪上半叶,北美捕鲸人去智利时,发现了当地流行一种有趣的吃法:将玉米置于高温下,让谷物受到内部强压,淀粉原料的核心向外碰到坚硬谷壳爆炸,这就是爆米花。不久,爆米花在北美流行起来。后来,爆米花开始脱离厨房被大批量生产,人们可以方便地在室外看运动会、马戏时食用,加上诱人的香味,它很快成为路边小贩的首选。
那时,有声电影还没有问世,无声电影早期用的字母把低文化水平的观众限制在门外,电影院也担心观众食用爆米花会弄脏地毯。1927年,电影进入有声时代,那些文化并不高的人也能来观看电影了。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给电影业和爆米花带来了一次很好的合作机会。为了找到一个便宜的地方消遣,人们都涌向电影院。只要包里有5美分~10美分,人们就能享用爆米花。当时的街头小贩把握了这个商机,开始在电影院外面摆摊售卖爆米花。爆米花就这样成为最早可以带进电影院中的食物。
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携爆米花入场,电影院老板终于觉得这个商机不可忽视,他们开始把大厅租借给小贩,允许他们售卖爆米花。后来,电影院老板逐渐意识到,若省去中间商,直接出售爆米花,他们会获得更多利润。于是,很多电影院开始自设爆米花机。20世纪30年代中叶,电影院生意开始走下坡路,很多电影院开始亏损。但只有那些转向卖爆米花和其他零食的电影院幸免于倒闭。这使得很多影院轉变了态度,开始自己贩卖零食。
二战使爆米花和电影院的关系更密切了。糖类出口国菲律宾等切断了对美国的货源,糖原料开始短缺,这使得零食糖果和碳酸饮料也跟着短缺。爆米花一枝独秀起来。到1945年时,它和电影的关系已经非常牢固:美国消费的半数以上爆米花是在电影院中。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电影院文化逐渐传入其他国家,“看电影吃爆米花”的习惯也一起打包出口。发展到后来,人们想到电影院已经能很自然地就想到爆米花。于是,在几乎任何一个影院,你都能看到爆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