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处置中决策者的启发式偏差探析

2014-05-30秦军昌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应急处置启发式

秦军昌

[摘要]应急处置过程中需要决策者在复杂的决策情景中,以较短的时间进行信息判断和方案选择。已有研究表明,其决策质量和决策者的认知行为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文在对应急决策特点总结后,按照行为决策理论分析了应急管理者常见的启发式偏差成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应急处置; 行为决策; 启发式

1.应急管理中决策问题的特点

同一般决策过程,应急处置决策也包括,信息收集、目标制定、方案设计、情景判断、方案评价和选择等阶段[1]。但因决策环境的不同,每一阶段都具有不同与其他决策任务的特点,以下是具体分析:

在信息收集阶段,现状信息难以把握。规范的决策分析,首要是获取决策者面临的现状信息,定位自己决策环境。但因应急处置属于突发事件,是对现实运行的常态环境的打破,因此要在短时间获取准确的灾害现状是困难的。比如,在汶川大地震时候,有关人员伤亡信息统计的拖沓的滞后时间,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而对现状信息的准确和及时客观的把握是事关整个决策质量的首要因素。

目标制定过程的目标模糊性和动态快变性。应急处置中,决策过程是围绕“最大程度的降低灾害损失”目标开展的,缺乏明显的量化的客观指标,目标具有模糊性,比如个人和财产价值的比较,局部和全局利益的考量,近期和长期利益的权衡等。而且这些指标也是快速变化的。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应对中,从组织敢死队保护核设施到后来的移民与设施的废弃,说明了决策目标的动态变化性。这使应急管理者经常处于“不知道自己将去哪里”的迷茫状态,降低了救灾的效率。

人类历史发生的灾害,让我们保留了大量针对特定环境,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故应急管理人员若能准确的判断应急环境特点,选择最佳预案,就可大幅提高应急处置水平。但应急环境是一种无序的环境,无法和其他决策过程一样,通过可靠的手段获取准确信息。可能面对的状态、以及发生的概率,可能的后果等信息的取舍和判断,给决策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压力环境下,人的判断能力却会下降。所以,应急处置决策中状态复杂,准确判断困难。

方案的评价和选择过程中,指标具有互斥性和信息不对称特点。应急突发下,各类情况瞬息万变,决策者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各类信息的可能是不存在的。且信息的变化,使得不对称的程度也在提高高。同时,方案的选择中,指标之间的冲突(比如稳妥性和救灾效率之间的矛盾),方案实施后,后果的不可逆等特点,给了决策者极大压力。

综上,应急处置中,决策过程呈现状态高度不确定性,时间压力大,决策后果不可逆等特点。

2.应急决策过程中决策者认知行为分析

依据风险决策理论,决策可以分规范性决策和行为决策两大类。前者是基于决策者完全理性人的假设展开的,在决策信息比较精确,决策环境和决策后果比较宽松的条件下,受过一定训练的决策者的决策过程大致符合此类理论研究的成果;后者,作为对决策者具体决策过程的描述性研究,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解释现实人的决策与规范型决策的结果偏差原因,以提升人类的决策[2]。理论演绎和实证结果都显示出,在受时间压力和复杂情景下的决策,其经常采用启发式的思维范式,作为决策活动的重要依据。启发式具有决策效率高的特点,但其容易受人的认知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决策质量的下降。显然应急处置中,决策者的启发式会扮演重要角色,现对它的影响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2.1框架效应的偏差。框架效应指的是,相同的决策信息内容,但因它们的呈现形式的不同,会导致决策者在风险态度和决策情绪上,产生风险偏好或者厌恶,正面或者负面情绪的相反结果。风险偏好和正面情绪,会导致决策者因疏忽风险的负面作用,过于乐观的采用冒险型的行动方案;而风险厌恶和负面情绪,会过于重视风险的负面作用,加之悲观的心态会致使采用非常保守的行动方案。显然理性的分析,这两种情况都不应该是决策者应选择的行动方案。

2.2锚定和调整的偏差。在应急处置中,信息的不完全性,决策时间的压力,决策者无法也难以按照风险决策的步骤,获得客观的状态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信息。决策者会根据以前的类似决策经验,事前锚定一个对象,然后按照获取的新信息,对此对象的初始水平进行正或负两个方向的判断和调整。判断的准确性取决于锚定对象的初始水平和调整的方向及程度。在此过程中,决策者会因可得性和代表性启发式思维方式,获得锚定对象,而已有研究表明,这些思维方式本来就存在以有偏样本估计总体的偏差。因此,锚定和调整也是形成应急决策偏差的重要因素。

2.3事后聪明的偏差。金融风险领域的有关研究证明,既是具有多年决策经验的专业人士,依然会产生事后聪明的偏差[3]。具有事后偏差的人,往往在事后忘记自己事前和别人一样也存在判断和选择的困惑,会根据事后的结果回忆事前和自己有利的决策信息,以证实自己可能比别人做的好。显然,在应急处置中,决策者可能因为此类决策偏差,不能够吸取以前的决策教训,会导致决策失败现象的一再发生。

3.改善决策质量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应急处置中决策者因其认知因素和决策情景的特殊性,会难以避免的产生负面的结果偏差。以下是避免这些偏差的建议。

首先,善于获取不同渠道的信息和建议。按照框架效应,单一源头的信息会导致对风险估计水平和决策情绪的有偏影响。所以,在应急处置中需要从不同利益主体,不同的角度获取信息,这样就可以降低框架效应产生的决策偏差。

其次,采用基于真实情景的仿真平台,模拟决策过程。锚定对象的获取和水平调整的方向和强度,是产生应急处置决策偏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信息化时代,决策者要充分利用仿真平台,对自己通过锚定和调整形成的参数,进行模拟运行,通过科学的手段尽可能获取参数的恰当值。

最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客观记录,加强对历史应急事件的学习。事后聪明偏差的降低,需要决策者通过對比事前决策细节记录和最终决策后果进行,因此要重视应急处置细节数据库的建设。此外,只有客观的学习历史发生的应急处置的过程,才能够改进决策者的决策水平。

总之,应急处置是对人类决策能力的重大考验,需要从应急环境和脑决策科学两个角度进行探析,以不断提升人类抗灾救灾的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Simon French, John Maule, 著,李华旸,译.决策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Sternberg,R.J.著,杨炳钧,译.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3]J. Neil Bearden, Ryan O. Murphy.Decision Biases in Revenue Management: Some Behavioral Evidence [J].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8,10: 625-635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3YJC630122)

猜你喜欢

应急处置启发式
液化石油气槽车事故应急处置风险防范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平行四边形
善用启发式教学,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谈高中政治课中的启发式教学
基于FCR的城市地下供水管网应急处置系统设计
台风天气配网架空线路防风加固技术和应急处置工作
启发式教学在《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我国政府应对巨灾风险的应急处置现状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