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创新团队的组建及其系统培训的几点思考
2014-05-30肖洪海
肖洪海
摘要: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并在企业竞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企业管理中不能不提上日程的主题。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很多路径选择。在本文中,本人结合我们县局(营销部)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那就是组建创新团队、为创新型人才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并通过系统培训来促进全体员工向创新型人才转化。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创新团队系统培训
随着市场经济与全球一体化的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型人才作为企业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载体。因此,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发展必然的选择。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新描述等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的过程,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创新分为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等,任何形式的创新都需要一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都需要创新人才具有一定的个性心理。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根据对学术资料的整理,通常创新人才的特质有:科学性和开放性的知识结构、求异性和新颖性的思维方式、发达的智力和能力、善于团队合作和正向性的价值取向等。
企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方面,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存在的根本;另一方面,企业又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所以,企业创新型人才,既要有能够为企业的生存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知识、能力等特质,又要有能够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创新品质。概括地讲,企业创新型人才,至少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企业创新型人才产生于企业的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创新思维。并且在创新实践中,既尊重实践经验又尊重科学规律,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最终形成创新成果。它们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技术的、理论的,主要应以技术创新成果为核心。
2、企业创新型人才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有强烈事业心、进取心、责任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当代创新活动主要表现为集体性,需要协作精神,与人相处的能力格外重要;同时创新型人才的特征也体现为独立思考、敢于冒险、敢于怀疑和具有挑战精神等等。这表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反映的是创新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3、企业创新型人才主要分布于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技能人员层。他们具有创新思维,从事创新活动,有创新成果。创新是他们的主要标志。
4、企业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远大理想和目标。在创新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和活动不应该仅限于企业领域,而是要延伸到社会领域,要有为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的勇气和魄力。
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企业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们县局(营销部)的具体情况,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组建创新团队、为创新型人才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并通过系统培训来促进全体员工向创新型人才转化。
一、组建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的集聚效应
企业要创新,绝对不能只靠个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
个人搞点创新,搞点发明、创造并不难,难的是建立一个创新型的团队。爱迪生时代他一生搞了1000多项发明,现在随着人的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一项创新,一项成果,很多时候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了,而是一个团队搞出来的。中国的海尔从1984年开始创业,到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成功原因是什么呢?海尔文化精髓之一就是它的创新精神。从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一个212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69大系列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海尔现在平均每天可推出1.3个新品种,平均每天申请国家专利2.5个,海尔是中国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 像海尔这么多的创新,绝不是几个工程师能搞成的,而在于他们有一个创新型团队,鼓励人人创新。只在1998-2000年的三年间,海尔人一共提了3万多条合理化建议,被采纳了17000多条。海尔规定:工人一年提十条合理化建议,只要被采纳了七条,就可以从“合格员工”升为“优秀员工”,连许多老工人一年都可以提出十几项合理化建议。这就是海尔创新型团队的力量。
為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的作用,为其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我们结合企业实际分别成立了三个创新团队:一是以营销为中心的营销创新团队,并命名为“蜂之队”,寓意为像蜜蜂一样为广大零售客户服务;二是以专卖和法制为中心的创新团队,命名为“集结号”,寓意为“快速反应、群策群力”;三是以综合管理为中心的“罗文之队”,寓意像罗文一样“主动工作、立即执行”。 每一个创新团队都建立了“团队章程”,并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每个创新团队都由几名核心成员负责整个团队的工作。
为了促进创新团队的有序发展,我们特别注重核心成员的选拔。
我们认为,作为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创新素质。一般来说,创新素质是由创新基础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要素构成。因此,我们对创新团队核心成员的创新人才的选拔主要是依据这三个方面的素质开展。其中,创新基础知识主要表现为在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理念、新方法,从而取得新成果。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体的智力能力,以及对已知理念、方法、工艺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人格是个体的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怀疑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挑战权威并能与他人精诚合作等。
围绕着以上几点,我们对创新团队核心成员的选拔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员工进行基础创新素质评估,选拔具有相应资格的员工;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已建立的创新人才创新素质指标体系对相应资格的员工进行二次评估,最终选择创新型人才,并了解其创新水平的情况。
目前,我们三个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是近几年入职的年轻大学生。他们不仅有创新的热情,而且有创新的能力,是我们重点培养的创新型人才。
通过创新团队的建设,不仅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搭建起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且为整个企业塑造了崇尚创新和科学的良好氛围,吸引了更多的员工加入到创新的活动中来,促进企业转变成为创新型组织和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了创新型人才的集聚效应。
二、开展系统培训,促进全体员工向创新型人才转变
我们认为,企业要创新要发展,仅靠几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全体员工向创新型人才转变。而系统培训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所谓系统培训,就是要从传统中只注重技能、知识的认知培训等智力素质的培训向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人格和自我发展、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等非智力素质的现代培训的理念转变。树立“培训不仅是为当下赚钱,更是准备为未来赚钱”的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培训实践,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以人为本,选择好恰当的培训时间、创造良好的培训空间环境,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全面发展与企业命运的结合,最大限度地开发创新型人才的潜能,提高创新型人才的素质与技能,实现创新型人才个人价值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
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从战略高度,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训管理。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诸项职能中投入最大的一项职能。要获得培训的高回报就必须对培训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因此,要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将创新型人才的培训目标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中;要建立和不断完善有效的培训工作模式,要在培训需求预测分析中考虑企业和被培训者的需求,以提高培训针对性、目的性,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要建立对培训效果的有效评价体系,并与企业薪酬、福利、人事政策等进行有效衔接,提高培训效果,以激励企业员工自觉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使企业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为企业创造财富。
其次,借鉴和引入先进的培训模式。对创新型人才的培训应由传
统单一、松散、不系统的培训方式向系统、规范、多样化的现代培训模式转变。要注意借鉴和引入高品质、低价位的基本培训方法、培训技术和培训手段,如教练式、菜单式、仿真模拟式、案例讨论式、角色扮演、网上虚拟培训等。同时,应针对本企业创新型人才培训的特点,加大培训投资力度,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超越时空限制的方法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训,扩大培训面,注重提高培训效果的监督和评价。
第三,构建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培訓、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培训激励机制早已被普遍接受和认同。其作用不仅有利于企业持续不断的开展培训活动,构建学习型企业,而且有利于调动受训者终身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受训者创新技能、创新水平、创新热情的提高。以前,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很多员工因我们的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僵化而对培训无兴趣,常常是被动接受企业安排的培训。因此,为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创新、改进培训激励机制的方式、手段、内容,尤其是待遇方面,要在充分了解员工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及地域特点等方面多加考虑,才能充分发挥培训激励机制的整体效应,才能使企业的创新型人才培训活动有生机、有活力,才能推动企业的培训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最后,重视员工的继续教育。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升级及管理创新、机制创新都依赖于学科知识的运用,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件就是知识的综合性,能力的综合性。基础教育阶段对人才综合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但我国的基础教育从根本上说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考试是至高无上的,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应试教育把学校变成了“教育机器”,按照固定的一套流水线培养学生,这种教育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学生变得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其掌握的知识面也偏窄。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再培养,很难使他们成为创新人才。在这方面,企业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学历教育,企业可依托高等院校,利用高校的优质资源和师资力量,结合企业的现实需要和发展目标定向培养人才,课程设置重点放在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多门类、多学科上。鼓励自学成才,鼓励继续深造获得高学历,如:大专升本科,本科升硕士,报考MBA等等,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对学成者予以奖励;二是开展短期教育,短训能够帮助员工快速提高实用技能和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制定长期短训规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内外结合的方式培训员工。实践证明短训是见效最快、成本最低、企业最愿意接受的一种培训方式;三是开展岗位教育,企业的发展是多元化的,要求员工必须具备多种技术、技能。企业应制定人才交流计划,建立定期岗位交流制度。对某些岗位的人员作阶段性调整,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是企业长盛不衰,保持活力的法宝。通过在不同的岗位上学习锻炼,交叉任职,不仅能够使流动人才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而且能够使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注:本文为山东省德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科技创新项目“1532高绩效团队建设工作法研究与应用”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