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大学生求职观念与社会人力需求现状分析
2014-05-30王敏燕李银建
王敏燕 李银建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客观现状,并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与思考,原因是由于大学生求职观念与社会人力需求没有达到契合的程度。本文通过分析青岛市大学生求职观念与社会人力需求的矛盾所在,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缓解矛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求职观念的建议。
关键词:求职观念 社会人力需求 原因 建议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近十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几乎成几何倍数增长,据统计,200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2013年达到了699万,短短的十年增长了419万,这就使得我们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2013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就业率却仅有33%。
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应该很轻松,然而很多企业反映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大学生求职观念与社会人力需求存在很多矛盾,为了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求职观念、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找出两者之间的矛盾所在,本文以青岛市大学生和企业为研究对象,对驻青6所高校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机类、艺术与传媒类、经济与管理类6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青岛20家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以期找出矛盾,并提出缓解矛盾的建议。
二、调研情况的分析
1.关于毕业初期的工资预期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我们得出,艺术与传媒类和计算机类60%的学生对毕业初期的工资预期集中在3000-4000元,经管类学生对毕业初期工资预期主要集中在2000-3000元,从对企业的调查中发现,企业愿意给出的工资主要集中在2000-3000元,这体现了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起薪期望过高,而企业不愿意高薪聘请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这种矛盾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企业难以招到人才。
2.关于就业在地域上的选择
通过调查结果看出,62%的大学生都想在大城市或东部发达地区工作,而只有15%同学愿意到小城市或西部地区工作,学生们认为大城市发展机会多,事实上,一些中小城市、不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这种求职意向与社会人力需求在地域上的矛盾,导致了地区间人才的流失和不平衡。
3.关于理想的工作类型
在我们调查的学生中,各专业学生在理想的工作类型上是相同的,超过50%的学生都想直接成为一名管理人员,但企业中高层人员的最主要选拔渠道是企业内部培养、选拔。这种现状反映了我们大学生求职观念与社会人力需求在工作职位上的矛盾,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都比较看重社会地位。
4.关于能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
我们在问卷中将形象气质、敬业精神、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专业技能等素质列在一起,让被调查者进行排序。从大学生的排序来看,很多同学将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放在了前三位,这与企业的调查中在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方面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很多企业都将敬业精神列在了前三位,其次还有一部分企业列出了形象气质的重要性。这就体现了大学生对综合素质的发展不够全面,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培养自己负责任的态度。
三、大学生求职观念与社会需求矛盾的原因
一方面,大学生毕业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一方面,很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我们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了大学生求职观念与社会人力需求的四大矛盾,足见大学生求职观念与社会人力需求达到契合的重要性。两者之间产生这样的矛盾受很多方面的影响,有政策、社会方面的问题,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问题。
1.高校教育方面
首先,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如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大学毕业生专业技能薄弱等;其次,我国高校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比较短,目前最为短缺的是师资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很多学校还未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专门课程,这就使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比较模糊,不能正确定位,无法为就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最后,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接触企业的机会较少,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树立正确的、适合社会需要的求职观念。
2.企业方面
作为人才供求的另一大主体,企业在大学生人才供求矛盾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企业过于强调实践经验,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应聘者是否“具有实践经验”相当看重,这就使很多大学生丧失了发展机会,也使企业失去了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人才;其次,一些企业片面追求高学历,在对一些企业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企业在筛选简历时,对毕业生的毕业院校、学历还是很看重的。
3.学生自身方面
首先,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当前大学生对自身定位颇高,缺乏没有长期规划;其次,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很多大学生对于毕业后在地域上的选择,都偏向于大城市或东部发达地区;最后,大学生与企业接触的机会比较少,不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发展自身能力,提高就业力。
四、缓解大学生求职观念与社会人力需求矛盾的建议
大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实现就业与人才需求平衡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缓解大学生求职观念与社会人力需求的矛盾是实现就业与人才需求平衡的重要手段,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自身都要做出努力。
1.高校教育方面
第一,應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接触企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第二,应探索大学生培养模式,增强其实践能力,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与企业需求在经济上的契合。第三,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应该逐步健全,使大学生接受相关培训,帮助他们正确定位,树立与社会需求相统一,与自身特点、能力相统一的求职观念。
2.企业方面
企业应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走进校园宣传企业或接收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在高校和学生中的知名度,还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有目的地培养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优势人才。
3.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适当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对于学生来讲,谋生立业后再寻求发展,也未尝不可。放低身段,考虑长远,肩负责任,应当是当代大学生较为合理的就业取向。第二,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与企业要求相适应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第三,积极参与学校的就业指导,强化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目标,有方向、有计划地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力调研与分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
[2]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初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3,12.
[3]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4]《代表说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
[5]《大学生就业难,七大原因》.搜狐教育
该文章为校级创新项目“青岛市大学生求职观念与社会人力需求现状分析”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