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构筑反潜网监控中国潜艇
2014-05-30
反潜兵力与潜艇的矛盾攻防,是海战舞台上永不过时的话题。近年来,随着境外军事媒体将目光转向太平洋西岸,它们注意到,中国潜艇部队卸下神秘面纱的同时,紧守所谓“远东第一反潜岛链”的美国,也联手盟友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很长一段时间,外界重点关注攻击性反潜平台(如巡逻机、驱逐舰)在亚太的部署情况,往往忽略了反潜作战的“第一要务”乃是“搜潜”,即提前捕捉潜艇的行踪。在看似波平浪静的西太平洋,诞生于冷战时代的大规模水下监听系统,正重新被美日寄予厚望。
千里之外,一找就准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便提出“音响监视阵列系统”的构想,英文缩写为“SOSUS”。该项目的研制和安装工作被委托给贝尔电话电报公司,最终目标是沿着海床、海底岩石和大陆架、全面铺设声学传感器阵列并相互连接,构成完整的水下监听体系。
据俄罗斯《军火库》杂志披露,历经几十年发展,SOSUS日臻完善,其核心是数以千计的水下监听器,逐个安置在海底传达声音效果最佳的位置,然后用电缆把它们串连起来。任何地方发出的声波,只要进入这个阵列系统的范围,都会被水下监聽装置察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SOSUS的研究报告指出,只要环境条件良好,即使相隔1.5万公里,该系统也有能力发现噪音较大的潜艇,平均误差约15公里;如果把探测距离缩短至几千公里,同时将精度放宽到40公里左右,那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说是一找就准。
SOSUS将触角延伸到东亚后,立刻让美日的搜潜能力提升了一个等级。1978年,两艘苏联667型核潜艇试图突破毗邻日本北海道的宗谷海峡,很快被美日共同操作的SOSUS发现,美国防务系统立即产生连锁反应,大批反潜机、舰蜂拥而至,苏联潜艇只得退避三舍。
“水下巨网”撒向东亚
近年来,随着中国海军逐步走向蓝水,冷战后一度“失去假想敌”的美日水下监听系统重新找到了对手。
于是,美日一方面频繁报道中国潜艇在日本周边活动的情况,一边对原有的SOSUS实施升级改造,相关工程在2006年前后启动。驻防东亚的美国海军第7舰队根据“区域反潜”和“要点反潜”相结合的思路,重点强化日本西南岛链一带的水下监听系统。据美国“环球战略网”报道,新一代“岛链搜潜系统”原理与SOSUS近似,技术更复杂。通过长期、不间断的收集活动,过往的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物的声学特征被分类记录,此后,如相同的目标再度出现,就能迅速判明其属性,这就是所谓的“记录+比照”式搜潜,也是外媒所称“海底触角”的基本工作模式。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克制此类水下监听网的手段同样在不断进化。苏联当年对付SOSUS的办法是用拖网渔船钩住水下电缆,并派出特种潜艇到处转悠,寻找声学传感器的位置。据说,苏联人经常在割断电缆后,在外观上将其恢复原状,即便美方事后发觉情况有异,看起来也像是意外而非人为破坏。美方随后祭出的应对措施,则是建立一支电缆修复船队,加强巡逻,及时抢修,这支船队的代号是“T-ARC”,由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