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找矿存在问题和建议
2014-05-30林琛
林琛
摘 要:矿产资源作为非可再生资源,基本上形成了与市场经济、地区经济相符的新体制,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地质找矿作为大自然赋予的财富,自改革开放以来,找矿工作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地质找矿也引起了相关部门以及人士的注意,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地质找矿 问题 措施
矿产资源作为非可再生资源,近年来我国很多早期矿产开采点已经步入后期,在后劲不足的情况下,不仅增加了开采成本,也影响了开采数量。面对日益加剧的矿产供需矛盾,对经济发展直接构成了影响。因此,在新时期,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与需求,必须加速创新与改革力度,在解决找矿工作存在问题的同时,突破原有局限,推动矿产工业发展。
一、地质找矿现状与存在问题
从当前的地质找矿工作来看,基本上形成了与市场经济、地区经济相符的新体制,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作需要。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地质找矿中的勘查技术正在不断革新,向更加新型、先进的找矿技术转变。所以对地质找矿方法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转变单一的、传统的找矿方式的同时,还必须做到与环境、经济问题相协调,这样才能向合理化、科学化推进。
(一)市场监督体系不够有效
地质找矿作为一项风险与利润并举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民间找矿单位,这种单位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利润,在缺乏先进技术的环境下,也投入到公益找矿中,最后出现难以区分公益找矿与商业找矿的局面。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监督不够。另外,由于宏观调控、地质产权力度不够,极大的抑制了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也增加了找矿风险。
(二)过于依赖资源配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确定以来,我国地质找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质队伍与矿业市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让地质找矿越来越以来市场配置。从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由于地质成分、产出、投入的不确定性,长此以往,市场调节就显得微不足道,直接实现消费与生产的两性循环更加困难,同时这也是工作混乱的主要原因。
(三)缺乏宏观调控
与其他资产管理一样,矿产资源也有产权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确保地质找矿工作顺利开展,必须拥有清晰的产权,反之就会出现社会混乱与经济混乱现象。从当前的矿业产权来看,宏观管理明显不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矿业权发放与预定方向偏离,而拥有矿业权的机构却不能实施地质找矿;另一方面,拥有矿业权的工作对象根本没有顾忌到经济安全与国家发展。
(四)没有稳定的找矿队伍
受地质找矿工作放线形、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对于找矿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专业能力,还必须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但是,从现阶段的工作情况来看,找矿队伍明显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经验、技术性强的人才。同时这也是年轻人望而却步,人才流失严重,地质队伍没有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二、健全地質找矿工作的建议
(一)增强地质找矿的扶持力度与宏观调控
首先,对于稀缺资源不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还必须增强宏观调控。特别是个体行业在地质找矿中,利润是他们的主要目标,所以很容易忽略其他问题和找矿目的,如:矿产可持续发展。其次,不稳定的地质找矿工作,很容易出现资金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在增强地方与中央财政投入与政策引导的同时,必须将社会资金运用到找矿工作中。
(二)完善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策略
两种资源是国内、国外资源,两个市场是国内、国外市场。为了提高矿产资源储备总量,必须加大我国地质勘查力度,并且认识到矿产资源使用与储备之间存在的问题,通过协调供求关系,从源头上避免过度开采对资源利用与开发带来的影响,这样才能推动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另外,对于紧缺的矿产资源,我们除了要拓展国际进口渠道,还必须完善矿产建设,在其他国家的资源勘查中,通过积极参与及时解决国内矿产供需之间的矛盾。
(三)增强宏观调控
收益作为企业的根本目标,它是一切活动的目的与出发点,根据这个特点,地质开采与找矿只能通过国家主导,才能让矿产企业拥有经营权。在增强监督与调控力度时,还必须加强对矿业的控制力度,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重要资源,和国家经济建设具有直接关系,如果私人企业过多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于暴利类矿权,如金矿、银矿,只能由国家或者政府单位控制,以增强国家收入,带动经济发展。另外,还可以从鼓励措施与优惠政策出发,从各方面加强地质找矿的管理与监督。
(四)建设一支稳定、专业的找矿队伍
找矿队伍作为一切工作的实施者与引导者,找矿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工作水平。因此,在找矿队伍建设中,必须努力创建出一支稳定、专业的地质队伍,通过内部培养或者专业培训,在具备人才的条件下,设法留住人才;通过增强奖励、提高待遇,避免人才流失,这样才能保障找矿工作有更快更好的突破。
三、结束语
地质找矿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它对经济建设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存在问题与实际情况,完善改进措施,解决资源矛盾,推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