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014-05-30郑春艳
郑春艳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92-01 在初中生物学习中,较多学生缺乏学习生物的热情,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探究新知识的能力。自主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呢?
一、作好课堂教学设计,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要一味使学生被动接受,不要把学生视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的学习,善于使他们的外来性动机向内在性动机转化。那就是要善于利用教材、教法,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从而形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诱因",使学生饱尝学习成果的甜味,以构成他们自我强化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使教师通过知识的了解,明晰、系统地把握教学尺度。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二、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主动参与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合作学习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合作的快乐。所以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合作、交流和沟通。为此,我们通过集体备课,要编制出适合教材的内容,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学案。如“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一课,先让学生根据学案预习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让每个小组带着问题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并让小组合作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了解学生的心声,及时摸清实验中注意的事项。这样在课堂上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无效劳动。参与到学生当中,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
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就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方面在实验室里营造浓厚的生物氛围。学校的生物实验室摆放着各种标本、器具和模型,陈列着学生收集的生物图片,窗台上摆放着学生养的花卉、金鱼等。这样,学生一走进实验室,就会感到进入一个奇妙的生物世界,无形中提高探究生物奥秘的兴趣。另一方面建设了生物兴趣小组的乐园。生物教材中很多探究实验在这里完成,例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节,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照本宣科讲解学生难以接受,让兴趣小组的学生在生物园里种植黄色玉米和红色玉米,得到杂交后代,从而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性状。讲授时由课内移到课外,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精心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我对教材的试验、模型构建、资料分析、技能训练、探究活动等有关内容都设有学生未知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地探究,有利于体现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通过做对照试验,让学生动手尝试,自主去发现光对鼠妇生活有怎样的影响。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在试验成功和失败之中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建构自身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充分发挥生物学实验探究功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生物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其获得知识信息和掌握实验操作与技能技巧为目的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有所得、练有所获。充分发挥生物学实验的探究功能,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有了探究的欲望,就有了探究的动力,就会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自动地调整或重新设计实验方案,使探究过程不断趋向合理。此过程会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性实验的魅力。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观察、模仿、尝试、探索、实践、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必须明确:“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对开放教育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还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必须积极创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条主线,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新課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欧阳芬黄小华主编
[2]《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 韩立福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