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适应当代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
2014-05-30金东烈
金东烈
【摘要】当代运动训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仅从人本主义、科学技术、周期调控、制胜规律和技术战术创新几方面对当代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进行粗浅的探讨,仅为高校运动训练界内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当代运动训练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225-01 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注意到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代运动训练发展趋势如下:
一、“以人为本”的运动训练指导思想
在21世纪的今天,竞技运动呼唤着人本主义的回归。而运动训练作为竞技运动实践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必然是当代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传统的运动训练严重背离了人本精神的文化后果和社会后果。为了单纯地追求提高运动成绩,从生物学的角度对人的潜能进行挖掘,造成了许多运动员常常带着伤痛告别赛场,有的甚至落下终身残疾,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在当代运动训练中的“以人为本”应该以运动员为核心,最终目标是培养“完整的运动员”,追求“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实现运动员在身体、精神、情感、理智等方面的有机统一。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训练方法的采用应以不损害运动员的健康为度,运动技术的发展应以不损害运动员的身体为度,处处都要体现出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
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出了“人文奥运”,从人本的角度来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就是“以人为本”,而作为我国当前的运动训练发展方向更要与其相契合,才真正实现“人文奥运”,成功地举办了一次有中国特色的奥运盛会。
二、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性与导向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运动训练的发展依赖着科技的进步。决策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科学、医学、计算机科学及高新材料等都在竞技体育领域发挥着各自的影响和作用。作为运动训练活动的直接任务,即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都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帮助与支持。众多的高科技在运动训练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地缩短了训练目标与现实的距离。正如美国奥委会运动医学主席迪斯特所说:“一旦把运动与科学结合起来,就会取得进步。”在运动训练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即运动员状态诊断、训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活动的组织实施、训练效果的检查评定、直至训练目标的最终实现,无一不广泛地应用着现代科技的成果,使当代运动训练更加地信息化、系统化、现代化。
三、日趋“模糊”的运动训练周期调控
当代运动训练周期调控的主旋律体现出一种“模糊”的显著特征。这里的“模糊”的含义是指训练周期的化分不再像以往那么严格。传统的周期安排一般都是单周期、双周期或三周期。而现在呈现出多周期,甚至没有明显的周期划分。这与当代竞技运动的职业化、商业化所导致的竞技体育比赛日益增多有直接关系的,尤其在各种职业联赛赛季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例如:NBA联赛每支球队一周至少有三场比赛,有时三天就要打两场比赛(背靠背),运动员从竞技水平上看在比赛和训练时没有太大的差别,呈现“以赛代练、赛练结合”的局面。我们常说竞技比赛是运动训练成果的检验,参加赛获得成功是运动员最直接的目标,而就我国大多数运动员而言,比赛次数还是明显偏少。所以,必须加快训练周期的节奏,以适应当代竞技运动发展的需要。
四、对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的再认识
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在竞赛中夺取优异的运动成绩,“夺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制胜”的过程。而要制胜,就必须遵循制胜规律。所谓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对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的再认识对提高运动成绩致关重要,我们应从项目本身出发,跳出原有的理论框架的束缚,揭示其更深层次的规律,从而分清楚决定项目发展的主要矛盾,明确运动训练的努力方向。例如:我国乒乓球队之所以能够屹立在世界乒乓球的颠峰,就是因为对乒乓球运动制胜规律准确的把握。早期的“快、转、狠、准、变”,当今的“速度、力量、旋转”始终站在乒乓球运动发展方向的最前沿。
五、运动技、战术的创新与发展
运动技战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提高运动成绩的最有利的突破口。技战术的创新与发展可以直接提高运动成绩,制约现有的技战术,而且能更大限度发挥人体潜能。由于教练员、运动员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探索,运动技战术也不断地得到创新和发展。例如:NBA中高大前锋凯文·加内特,拉希德·华莱士等看家本领“单手高手直臂跳投”技术。这种新的投篮技术的特点是运动员出手时的肩关节角度达到170度,前臂与大臂之间的夹角也达到130度以上,整个上肢近乎拉直,以至于出手点非常之高。再加上高大前锋自身的身高优势,使防守队员很难封盖,是犀利的得分武器。虽然这种技术在篮下中近距离杀伤力极强,但是由于该技术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及我国教练员、运动员对该项技术原理和方法认识不够,使我国高大前锋运动员采用这种技术的很少,导致我国篮球界在篮下4~5米范围内形成投篮得分相对薄弱的区域。
又如:在NBA一度盛行的一种战术称为“流动进攻战术”,这种战术的特点是全队队员全攻全守,前仆后继,快速流畅,如同行云流水。但前提是全队队员必须具备极佳的体能,也没有傳统意义上的中锋,只是以具有良好跑跳能力的大前锋来替代中锋,在速度上有突出的优势,从而保证本队实施“流动进攻战术”。这种战术代表了当代世界篮球高速、凶狠、强悍的发展方向,并进一步完善了当代篮球战术体系。
参考文献:
[1]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
[2]宋继新.竞技运动学[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2)
[3]毛永,张学森.现代运动训练的新趋势[J].山东体育科技.2005(4)
[4]王志祥.我国运动员跳投技术发展的潜在空间[J].体育学刊.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