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生运动塑身课程教学运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4-05-30李照清
李照清
摘 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女生运动塑身课程教学运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较强,其教学效果明显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高校女生运动塑身课程的学习兴趣与技术动作的掌握。
关键词:运动塑身 高校女生 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
运动塑身是指通过运动这种方式燃烧脂肪,形成“S”曲线,塑造完美身材,打造优雅姿态,给人留下美好的视觉表象[1]。相关研究表明, 高校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有减脂、塑造形体、强身健体等,且健身操、体育舞蹈、瑜伽等为高校女生所追求的主要参与体育项目。随着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现代各高校纷纷针对女生的身心特点,开设了健身操、体育舞蹈、瑜伽、形体等运动塑身课程作为高校女生的主要参与体育项目。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讲解、示范等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教学内容与手段形式单一、重复、技术难度大,组织形式僵化,枯燥乏味,学生的情感体验很少关注[2],从而使大部分高校女生喜欢体育课程包括体育舞蹈、瑜伽等,但真正一到体育课堂上却出现懒撒、躲避等现象,学生对动作的掌握质量自然不好,影响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为此,本研究结合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健身操、体育舞蹈、瑜伽等运动塑身课程的现状与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将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运用到运动塑身课程教学中来,并对比其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检验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运动塑身课程教学实验后,学生对该类课程的学习兴趣、技能掌握等能力方面的变化,以期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与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对高校女生体育运动兴趣、技能掌握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选取湖南女子学院的女大学生为教学实验对象,实验前根据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进行统一测试,对学习兴趣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经T检验,各选取两个相同运动项目且无显著性差异的班级为教学实验对象。实验班91人(健身操班30人、体育舞蹈30人、瑜伽31人),对照班94人(健身操班31人、体育舞蹈30人、瑜伽33人)。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査法
问卷以针对高校女生运动塑身课程学习兴趣进行设计。
1.2.1实验法
本研究在运动塑身课程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对实验组采用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前后,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并在实验后,对学生技评成绩进行测试,以获得研究所需数据。
(1)实验时间与地点
进行为期17周,每周2次,每次1小时课程的实证研究,地点在学校各内容相同的形体房。
(2)教学内容与实验指标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各对应小班里上健身操、体育舞蹈、瑜伽;实验前后测指标:高校女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积极性、兴趣消极性、自主与探究学习、体育关注度、运动参与程度五个维度)、实验后测指标为技评成绩。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教学内容、时数、进度、场地均保持一致,各教学专业由同一老师担任。
(3)教学模式对比
两种教学模式主要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学习评价等来区别差异。通过两者对比为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如下表3。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模式的对比
(4)本教学流程
首先,实验组是宣布教学内容,导入游戏,使她们进入学习状态;对照组是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及其要求。第二,实验组是根据内容,布置技术正迁移的挑战项目与要求;对照组是教师进行讲解与示范。第三,实验组是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充分参与挑战项并做出相应的要求;对照组是完整动作技术的分解练习,模仿性的慢动作练习。第四,实验组是对挑战项目反思分享与讨论,教师指导性提示;对照组是部分技术动作的组合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第五,实验组是学生总结进行汇报,教师评价小组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性与激励性评价;对照组是学生自动化的掌握技术动作。第六,实验组是教师对于正确技术动作的引导性讲解与示范;对照组是结束单元教学并进行课的总结。第七,实验组是学生进行新的挑战项目或正确技术动作的练习,达到知识与技术的迁移;对照组是阶段性测验或进行终结性测试。
1.2.2数理统计法
对教学实验以及问卷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对所获得数据进行T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高校女生学习兴趣测试前后结果与分析
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体育运动中学习的兴趣体现为学生渴望获得体育知识,探究或参与体育活动积极的情绪状态相联系的心里倾向。一个人对体育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态度和效果,并将推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这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尤其重要。
为了调查高校女生在实验前后对运动塑身课程内容学习兴趣的差异性,问卷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消极性、自主探究学习、运动参与的程度、关注度5个方面对学生运动塑身课程学习兴趣进行调查,针对这5个方面分别制定了4个题目、5个题目、4个題目、4个题目、3个题目,各题目采取五级评分制,分别是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从1分到5分打分。结果如表2所示。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高校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的实验对象具有同质性。试验后,对照组女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T检验后各
指标情况变化不大。而在对照组与实验组所测兴趣数据进行T检验看出(表2),各指标学习兴趣除体育关注度外,都存在显著差异性 (P<0.05),实验组女大学生对该类课程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探究、运动参与有着显著性提高,学习的消极性明显降低,这说明运动塑身课程内容教学中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习兴趣各维度变化调查结果
注:*代表P<0.05;**代表P<0.01。
2.2女大学生技评成绩测试后结果与分析
教学过程中,健身操、体育舞蹈、瑜伽的技术掌握程度是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方而。通过运动技术的评定使老师和学生对所学技术了解掌握程度的同时,还明白不足之处,改进今后方向。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对技术、技能的影响是本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由课题组对相应课程按照考试大纲标准进行技术考核。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技评成绩测试结果
注:*代表P<0.05;**代表P<0.01。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旳健身操、体育舞蹈、瑜伽技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高校女生的技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说明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技术水平。
该类相应课程的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学习过程中,高校女生对技术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的理解可以有效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该教学模式运用教师设计有利于技术正迁移的引导性挑战项目,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参与、反思、讨论、总结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技术动作深刻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术与技能水平[2]。而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只局限于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学习过程局限于模范教师的技术动作,缺乏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4.结论与建议
4.1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高校女生运动塑身课程学习兴趣,该模式由一系列有利于技术正迁移的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开始,娱乐性强,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2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如何设计促进技术正迁移的活动项目或游戏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该教学模式发展的关键,需要教师认真钻研。
4.3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松散,对教师的教学和组织能力要求较高,由于需要一系列的技术迁移项目和游戏,对教学场地、器材的要求較为严格。
参考文献:
[1]王梦阳.城市女性“运动塑身”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
[2]肖焕禹.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2): 76-8.
[3]赵艳衡.“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实证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0.
基金项目:2012年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12C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