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教学
2014-05-30黄新妹
黄新妹
【摘要】响应新教程改革的精神,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上,将更加注重对学生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是让学生去“经历过程”,进而体验和感悟数学,并通过活动的积累来获得思维的拓展和智力的开发。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浅谈了进行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教学的重要性,并从课前导学、结合实践、探究学习等方面,进行了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教学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數学教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83-01 随着新教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基本活动经验的产生和积累反映了学生探索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能力。下文中,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对此展开研究。
一、进行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数学对提升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自然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也提出了“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的总体目标。
小学生正处于认识社会和发展智力的关键阶段,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意识,同时,他们在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需要教师及时的加以引导。与其它自然科学相比,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如果教师仅按照传统的书本教学方式来讲解,很容易使小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难以理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所以,基于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知识教学理解的变化,结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应该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教学,使得数学知识的传递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性的过程,还带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特征,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建魅力课堂。
二、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教学的策略研究
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内化过程,将教学知识、技能和情感经验、生活经验等,通过学生的日常活动得到体现,并使得学生从中获益。教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载体即为各类教学活动,包括观察、理解、提问、建模、论证等,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鼓励和自我创造力的体现。
2.1 巧设课前导学,激发活动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课前导学导入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走一走、围一围、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适合学生活动的内容设计动手实践和操作环节,进而帮助小学生获得直观认识,发现数学本质。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求平均数》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如下:
给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手中分别分发4个、8个、2个、10个小球,让他们通过互换,使得每位同学手中小球个数一样多。
通过这个小型实践活动,学生们互换后,发现每个人手中6个小球,也即6是4、8、2、10的平均数,使得他们初步建立了平均数的概念。
在进行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如下:
(1)通过春晚倒计时、火箭发射倒计时、十字路口红绿灯指示、比赛成绩记录等图片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2)同学们,你们通常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开始早上第一节课,什么时间在家看动画片呢?组织学生发言。
(3)给出一组钟面上的图片,要求学生识别钟面上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
通过上述环节的导入和巩固,使得学生获得对学习材料的感性认识,通过开放型的学习态度,接纳新知识和体系,进而进入新课程的教学,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2.2 结合生活实践,构建学习情境
“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结构不仅包含已有的课堂习得的“结构性”知识,也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知识,而“非结构性”知识的获得即通过生活中获得,小学数学是儿童“街头数学”的继续和延伸,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来完成与理论的对接。
例如,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对长度概念的认识,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伸开双臂,估计自己的肩宽、讲台等大概有多长,得出对长度的直观概念。得出一个二年级小学生伸开双臂后的长度大约为1米20厘米、肩宽约30厘米、讲台约1米后,再提出如下问题:假设一条鳄鱼身长6米,请用已知的各种长度来描述鳄鱼的身长,同学们纷纷给出了:5名同学手拉手,与鳄鱼的身长大约相同;20位同学并排坐,与鳄鱼的身长大约相同;6张讲台并排摆放,与鳄鱼的身长大约相同……等答案。
再如,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循环小数》教学中,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与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5元钱买到了3斤豆角,请问豆角的单价是多少?同学们通过除法,得出1.6666……,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6”。再引导学生计算400÷75=5.333……、28÷18=1.555……等,观察其中的规律,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学习。
2.3 启发数学思维,倡导探究学习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了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后,为了进一步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转换,锻炼数学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发现和比较,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倡导合作、交流和探究学习。
例如,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折纸活动,首先,让学生将正方形折一折,表示出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学生折出的方法有很多,如下图1:
图1:正方形面积二分之一折法
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思考上述四种折法的共同点,最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发现这些折痕都经过了正方形的中心点,教师据此让同学们结合此特点,再进行尝试,发现新的进行面积两等分的方法,又发现出以下折纸方法,如下图2:
图2:正方形面积二分之一的其它折法
通过上述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了“只要沿正方形的中心点对折,就可以将正方形面积两等分”这一具有广泛通用性的数学概念,锻炼了合作探究的能力。
再如,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练习》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割、补、拼、移、转等方法,将三角形、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进而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潜移默化中应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以此类推,在进行圆、圆环的学习时,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借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练习》一课的经验,把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独立探索圆、圆环面积计算公式。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通过实践、操作、探究、思维等活动的锻炼,让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成为一种充满情感体验、富有思维含量的探索和体验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建国.小学第二学段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策略研究[D].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贾瑞伟.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研究[D].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胡安波.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2010年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