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初探
2014-05-30许海燕
许海燕
【摘要】学生不愿上思想品德课,是当前思品课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家长不重视。二是错误的认为思品课只讲大道理,生活中无用武之地。三是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有距离,教学设计不灵活,这些都是思品课实效性差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品德课堂的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72-01 学生不愿上思想品德课,是当前思品课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家长不重视。二是错误的认为思品课只讲大道理,生活中无用武之地。三是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有距离,教学设计不灵活,这些都是思品课实效性差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做了一些尝试,希望与大家共同交流与学习。
一、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思想性、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学中就概念讲概念,就理论讲理论,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贴近现实生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思品课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有很多成长中的困惑、烦恼,思想品德课本中就有解决学生这方面问题的知识,利用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学习“做情绪的主人”、“怎样与异性交往”时,我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生活中丰富多样的情绪变化,当出现消极情绪时怎样排解,怎样宣泄,怎样与异性交往,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答案,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思品课学得活、用得着,从而增强这门课教学的实效性。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和生活,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亲身实践提高对课本知識的感受,增加社会经验,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习《可持续发展之路》时,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本内容以后,让孩子分组调查、了解自己所在的小区、自己的家庭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再上课时,同学们改变以往无精打采的状态,踊跃发言。同学们列举了生活中的浪费水电、纸张、粮食现象,这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鼓励学生寻找、思考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措施,比如: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做到人走灯灭,避免“白昼灯”、“长明灯”;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过低碳生活,做“光盘一族”。由此引申到企业、国家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学生就会积极思考,献计献策,顺利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的问题。
二、引入时事政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的社会生活变化万千,每天都有大量的热点和焦点事件发生,相比之下固定的课本材料就显得过时和陈旧。选择真实、新颖、有针对性的时事材料。这样既能及时延伸和扩展课本内容,又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作为政治课教师,我在平时就特别关注时政新闻,坚持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栏目,及时捕捉与教材有关的时政内容,下载、整理热点视频,与教学活动有机相结合。以便在上课时穿插在教学内容之中,比如,我们在学习初一下册第九课中“挫折是把双刃剑”这一难点时,为了说明挫折好的一面,课文中选用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事例,虽然很有说服力,但是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较远,学生没有深刻的感受,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在教学时,把在山东电视台《新闻女生组》看到的真实事例引入课堂,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十岁的小男孩李建设因为妈妈生病,爸爸出去打工挣钱,家庭的重担落在这个小男孩的身上,他既要上学,又要照顾有精神病的妈妈,在这种条件下,他没有被挫折压倒,而是变得更加坚强。他不但能“支撑”起这个家,而且学习成绩非常出色。学生看了这个视频后,反响很大,有的学生在家也看了这个节目,并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把真实事例引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能指导学生的行为。
中考命题往往以时事材料、社会热点为背景设计考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加强和渗透时政材料,帮助学生养成平时多关注社会热点,养成爱看新闻的好习惯。比如从当前的“钓鱼岛”问题,使学生联想到我国面临的挑战;从“雾霾”天气联系环境污染和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从“地沟油”事件延伸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联想法律、诚信方面的知识,以及权利义务、消费者权益、社会责任等有关知识等。通过关注社会热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强烈意识,又可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但是一堂课的时政内容要适量,不宜过多,否则容易让学生埋于国家大事,忘了真正该学的知识,到最后只记得一段材料,却茫然不知到底要说明什么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发展,所以我们要避免时政材料过多而冲淡了教学内容,要让时政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大多采取“强迫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把学习内容以定论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习过程主要是对定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不愿上思品课。但是,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记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记忆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引导他们进行理解记忆。一是联想回忆,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也是回忆的基础。如我们学了几个含有“自”字的知识?让学生联想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二是划分层次,比如在记忆“挫折是把双刃剑”这个问题时,我让学生把这部分内容分成两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都能说出,挫折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同时,记忆速度也提高了。三是与自己的生活、行为联系起来,记忆就容易得多。
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大多数学生喜欢上思品课,并用它指导自己的行为。但要改变目前思品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思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课后进行认真的反思,分析课堂上的所得所失,及时总结,为我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课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中央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