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有效复习的几个关注
2014-05-30罗景来
罗景来
摘 要:近年来,不少历史复习课堂忽视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复习方式陈旧,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应如何进行有效复习,增强学生的兴趣,已引起了广泛关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有效复习;学习兴趣;几个关注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参加了本市某中学的教学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与另一位邱老师都以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为内容,开设了一堂“同课异构”教学观摩课。我精心设计了一份导学案,在上课时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其中第一环节的内容,然后我根据本单元内容,依次讲述了“近代史上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三大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三大不平等条约的异同点”,最后安排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题。一堂课下来,显得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学生们按部就班,配合有加,一起听课的老师也纷纷点头,觉得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分析具体,条理清楚,教学效果良好,是一堂较成功的教学观摩课。然而,经过仔细观察和反思,我发现,其实这堂课并不成功,它还有不少待商榷的地方。
第一,它忽视了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让学生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求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等等。在这堂课里,首先,我只是把学生当成了灌输知识的容器,学生只是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其次,近代史本是一部侵略史、反抗史和探索史,是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极好教材,可是,这堂课只是平铺直叙,没有老师声情并茂、高亢激昂的叙述,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使命感也没有很好地激发出来。
第二,它忽视了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复习课,究竟该怎样上才既有效果又能让学生充满兴趣呢?这是困扰许多教师的普遍问题。稍一不慎,很容易上成满堂灌和“炒旧饭”式的复习课。在这堂课中,表面上看学生似乎配合有加,学生也能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但是仔细观察,却发现这堂课课堂气氛并不活跃,学生对这堂课也缺乏兴趣。在课后问学生时,学生说:“老师,这堂课听是听得很明白,可是我总想打瞌睡。”也有的说:“老师,我对历史课没有什么兴趣。”之所以如此,正是这堂课忽视学生兴趣,未能考虑学习主体的关注点所造成的。
第三,它忽视了课堂复习模式的创新。在上述这堂课中,不难看出,这堂课基本上按“自主学习—教师讲解—课后练习”的模式,它延续了教师讲述为主,练习为辅的课堂复习模式,整节课教师按照既定任务,环环相扣,学生按部就班,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缺少新意,没有创新,忽视了新课程要求的“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创新”理念。
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怎样才能有效复习呢?结合上述这堂课,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关注:
第一,关注新课标和考纲的学习、理解。新课标和考纲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指路灯”,是总复习的目标所在。不熟悉新课标和考纲,犹如在黑夜中失去了目标,会盲目乱撞,会大海捞针,会大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在总复习开始前,教师应该熟悉新课标的内容和充分了解与把握本年度的考纲内容,做到了然于胸。这样,复习时才能把握复习重点,不超纲,不泛滥,从而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就上述这堂课,在复习前,教师可以先出示本单元的“考纲要求”,让学生清楚本单元的中考考点有哪些,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方法。教师也可以根据考纲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复习和讲析(当然不一定面面俱到)。
第二,关注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养。复习课一定要重视“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历史课绝不是简单地将历史知识告诉学生就万事大吉,历史复习课更不能简单地复述历史知识。就《侵略与反抗》该单元的复习,除了要让学生知道“近代史上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三大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等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掌握这些知识可以用哪些方法,我会用这些方法吗?比如,复习本单元涉及的三大不平等条约内容或者四次侵华战争的内容,我们不妨想一想:下列两种方式该选择哪一种?(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个表格,然后让学生填写表格中的相应内容。(2)请设计一至两种方法(如制作表格或分类整理等)并用它来掌握这些内容。上述这两种方法,第(1)种是由教师直接提供方法,让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复习知识,第(2)种是让学生自主寻找和选择方法,然后再复习知识。很显然,后一种方法关注了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
第三,关注课堂复习模式的创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良传统……”因此,历史复习课应关注课堂复习模式的创新,通过创新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在本节复习课中,可以这样设计:(1)考纲规定本单元有哪些中考考点?请找出。(2)在教材中找出这些考点的具体内容并做好标注。(3)请至少用一至两种不同方法对“近代史上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三大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4)请将你的方法和结果交给同伴,相互评价。(5)课堂检测,教师点评。(6)课外作业:请你结合本单元复习的内容,想象一下假如发生中日战争,这场战争会怎样打?有怎样的结果?它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避免了满堂灌,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关注学生的复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历史总复习过程中,许多老师都遇到了不少困惑:(1)初中历史总复习内容广而多,涉及七、八、九年级六本书内容,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但总复习课时少(一般一周2课时)而时间紧,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复习呢?(2)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又是“副科”,学生不重视,更不愿花时间,所以上历史复习课,学生不愿配合,积极性不高,复习课堂缺乏生机,该如何复习?等等。这些困惑提醒我们:不能为复习而复习,应在复习中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从而增强对历史课的兴趣。在复习中,我们应通过努力挖掘学生的“興趣点”来调动其积极性,并达到复习目的。就《侵略与反抗》这堂复习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从历史事件导入本课的复习:早在120年前,中日两国曾经爆发过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结果如何?让我们先来重温近代史上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吧。(2)精心设置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兴趣。如可设置以下问题:今天的中国正在不断走向强国行列,美国、日本等西方强国既恐惧又无奈,可是,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却在短短的半个多世纪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吗,同学们,你能否描述一下当年的这些屈辱战争?这些战争怎样一步步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把中国人民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又进行了怎样的反抗?通过一步步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究、讨论,既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这次参加“同课异构”教学观摩课,我深深体会到:首先,一堂好课的形成,需要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只有熟悉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才有明确的目标,课堂才有“活水源头”;其次,有生命的课堂需要先进的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学习;最后,育人为本,关注学生是每一堂成功课堂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 福建省武平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