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游泳的河就应在百姓身边
2014-05-30肖杨
肖杨
领导干部要下河游泳给群众看,浙江“可游泳河段”申报活动6月27日啟动,在确认为可游泳的河段里,该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将组织进行横渡或畅游活动。(6月29日《新京报》)
下河游泳,何须寻找、申报?特别是浙江不少地方本是水乡,很多人从小就在清澈的河水中捕鱼摸虾、游泳嬉戏。如此申报活动,看似有违过去寻常的生活场景,实则是对目前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的高度重视——可游泳的河段需要寻找,无疑说明一段时间以来水体污染严重,不但不能供人畅游,甚至影响到群众的生活质量,而启动这一活动,正是在浙江“五水共治”、清理垃圾河的背景下,寄望于通过实实在在的治污,用水能游泳、领导干部敢下河为标准,来检验治水成效,还群众一方碧水。
事实上,2013年浙江数位网友曾重金“请”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此次活动可谓与之呼应。对当地一些河流污染的现状,浙江并没有回避搪塞,而是直面问题。在近日举行的申报活动的会议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茅临生就表示,事实胜于雄辩,是否可以游泳,嘴上说了不算,要我们自己跳进河里,游给人民群众看,才能让人民群众信服。
诚然,不管是网友悬赏还是组织领导干部下河游泳,人们并不是指望官员去游遍省内的每一条河流,而是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扑下身子,与环境多多亲密接触,正视现状,感受压力,守土有责。谁都知道,环境保护得咋样,人们的感受最直接,领导干部能下河游泳,不是要他们硬着头皮下河,也不是某天采取多重防范措施后的应景之举,而是这条河能随时游,随便哪处都能游,青山绿水理应看得见、摸得着,治理效果如何,有目共睹,容不得在治污数据上做文章,搞表面功夫。这也是为何浙江启动这次活动时,特别提到,各市如没有可游泳的河段,也可暂缓推荐。
可游泳的河就应在身边。治污需要时间,更需要伤筋动骨的实干,制度化、常态化的治理。治理得好的,自然要申报,让人们能在清澈的水中自由嬉戏;治理不好的,更应警醒,特别是也要让懈怠的官员多呛几口水。由此,以河水能游泳为衡量标准,让各路官员都肩负起职责来,才能最终还江南水乡往日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