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观养成教育的中小学校园环境设计
2014-05-30李敏
李敏
【摘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实现素质教育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由此引起了对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育环境改革。过去对校园的认知只是建立在“教育空间”的简单思维上,忽略了教育环境的“空间教育”内涵和环境空间本身具备的教育功能。随着对于人类大脑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明确了教育环境是一个集情感、智力、视觉为一体的空间综合体,它可以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基于价值观养成研究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价值观养成;中小学校园;环境
中小学校园环境是指校园内的建筑、室外景观、道路和绿化、室内环境、主题雕塑、墙面文化等构成的学校视觉环境体系。校园环境的重要性在于受教育者在校园环境中的知觉与体验,美好的体验是教育成败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环境中彰显的积极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
一、关于价值观和价值观养成教育
(一)价值观
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十八大报告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价值观养成教育
价值观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行为及习惯的教育。针对中小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以养成爱国及传统文化意识、对自然及科学的自主探索兴趣习惯、独立个性、与人的沟通交流及协作性、爱护环境意识习惯、诚信与公正行为等。
二、目前中小学教育环境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欧美等国家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一系列对于教育环境的研究的探索,至今已取得相当多成功经验并出版有多部专著。如美国布拉福德?珀金斯的《中小学建筑》,书中介绍了欧美学校的建筑新形式,深入讲解了学校建筑空间结构、设备、音响、交通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并阐述了使师生充分感受舒适惬意氛围的设计原则。美国近年来针对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了许多实验,在建设新型学习环境方面引人瞩目。如亨利福特博物馆和韦恩县的地方服务机构联合建立地方高中,韦恩博物馆为学生提供观摩100万件艺术品和科技产品的机会,包括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的灯泡,怀特兄弟的自行车商店等,而且由一些资深学者为学生讲解。这项革新创造出一种引人注目和示范性的学习环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98%学生毕业并且平均测验成绩高于其他高中4倍多。日本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绿色学校概念,绿色学校建设的宗旨是针对环境恶化,在校园设施和运营方面要减少环境负荷,在教育方面要有助于开展环境教育。倡导学校设施要有利于:学生向环境学习以及有利于提高人的环境意识。日本设计师长泽悟和中村勉的《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10 --教育设施》站在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立场上对日本新建学校建设案例进行了解述,倡导以后的学校建筑是新型的更具教育氛围的学习空间。
我国的新型校园建设起步较晚,校园从规划和空間功能设计划分上都存在流于形式而缺乏细节深化,同时在空间的开放性、交互性上不能完整贯彻现代教育理念的育人精神。普遍的研究不足表现在:校园设施先进但缺乏交互、开放性,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开放学习、协作沟通;独立探索、认知空间功能不被重视(图书室、科学实验空间);室内外交流空间设计细节缺乏亲切友善性;图书、实验、娱乐功能空间与教室距离过远,不具亲和性和课堂开放性;景观绿化、雕塑、陈设一应俱全但缺乏启发性。
三、环境设计原则及内容
现代教育理念之下的中小学校园环境设计应当遵循的设计原则为:环境的自然健康的生态性;教育理念与室内外环境表现风格、形式的整体性;功能空间的多元性;功能空间的开放性、交互性;功能空间的民主性;环境设计的艺术性;现代教育的科技性;环境内涵的人文性等。
基于价值观养成的环境设计应用主要包括三点内容:
第一点是校园的整体环境风格。即根据学校教育理念、目标定位进行对应性的校园环境设计整体风格特色研究,例如博物馆特色、科技馆特色、植物园特色、文体特色、地域特色等环境设计。
第二点是校园的功能空间区块划分,包括各种室内外教学活动空间、知识储藏探索空间(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娱乐游戏空间、舞台表演空间、多层次交流空间、自然景观空间等。
第三点是依据整体环境风格而进行的校园空间深化设计研究。即针对室外景观、道路和绿化、室内环境、校园雕塑、校园色彩、视觉导示系统等的细节深化设计研究。如景观中的流水、植物元素运用;鼓励交流沟通的室外开放性的草坪、亭榭、走廊;鼓励动手探索学习的科技实验空间;传统优秀文化的展示陈设;图书馆以及教学空间的书香氛围营造;依据年龄而设计的视觉导示系统的趣味活泼性。
基于价值观养成教育的中小学校园空间环境设计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空间环境对学生感知自然、人文、科学的影响力评价;空间环境对学生自由自主探索、张扬个性的鼓励度评价;空间环境对学生平等合作、交流的影响力评价;空间环境(形态、色彩、声音、材料、工艺)对中小学生感知的审美体验性评价
四、结束语
总结以往的建设设计实践经验,校园环境建设首先要从价值观养成教育为基本出发点,环境设计首先要提出如下三点:我们将要为学生建造什么内涵的教育环境?这个环境会以什么样的空间形式教育、影响、服务于学生?毕业时,学生除了认知这个教育环境,还将从环境中获得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理念上更新对校园的环境理解,对当代中小学校园环境规划设计提出基于价值观养成的空间环境教育的思考方向。综观各国先进教育经验,我国今后的中小学校园环境设计将会趋向于更新理念从价值观全面养成教育入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包括:营造自然生态校园环境以形成美好的环境教育体验;全面利用教学资源的综合开放式空间设计,以方便学生的自由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研究;整体特色校园趋势如博物馆特色、植物园特色、科技馆特色以营造自主积极学习体验环境等。对于以上列举的趋势在我国尚没有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因此基于价值观养成教育基础之上进行中小学校园的空间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更有效完善并实现积极的教育空间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1](日)大掘 浩.关于完善考虑环境的学校设施.《教育委员会月报》.1999年第4期.
[2]郭书盛.当代台湾中小学校园建筑及21世纪转型的新趋势——人文与生活教育反思.
[3]布拉福德?铂金斯.中小学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