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结构语言塑造环境性格

2014-05-30孙朋久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4年8期

孙朋久

【摘要】发掘和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避免过多的表面装饰,来表现空间的内涵和精神价值,诠释空间更深层次的意义。割裂建筑本身的构造关系,为空间包上一个全新的外壳,而且这个外壳并非这个空间独有,而是放到任何其他空间也完全适用。这样的设計是没有个性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尽管这个外壳如此华丽和与众不同。

【关键词】结构语言;环境性格;建筑意

用最少的语言诠释一个博大的主题,此乃一语道破机关的功力。对于建筑设计,空间是她的核心语言。

老子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设计的本质是空间塑造,以及空间所承载的各要素形成的空间场,给身入其中的我们带来的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同时召唤了有关额外维数的综合感受,至少是当那儿有光时。

空间是一种超越了可描述概念的意念。它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空间象征了一切拓宽或除掉现存限制并开发更多可能性的东西,因而空间是相对于确定性而言的概念。我们的视野穿越空间,给了我们一份鲜明而遥远的幻觉。这就是我们如何建立空间:结合着更高的和更低的,左和右,前与后,近处和远处。

梁思成、林徽茵在《平郊建筑杂录》中首先提出了“建筑意”的用语。他们说,面对着古建筑遗物,人们所感受的:“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悦。……他们所给的“意”的确是“诗”与“画”的。但建筑师要郑重郑重地声名,那里面还有超出这“诗”、“画”以外的“意”的存在。”

“建筑意”的提出,显然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提醒人们建筑并不是砖瓦沙石等物无情无绪的堆砌,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产品,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产品,其中自蕴有深意,就如同“诗意”、“画意”一样,只是它的表达方式采取了建筑特有的艺术语言而已。

因此,设计的过程,首先是赋予空间以生命和性格的过程。赋予空间以生命和性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分析原建筑的空间和结构,充分利用原建筑的结构要素为创造空间的性格服务,而不是完全割裂建筑本身的构造要素,为空间包上一个全新的外壳,而且这个外壳并非这个空间独有,而是放到任何其他空间也完全适用。这样的设计是没有个性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尽管这个外壳如此华丽和与众不同。

莱特的有机建筑理论,是要让他的建筑象在那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一样。室内设计的诸多表现手法也应该象建筑自身的东西,在设计师的手中强化、升华或弱化、消失,这就要强调建筑的结构语言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

可以用一个例子来理解,老子这一观点在设计中的运用:设计师在草坪的设计中,画了几条十分优美的曲线,并以优质而美丽的石头铺之,想象着人们惬意地踱步在曲线的流转之中。可是,我们会发现,人们并没有按照设计师的规划,徜徉在那些用美丽石头铺就的小路上,却做着被管理者和设计师痛斥的所谓没有修养和不文明的勾当:在草坪上踏出许多新的,没有美丽石头铺就的土路。那么,聪明的设计师会把草坪全部种上草,等到明年,按照人们踩踏出来的土路,去铺那些美丽的石头。你会发现人们会变得那么文明和可爱,不再踩踏那些纤弱的小草。由此可以想象,人们踩踏出来的路可能没有设计师在图纸上画的那么优美,可那是人们最喜欢的。

如果非要给它化妆,一定是要强调她的眉毛、睫毛、嘴唇等应该强调的地方。如果不尊重原有的面部结构,按照自己的想象,将油彩任意而精致地画在脸上,或许会画出美丽的脸谱而令人赞叹,可是几乎所有的脸都可以画成一个模样,甚至不分男女,不分老幼,更不分胖瘦美丑。可是我们想看到他的本来面目,为什么不留下他无暇的脸,留下他更多本来的东西?

安藤忠雄的建筑是否可以说,出水芙蓉、天生丽质的自然之美,形体完美,面容姣好而又气质不凡。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设计也只有结构本身,王澍的墙体也没有华丽的大理石和复杂的线脚。而这些作品恰恰是在有灵魂感召着我们,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他们作品所传达的建筑意而感动。

我们希望每一个设计,都有他自己的内容,而不是无论什么都画上我们喜欢的脸谱。个人的风格是需要的,个人习惯的表现手法也是设计师走向成熟的必然,然而,深刻地研究建筑本身的语汇、意境和气场,用结构语言去表现空间的内涵和精神价值,诠释空间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为设计之灵魂,是为设计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