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脑血管病患者如何运动

2014-05-30

中老年健康 2014年9期
关键词:运动量脑血管病步行

心脑血管患者康复需要运动来帮助

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来说,并不是不可以运动,很多人都认为,心血管疾病当中心脏病患者是不能运动的,其实这样是一个误区,心脑血管疾病的种类很多,比如说冠心病,适当的运动范儿可以对患者康复有所帮助。

专家认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体重、高血糖,冠心病等患者,而适当的运动正好能改善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的调节能力,增强心脏工作效率,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当然,运动有益,过量却有害,患者还需正确选择运动方式。

心血管运动注意事项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适量运动锻炼对保持心血管健康有积极作用。那么心血管病患者如何运动呢?

1.运动前进行健康检查

在实施健身运动计划前,建议进行较详细的心血管功能检查,以便制定安全的运动方案,并便利于日后的效果比较。

2.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冠心病患者应以低强度有氧训练为主,包括步行、慢跑、骑车、爬山、游泳、门球、乒乓球、羽毛球、有节律的舞蹈、中国传统的拳操等运动方式。

高血压患者应以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好,应选择全身性、有节奏、容易放松、便于全面监视的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跳舞、太极拳、降压体操、武术等。

3.运动不宜过度

运动要适度:过度运动可以造成心脏疲劳、供血不足、心率失常,严重者可造成心肌梗死或运动性猝死。

运动次数不宜过频:每周以3-5次为宜,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量要循序渐增,不可突然加大运动量。

摸索出自己的最佳运动量:一般说来,运动时心率应增至100-110次/分,不伴头晕、气短、心绞痛等症状,且在运动停止后5-10分钟内脉搏恢复到运动前水平为最好。

4.锻炼环境和时间

要到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去活动,不宜在雾中及寒冷的早晨锻炼。

不宜在饱餐或饥饿时锻炼。

5.锻炼身体也要“有头有尾”

每次锻炼时必须要有三个阶段,即准备活动、训练活动和结束活动。准备活动又称为热身,活动强度比较小,其目的是充分活动各个关节、肌肉和韧带,也使心血管系统得到准备。

训练活动又分持续训练和间断训练,后者更适合冠心病患者。结束活动又称为整理运动,目的在于使高度活跃的心血管系统逐步恢复到安静状态,一般采用小强度放松性运动。

准备活动和结束活动不充分是造成锻炼意外最常见的原因,所以,在重视锻炼的同时,也要注意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和结束后的整理活动这“一头一尾”,以免发生意外。

紧急情况的处理

若在进行体育锻炼中,出现头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大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原地休息,同时含服随身所带的硝酸甘油、心痛定或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

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应暂停体育锻炼,由医生帮助找出原因,及时进行调治,待症状明显减轻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小运动量的活动,2-3个月后再渐渐增加运动量。

冠心病康复之运动“课程表”

康复,从运动开始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主要是指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康复,又以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最为重要,因此本文重点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

我们知道,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脏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必须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然而,运动是冠心病康复的中心任务,对预防复发、改善心境、建立生活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把握“静”与“动”的度,又以什么时候开始运动为好呢?对这点,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 心肌梗死后采用急诊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介入治疗成功24-48小时后,血压、心率、心律稳定,如果无合并症者即可下地活动,但仅限于室内生活自理。

● 采用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的患者,若血压、心率、心律稳定且无合并症,在卧床24-48 小时后可以开始床上活动,从抬高床头开始,一般在第5天过渡到下地活动。

● 对于溶栓未通或未溶栓患者,如果无合并症,第3天开始床上活动,一般在第10-14天时过渡到下地活动。

运动康复“课程表”

由于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差别很大,笔者以未进行介入或溶栓治疗(或治疗未成功)的患者为例,制作了一份运动康复“课程表”,可以在自己的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在医院内参照执行。

发病第2-3天 抬高床头45度,持续15-30分钟。

第4-7天 床上伸展上肢5次,伸展下肢5次,做深呼吸5次。每天完成2套。

第2周 在床上直立静坐,每天2次,每次5-10分钟;可在床上或床边坐位洗脸、吃饭;坐椅子,每天2次,每次5-10 分钟;床边站立每天2次,每次5-10 分钟;床边走动,每次10-20步,每日2次;室内步行,每次10-20步,每日2次。

第3周 病区走廊步行,从每日1次,不超过50米开始,每日递增,至周末时达到300-500米,行走不要求速度,可以自由速度步行。

第4周 可以在室外步行,每日步行2次,周末时应能在步行中上下1次二层楼。

4周之后,患者就可以根据医生对病情的把握,测算出适合自己的运动量,选择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等动态型运动(避免举哑铃、搬重物、掰腕子等静态型运动)进行后期的康复锻炼了。

除了运动康复疗法外,患者还应保持乐观的情绪和配合医疗的积极态度。

高血压的运动疗法

文/陶明春

运动疗法为何对高血压的治疗有帮助呢?这是因为一定量的适宜运动后,运动者的血压会低于安静值。如果长时间坚持规范的训练,那么训练者安静时的血压也可以下降。

一、运动类型

1.步行 其优点是非常方便,很适于操作,容易被接纳。一般五六十岁的人在良好的条件下,每分钟行60步,运动20-60分钟。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这样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的代谢功能。过去我们要求一天1次,现在提倡年龄偏大、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可以将整个运动在一天中分为几次完成。步行注意姿势,尽量保持均匀呼吸。

2.慢跑 每天跑25分钟以上,每周至少3-5次。一般来说,慢跑适用于年轻人、体质较好的人。老年人散步已经足够。跑的时候精神要放松,地面要平坦,鞋子要宽松。两手紧握拳,身体自然放松,跑步的时候呼吸也不能太急促。

3.骑车 下雨天在家里运动,可原地跑步,或用登山机、原地自行车等。

4.太极拳 这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美国做过一个研究,两组情况差不多的人员,其中一组进行太极拳训练0.5-1年后,发现他们的平衡性和防跌倒能力普遍增强。而另一组没有参加训练的人则没有明显改变。

二、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掌握得当才能保证运动的效果。运动后以不发生头晕、心慌气短,不是非常疲劳为度。如果运动结束后一个小时心跳频率还是高于平时,那就是运动强度过大。运动后晚上难以入睡,或第二天过于疲乏醒不来,也提示运动强度可能过大了。

还要注意的就是,要从小运动量开始。不能猛然增加运动量,突然做高强度运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工作,运动后做好整理工作非常必要。

另外,高血压病人运动时不可空腹或过饱。

偏瘫患者的功能锻炼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 李玉美 孙瑞英 侯玉清

偏瘫为脑血管病常见的症状,它给病人带来了直接的危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种种负担。由于一侧肢体瘫痪,饮食、大小便等一切日常生活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和护理,病人感到十分痛苦;由于长期卧床,病人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且约6%-10%的病人治疗不当导致终身残废。因此,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就成为病人及其家属最迫切的希望和要求,也因此成为医护人员对偏瘫病人采取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治疗护理措施。

1 功能锻炼的目的

偏瘫的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加快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预防偏瘫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2 功能锻炼的时间及方法

功能锻炼的时间 早期实行功能锻炼是一项重要的康复措施。根据病情,可以在急性期过后即第2周到第4周起把护理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功能的恢复,因为偏瘫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是病发后的4-6周。

功能锻炼的方法 一般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 卧床期病人尚处于急性期或恢复早期,卧床不起。这时候,护理人员要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功能锻炼的意义,其目的主要是防止肌肉萎缩,并临床示范,教会病人家属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和被动运动。对病人患肢的大小关节做屈膝、屈肘、伸指等被动运动,可以避免因关节长期不用所产生的僵硬,并起到放松肌肉,牵伸挛缩的肌肉和韧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间断辅助病人在床上练习坐起,以过渡到能自己坐起,坐在床上或椅子上练习提腿,伸膝活动。最好在足和踝关节处做一个足托,以防止病人因棉被压足背而形成足下垂。

第二阶段 离床期病人处于恢复期,患肢虽开始有活动的动作,但仍没有力量完成主动运动时,可有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帮助。开始由坐学会站立,先是扶物起立,原地踏步,轮流将两腿抬高,离开地面,在家人的保护下双手扶住椅背或床架向前移动脚步,或一手持拐杖,练习走路,足尽量不要外翻。此时上肢仍多处于瘫痪状态,可以在练习步行时,用宽布将患肢臂肘部吊在胸前,以保持肩关节的功能位。上肢的功能锻炼也应早期进行,通常上肢的恢复要比下肢慢而且困难,这与大脑神经支配的解剖部位有关。最初可以将患肢抬高,做上举动作,能改善上肢的血液循环,在平卧时可以由旁人将上臂放在离身的位置,然后病人自己将上臂移向身体,来回地移动练习,也可做曲臂、伸臂、抬臂、屈肘等活动。对手的功能锻炼除早期采取按摩和被动运动外,应经常做各种手指的屈伸、开合等练习。可用一些滚铁蛋的训练方法,如选用小皮球或乒乓球练习手指的屈伸和并拢,也可用核桃或石蛋练习手指的灵活性,或用手提轻物,练习手腕活动;其他方法如进行绳带打结、解纽扣、拨弄算盘、写字、编制手工艺品等多样化练习,均可促使手指功能的恢复。

第三阶段 步行期病人已处于恢复后期,主要是使病人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并参加一些简单轻便的劳动。开始可以练习将腿抬高做跨步动作,如跨门槛、上下楼梯,但不能一次过累,须有人在旁保护。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和距离。上肢功能锻炼可以进一步练习手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如梳头、拍皮球等。上述的功能锻炼方法,简便易行,病室内外均可进行,但护士要教育病人及家属贵在坚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通过对偏瘫病人进行以上功能锻炼,大多数病人经过3-6个月或1年时间,瘫痪的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或部分恢复。

脑血管病后及早锻炼很安全

研究发现,脑血管病患者在症状发生后24小时之内进行非常早期的锻炼,是一种安全的恢复方法,即便是使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的患者也是如此。

这项试验从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可能还有新加坡的三十个中心中招募2104名患者,AVERT是迄今为止最大型的脑血管病恢复试验。研究的理论是,与常规脑血管病护理相比较,在脑血管病后三个月的时间里,VEM会导致较少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也降低,一年后生活质量提高,从而性价比更高。入组标准比较宽泛,18岁以上有确切的脑血管病诊断,发病24小时之内被收入院的患者即可。此外,tPA溶栓治疗的患者如果主治医师同意,也可以入组。

Bernhardt博士说:“我们的研究对象中,大约10%是tPA溶栓治疗患者,因此看来医生们没有想到把这些病人排除在外,这样很好,因为tPA要求患者治疗后卧床24小时的规程是没有依据的。”

猜你喜欢

运动量脑血管病步行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从步行到奔跑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