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文阅读中提升学生鉴赏与写作能力
2014-05-30池成凤
池成凤
【摘要】 语文课文教学是课文教学,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好像课文阅读与作文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在新课标的语文教学观下,阅读教学也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和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如何将阅读与作文很好地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为作文服务,同时让写作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呢?这就成了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了。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文阅读 写作能力 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9-042-01
0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如何让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课文阅读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技巧?
一、在课文阅读中培养语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或默读。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而且可以体会到文章里面所蕴含的情思,真正的好语言,在阅读朗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有一种美感、音乐美,读起来抑扬顿挫,给人一种流畅与回荡的效果,从中培养出自己对文本的语感。如《济南的冬天》生动写景,充满诗情画意。首先得益于作者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物景的主要特征来进行描写。老舍正是用的“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法,作者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绘城,却不绘城的东南西北,只绘冬天济南的秀美睡态。绘山,却不绘山的上下左右,只抓住小山的主要特征:“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绘人,不绘形体,只绘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温情”,写“温情”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济南的冬天》第4段也有一笔带到那点“雪”,“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其中的“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雪和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的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卧”字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情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恰当地渲染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和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二、在课文阅读中积累语言运用
认真而扎实地教学生字和词语,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很有限,需要教师的指导。为避免生硬呆板的解释,我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抓住重点词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验情感的方法教学。在提倡感悟体验的同时又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积累了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改变学生词语贫乏的现象,为自己的习作打好基础。
课文中不同风格、鲜活睿智的语言正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典范。如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说明文的典范之作,它不仅语言生动形象,准确严谨。本文的条理性在每部分之中段落的安排都有体现,特别是第三部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有四个因素,作者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这些词,把四个因素按影响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在学习写作说明文时,就得好好体会本文遣字造词和安排句子结构顺序的艺术。
三、在课文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强调阅读在提高我们的语文实际能力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平时的语文课文阅读中,注重写作技能的积累与模仿,进而在写作中巧妙借用,能使自己的作品增色添彩。如“游记”类习作,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这样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让我们读后明白作者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确有如临其境之感。一般说来,游记的顺序与观察方法有关,主要有下面四种:一是以感情的变化为顺序,如《春》以盼春、赏春、颂春为序,并在“赏春”中,根据感情发展的需要,依次出现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这种写法往往与时间、空间关系不大,主要是感情起着主宰的作用。二是以游览访问为顺序,如《山中访友》依次写到山中见到的种景象:古桥、树、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蚂蚁等,层次一目了然,脉胳清晰分明。由此引导同学们初学写游记,宜采用这种顺序。三是以视线的推移为顺序,如《济南的冬天》。这种写法有别于“移步换景”法的地方是:立足点不动,只是视线在移动。视线推移的顺序,也正是描写景物的顺序。
景物本身没有感情,但作者秉持“写景贵有情”的创作理念。赋予所描写景物以人的思想或感情,点滴之处无不渗透、抒发着真挚情感。朱自清的《春》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美景,让读者自然感悟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结尾三个形象化的比喻,渐次排比,气势迭起,戛然有力地归结全文,唤起读者共鸣,激起感情升华,激发我们热爱生活,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思想情感。又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把对济南温暖、安适的浓郁情致,精准巧妙地托于笔端,神韵悠长,令人回味。这些文章所抒之情无不融入写景之中,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化境,感染力、号召力极强。这些例举的范文都是我们模仿或习作值得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