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引探式”,打造“思维性”初中语文课堂
2014-05-30张玉公
张玉公
【摘要】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根本,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和根本要求之一。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的朱自清的《春》为例,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引探式”教学,打造“思维性”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和同仁们共享。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引探式教学 思维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9-017-01
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在学生的思维性培养的问题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以朱自清的《春》为教学案例,谈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造“思维性”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开放教学——创新思维的前提
开放教学体现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学生自主阅读。当然自主阅读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师所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阅读,或自主阅读或合作交流或相互探讨。但教师的有效引导不得忽略。
1. 设疑导入,引发思维
众所周知,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才可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创新性的思维。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观,树立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营建愉悦、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并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课堂,使语文课堂彰显生机和活力。
课之伊始的导入,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独特、新颖的导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思维性”课堂定下了基调,埋下伏笔。如“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季节,春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满了希望和向往。春天年复一年,我们经历了十几个如诗如画的春天,那么,数往的春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呢?如果让你描绘一下春天,你又会怎样描写呢?
这些问题显然是开放性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自由畅谈,畅所欲言。再以引导性的语句“今天我们来欣赏我国散文家朱自清的《春》,看看他的对春的描绘和你对春天的口头的描写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样,引导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之感。
2.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在学生把握了生字词之后,让学生在第一环节,你要写《春》会怎么写?那么朱自清又是怎么写的?在这一主体性的问题引领下,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课文总体来看是如何描写春的?学生在划分段落,总结大意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总——分——总的关系,这样的结构严谨、构思简洁,可以在写作中借鉴。
二、引导质疑——求异思维的基础
在问题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教师的问题一给出,学生立即作答,看似异口同声,学生们好像学得好、理解得透,但在这热闹非凡的问和答的同时,隐藏着诸多弊端。固然,教师给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不容置疑的大众化做法,但也绝非是完美之策。“敏而好问”,要求学生学会问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不懂的地方,才能通过质疑,进而思疑、析疑和释疑,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问”一词也给我们有所启示,“学”和“问”不分离,二者完美结合,才是求学之道。一位教育家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为学生的求异思维打下基础。
如学习《春》时,在预习环节,有同学提出问题:在文章的最后,为什么把春比作小娃娃、小姑娘和小伙子,文章是写景,描写春的美,那么作者这样写而结束全文,有什么寓意?
显然,这位学生进入了文章的情境中,所问的问题是实质性的、关键性的问题。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的做法无非两种做法,教师讲解而给出答案,“彰显”教师的“权威”;另一个就是教师给学生质疑以肯定和赞许,以利于激发质疑的意识,而不是一瓢水浇灭燃烧的火焰,好问的品质,敢问的精神,再给予有效地引导,让学生得到启发,积极思考,有所感悟,或自主思考,或合作求解,从而培养质疑的意识、释疑的能力。
学通过思考,答案浮出水面:“小娃娃”,是说万物复苏,一切新生命的开始;“小姑娘”象征百花争艳,景色迷人;“小伙子”是指春天充满活力。这三个比喻形象地说明春天的成长历程,写尽了春天的“新”、“美”和“力”。这样,学生质疑,才可能有所针对得发展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三、生活体验——创新思维的基石
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创新思维的基石和源泉。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的实际生活的一面,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一面,让学生大胆进行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使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可以说,没有联系生活点的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的萌芽。语文教学中,找准学生发散思维和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的链接点,使学生的思有所依。
仍然以《春》为例,在引导学生对“春草图”的描写赏析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春末夏初,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的情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小草长出地面的状态。此情此景学生不陌生,学生可以用各种修辞、各种句式来描述,创新思维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在新形势下,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标准给教师们的提出的较高的要求和挑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引探式”等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质疑、善思,将创新思维的培养得到具体落实,打造“创新思维”的语文高效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张小平.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4(6).
[2]黄佳.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