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和鱼
2014-05-30灯灯橘
灯灯橘
六月,夏季唱着草木的葱郁走来,流云如同淡雾,缠绵着,使晶莹的天空显出一分羞涩。
“爸妈,我已经出火车站了,你们放心,爬山时我会注意安全的。”女孩说道。
女孩回程票上的时间是当日晚上七点,父母亲不想让她在外过夜只给了她如此短的时间,女孩便背上一个小包出发了。
早上九点,火车站外的城市已经开始了繁忙的一天。
“您好,请问我去某山应该在哪、坐几路公交车?”女孩微笑着稍欠身,问向旁边的路人。
“你看这条路前方,有个十字路口,乘108路。”
女孩道过谢,叹了口气,缓缓走到路口停下,向左望去,那正停着一辆方向是大海的公交车。女孩从小就向往大海,喜欢它的包容与波浪、无垠与神秘,可惜家在小县城里,直到初中毕业来这座沿海城市旅游她才能靠近她的理想。对面人行道的红绿灯已经变成红色,她想自己又多了一分钟去思考,父母不在这,或许可以“叛逆”一次,自己去看海。她向那边迈出一步,又退了回来。多一分钟等待也可能是多一分钟的煎熬,还是没有勇气。
出发前,女孩的母亲帮她收拾行李说:“我和你爸都没有出过这座小城,没见过高山,你明天一定要替我们爬上去,这是我们年轻时的梦想啊!现在老了也爬不动了,你小时候,我们为了你……”女孩点点头。她曾在日记本上写过:孩子就像是父母的慢性毒药,吮吸他们的青春,用顽劣割出他们的皱纹,用成长染白他们的青丝,但他们却始终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女孩倒数着红灯秒数,驶向大海的公共汽车走远,她红了眼眶也没看一眼,绿灯终于亮起,女孩飞奔着冲过马路,登上驶向高山的车。
温和的风拂面而过,细碎的阳光从苍翠的枝叶间穿射进来,闪闪烁烁。
其他旅人大声说笑,女孩却没什么心情,前面旅游团的导游正在介绍一口井,他说古人认为把钱币投入这口井底的圆形小坛中便可实现心愿,但这小坛的直径只有约五厘米。女孩在他们走后,掏出一枚硬币,放在手心想着:“希望我以后还能有机会见到大海,下辈子最好做条海里的鱼。”她将其丢入,看也没看就走了。
过了好一会儿,女孩发现同路人都已遥遥领先,连声音也听得不清晰了。脚下的大石板路在前面分开。大路蜿蜒而上,小路近乎平缓地埋头在树林中。女孩“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小路。走了不久,出现了一尊古代女子石像,眉眼含情,长发绾成发髻,踮脚远望。向深处走去,还有两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像,她想这或许是出自哪位大家之手。路边的树渐渐稀疏,鸟儿的歌声却更加圆润空灵,她感觉脚下有些松软,低头一看,是金黄的沙子,再抬首就已经身处海滩了。纯净而蔚蓝的大海,海浪并不汹涌,如同摇篮般轻柔地抚摸着海岸,卷起雪沫。女孩没有惊讶,仿佛从未到过高山上,享受着这属于她的时刻。女孩走向大海,感觉美妙极了,她没有停下脚步,任海水及膝、及腰、及面。忽然,她感觉不能用鼻子呼吸了,第一反应就是钻入水中,瞬间化作一条银白色浅蓝尾巴的鱼。那些为学业有成而拼命学习的压力,为承担父母心愿而放弃理想的痛苦也随之幻化成泡沫。但她不知道,在海的那边,仍是树林。
小路上的那些石像也正是像她一样被迫放弃理想与自由的人,女孩和他们都活在各自的幻想里,他们顺着那条小路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心愿,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而这个世界关于他们的种种也化成石像。
那口井名为“缘”,井底的小坛不知为什么被泥沙堵住了,里面躺着四枚硬币,其中一枚就是女孩丢的,如果把它翻转过来,你会看见,一条自由的鱼在海里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