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现况及其影响因素1)
2014-05-30代亚丽姑力热巴买买提
代亚丽,甫 凤,姑力热巴·买买提
在21世纪,人们面临着一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人口老龄化。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78亿人,占全球老年人总数的23.6%[1]。我国老龄人口众多,老龄化速度飞快,给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压力。在老年人社会养老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我国以往以居家养老为主、政府养老为辅、社会化养老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如今,随着家庭结构及养老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使机构养老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的养老发展模式之一。然而,养老机构对于老年人吃好、住好的养老理念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社会化需求。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互动关系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支持与帮助[2,3]。对于老年人而言,人口老龄化改变了他们所处的物质及精神环境,最显著变化的是老年人来自社会各方面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4]。因此,更有必要了解在乌鲁木齐这个具有民族特异性地区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现况,探讨影响生活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为政府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满意度、改善老年人社会支持等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于2013年9月—2014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乌鲁木齐12家养老机构,对其符合条件的所有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登记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人住时间≥6个月;③知情同意并愿意合作者;④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3分。排除标准:①调查期间选择养老机构以外居住地且离开时间大于1个月的老年人;②身患严重疾病,无法完成本次调查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使用量表包括:①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宗教信仰、以前的职业、疾病状况等。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5],肖水源教授于1986年编制用于测量个体的社会支持度,共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3个维度。量表10个条目得分之和为社会支持总分,66分满分,其中22分以下者称低水平社会支持,23分~44分称中等水平,45分~66分称高等水平,得分越高,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此量表具有较高信效度,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
1.2.2 调查方法 由工作人员带领,研究者和经过统一培训后的调查员,一同进入养老机构进行现场调查,经过调查对象同意,一对一访谈完成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40份,收回问卷433份,有效问卷429份。回收率98.4%,有效率99.1%。
1.2.3 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3.1对所有调查数据进行双录入并核对,转入SPSS17.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均数±标准差(±s)、百分比、率或构成比等]、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养老院老年人429人,公立养老机构156人(36.36%),私立养老院机构273人(63.64%);男182人(42.42%),女247人(57.58%);年龄:61岁~95岁(76.86岁±7.94岁),其中61岁~65岁50人(11.66%),66岁~75岁116人(27.04%),76岁~85岁196人(45.69%),86岁~95岁67人(15.62%);民族:汉族261人(60.84%),少数民族168人(39.16%),少数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占66.67%,其他民族有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和满族,共占33.33%;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22人(51.75%),初中124人(28.90%),高中及中专53人(12.35%),大学及以上30人(7.00%)。
2.2 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 乌鲁木齐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为17分~47分(30.55分±6.65分)。按评分标准划分等级显示,养老机构中,社会支持得分处于低水平老年人56人(13.05%),处于中等水平老年人365人(85.08%),处于高等水平老年人仅8人(1.86%)。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各维度得分(中位数)客观支持4.00分,主观支持19.00分,对于支持的利用度7.00分。
2.3 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单因素分析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在不同的养老机构性质、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子女数曾经从事职业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4 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多因素分析以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利用度得分为应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多项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社会支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养老机构性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曾经从事职业、入住时间、居住方式以及经济收入,详见表3。
表3 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 社会支持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方面。客观支持包括直接的物质支援、存在和参与其中的团体关系、社会网络等客观可见的实际支持。主观支持是一种个体被尊重、支持和理解之后感受到的社会情感。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则是个体在社会支持的利用方面存在的差异。本调查发现,养老机构中2/3以上老年人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与同住老年人相处渐渐取代了与家人朋友的紧密联系,社会支持网逐渐缩小。养老机构不仅要关注老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状况,还要维持并增强老人社会支持力度。研究显示,社会支持是一种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能有效降低应激反应的严重程度,而社会支持低下,则会导致个体产生一系列心理相关负性感受,从而使心身健康水平降低,生活满意度下降[6]。因此,需要养老机构协调和引导,充分发挥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的作用,为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保障,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度。
3.2 影响老年人社会支持相关因素分析
3.2.1 养老机构性质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投资主体包括国家、集体和民间,大致可划分为福利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3种类型,也可分为公立与私立两种性质养老机构。本研究按公立、私立性质进行老年人社会支持调查,结果发现私立性质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公立养老机构中居住的老年人。虽然此结果在国内相关研究中很少被提及,但我们认为导致此差距的原因可能与不同性质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不同有关。公立养老机构是以帮扶、救助城市“三无”、日常生活疏于照料以及农村“五保”老人为主,且多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私立养老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凸显其温馨多样化的服务特色,提供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适宜居所。服务项目上的特殊化设置使私立养老机构老年人有更多途径接触社会化活动,拓展其社会支持脉络,形成稳定的社会支持网。
3.2.2 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
3.2.2.1 文化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社会支持受到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的影响。杨贵芳等[7]认为,文化程度不同可能导致老年人在文化视野及情感感知方面的巨大差异。本调查发现,小学及以下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其他程度老年人。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语言组织、思维方式较其他老年人有一定局限性,感受社会支持的反应能力较弱,其表达相互的帮助与支持主动性较差。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老年人需要开办老年人互帮互助学习课堂,既丰富老年人文化知识,又能进一步加深老年人之间了解与互动,形成更好的社会支持。
3.2.2.2 婚姻状况 在社会关系中,婚姻关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完整的婚姻关系意味着社会支持的不稳定。且有研究表明,婚姻及家人的关系是社会支持得以长久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未婚老年人的主、客观支持与社会支持总体情况均低于已婚老年人,这与王玉环等[8]研究结果相似。已婚老年人长期有老伴陪伴,保持乐观生活态度,对社会交往也有一定主动性;未婚老年人社会支持来源多为朋友与家人,在他们无法给予照顾情况下,内心充满无助与孤独感,导致老年人对人际间交往失去兴趣。关注未婚、丧偶老年人婚姻问题是养老机构提供社会支持保障的有利途径,可根据需要帮助老年人促成完整婚姻,提高生活满意度。
3.2.3 曾经从事职业及经济收入 研究发现,大部分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来源于曾经从事职业,也有少数老年人依靠子女或政府给予经济补助。同时,不同职业及经济收入的老年人所拥有社会支持各有不同。曾经以务农为生以及无固定职业的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最低,从事管理工作的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最高,经济收入较高的老年人社会支持较好,此结果与徐琳等[9]研究结果一致。职业与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圈,经济的支持以及曾在工作中积累的社会经验能够让老年人得到更多社会活动机会并能更深切感知来自各方面的社会支持。
3.2.4 入住时间和居住方式 通过本调查发现,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时间呈两极化趋势,入住不到1年和5年以上的老年人占大多数,入住3年~5年的老年人占少数。居住方式以双人间为主,三人间次之。社会支持得分随入住时间增加反而减少;房间人数越多,社会支持得分越低。老年人因为各种原因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其生活环境由曾经熟悉的居家养老环境改变为众多老年人共同居住环境,产生许多居住不适应问题,影响老年人相互交往的融入进程和生活质量[10]。居住时间越久,老年人对生活的憧憬变淡,渐渐习惯了固有的生活方式,因而不会积极主动开拓新的人际交往圈。
养老机构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性老年群体,需要社会力量推动其全方面发展:充分利用社会及养老机构资源,发挥老年人自身潜能,协调各方关系,帮助老年人建立稳固的社会支持网,促进其身心健康。
[1]许红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J].人口与发展,2010(增刊Ⅱ):96-100.
[2]Hughes S,Jaremka LM,Alfano CM,et al.Social support predicts inflammation,pain,and depressive symptoms: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s among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Psychoneuroendocrinology,2014,42:38-44.
[3]Kim SC,Shah DV,Namkoong K,et al.Predictors of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among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perception and emotional well-being[J].JCMC,2013,18(2):98-118.
[4]Gallo F.Social support networks and the health of elderly persons[J].Social Research & Abstracts,1984,20(4):13-19.
[5]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6]Chen Y,Hicks A,While AE.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of older people living alone in a county of Shanghai,China[J].Health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2014,22(4):429-438.
[7]杨贵芳,宋继红,林榕,等.福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3015-3017.
[8]王玉环,冯雅楠,侯蔚蔚.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3):631-634.
[9]徐琳,谭小林,周建初,等.农村社区健康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6):668-670.
[10]霍晓梦.养老机构老人的入住适应问题探究[J].商情,2013(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