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拓宽就业渠道的对策研究
2014-05-30潘之波李国印
潘之波 李国印
一、江西省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分析
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必然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从目前高校就业情况来看,2012年十大热门专业排行,管理类专业排在继电子信息类、生物技术类、现代医药类、汽车类、物流类、环境能源类等热门类专业之后的第八位,具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以江西省为例:根据江西省2010年的有关数据统计,江西省共有星级饭店 389个,其中五星级饭店 7家,四星级62家,三星级 201家;旅行社666家,其中出境旅游组团社22家;A级景区(点)99个。其中5A级2个、4A级40个、3A级29个;经过近几年来的开发建设,江西省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一些待评和在建的高档旅游饭店、餐馆、购物、娱乐和会议设施,正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而且依据目前各高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显示,上述企业都是旅游专业毕业生们的主要就业区域。因此,笔者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0届和2011届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就业去向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收集了第一手资料(见表1)。
从表格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明确,就业情况良好,主要体现为:
表1 江西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一览
(一)党政机关政府事业单位吸纳毕业生就业数量有提升
调查数据显示,2011届毕业生中有12.08%的毕业生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原因是由于近年来我省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政府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及旅游服务行业吸纳大学生的比例较之往年有明显增幅,省内知名服务企业对于旅游管理等热门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增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环境和就业渠道得到一定的改善。
(二)国有及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主流
高校与国有中小型旅游企业、酒店、旅行社等供需双方进行实质性对接,建立了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就业基地,拓宽了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渠道,且通过企业考察、企业专场招聘等多种方式,积极构建了企业、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平台,为毕业生提供直接、高效的就业服务渠道,比较好的解决了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2010届有74.83%,2011届有64.57%的学生选择了到省内外国有及中小企业就业。
(三)升学和学生自主创业人数逐年递增
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就业压力和自身追求的一些原因,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0届有8.23%,2011届7.72%的毕业生选择升学。他们认为升学对他们的自身能力以及以后工作的竞争力度都会有一定帮助。高校鼓励并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积极引导有能力、有志向的大学生走自主创新之路,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旅游专业毕业生解决创业初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自主创办旅行社,同时鼓励毕业生前往省内各大旅游景点景区灵活就业。2011届毕业生中有0.13%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发展,比2010届学生增长了0.09%。
(四)出国深造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出国深造呈上升趋势,2011届毕业生中有0.06%的毕业生出国升学。高校鼓励毕业生出国留学,全面学习发达国家旅游先进理念和思想。
(五)参军入伍积极性提高
2011届毕业生中有1.46%的毕业生参军入伍。近几年来,江西省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对于这些高校毕业生在选拔录用、考学升学、退役工作安置等方面都给予了明确的优惠政策,大大提高了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的积极性。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总体态势不错,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众多热门专业之一,由于就业后就业队伍稳定性差,就业渠道十分有限,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高校的网站、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政府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一些常规的大家熟知的就业渠道,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造成该专业就业压力和就业矛盾突出。因此,拓宽高校就业渠道势在必行。
二、制约拓宽就业渠道的不利因素
近几年来,由于受到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制约,江西省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也是日益激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就业渠道中正确抉择、突出重围,成为考验莘莘学子的一道难题[1]。纵观几年来我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省内旅游就业环境,发现阻碍其拓宽就业渠道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还远未完善
江西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目前仍处于成长摸索期,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以及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创新教育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加之高校在旅游专业毕业生培养方面还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们还缺乏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以及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待业和临时、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们也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培训和服务等诸多不利因素,使得就业工作开展困境重重。
(二)江西省旅游管理体系存在不足
江西省旅游体制方面的地域分治、资源分管、条块分割的现状成为阻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省内旅游产业管理、企业开发经营等方面,旅游主管部门难以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之旅游资源也未得到有效的整合,从而使得省内旅游市场主体建设滞后,直接影响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而且,由于江西省省内旅游产业规模小、基础薄、实力弱,产业链不长,产业化程度不高,旅游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阻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江西省旅游企业吸纳能力小
江西省多数旅游企业实力不强,旅游企业规模小,用人需求量不大。江西省旅游企业在规模、质量、效益等多方面普遍处于小、散、弱的状况,尤其以旅行社最为突出。有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666家旅行社总资产5.75亿元、净资产3.75亿元、净利润637.45万元,平均分别为86.34万元、55.56万元、9528元。加上多数省内旅游行业企业宣传投入较少,影响力较弱,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致使省内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大量吸收毕业生就业的能力不高,用人数量也极易饱和。
(四)政府管理及调控力度有待改善
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相关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旅游扶持政策落实也受到诸多限制和束缚,从而制约了我省旅游经济的发展,制约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
三、高校拓宽就业渠道的几条建议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面前,高校应当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方面作哪些工作?毕业生应如何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如何顺利就业成为高校和毕业生们应该理性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对100家南昌的旅游企业及用人单位的访谈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远远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其中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包括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专业知识面、品德与敬业精神等,如图1所示:
图1 业界对毕业生应聘者各项素质关注度
业界对毕业生应聘者各项素质关注程度表明,有88.9%的用人单位认为高校应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个人综合素质”,76.4%的企业认为高校应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68%的企业认为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品德与敬业精神”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出业界欢迎的旅游人才,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就要在改善就业环境的同时拓宽就业渠道,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仅供参考。
(一)旅游类高校应针对企业需求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高校旅游专业应及时调整和改革专业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设复合型专业课程,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面。并立足江西旅游经济发展,积极培养地方急需的旅游专业人才。例如:近年来,由于江西省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得到大幅提升,江西省国际化发展态势日趋明显,而国际性的旅游人才却是极度缺乏,此时,高校就应当顺应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趋势,加快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所谓国际性人才指的不仅仅是会外语,而是要具有国际眼光和视野,了解国际上旅游行业最新知识和经验,具有国际交流和合作等全面素质和能力的旅游人才。高校可以通过与国外院校建立姊妹院校,合作办学或师生互换学习等形式,积极探索国际化合作办学形式和渠道,加速培养国际化专门旅游人才,为江西旅游业高速发展服务。
(二)有针对性计划性的举办旅游管理专业校园招聘会和就业指导活动
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高校应当举办多种形式的与就业相关的指导及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便捷的获取就业信息渠道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例如:高校可以每周邀请一定数量的企业或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以大中型招聘会或专场招聘会的形式,开展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为他们提供一定数量的岗位供其挑选。同时,还可以有计划的举办 “旅游专业职业指导”、“旅游行业创业培训”、“旅游专业简历大赛”、“大学生旅游专业创业计划书”等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强化择业、创业能力。
(三)高校应加强与社会旅游就业服务组织的合作关系
加强与地方政府、人才市场沟通联系,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实现毕业即就业[2]。例如:当下国家正在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幅员辽阔的中西部地区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还不够发达,条件相对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高校要多做宣传、教育,积极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到更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干,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中西部地区去,那里将是未来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战略主阵地,也将是旅游专业毕业生流向的新途径。
(四)强化旅游专业教职工对毕业生工作的全员参与意识
高校应树立“全体教师总动员”的思想,完善制度建设和考核、奖励机制,强化旅游专业教职工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利用各方资源积极为毕业生就业铺路搭桥。充分调动校内外所有的力量参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动员全体教师多渠道、多途径联系就业单位,找企业,找单位,力求人人参与。同时还可以广泛利用校外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就业推荐服务,例如:充分发挥成功校友资源库的作用,鼓励校友企业接纳毕业生,充分调动校友为毕业生推荐工作的积极性。每周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办讲座,通过他们的事业成长经历,为毕业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激励毕业生奋发图强,从而更好地来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五)增加与省内外旅游企业的合作
深化与旅游行业企业的合作,深入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积极与用人单位(酒店、旅行社、景点景区)建立“订单式”“委托式”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让旅游企业参与旅游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方、企业方、毕业生的三方共赢[3]。例如:如今旅游业迫切需要具有丰富管理或从业经验的高素质、能力强的旅游人才,而目前毕业生虽然具备高素质、高学历,但是缺少工作经验,而且高校应针对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在旅游企业就业后,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不强的特点,积极加强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培训。因此,高校重点拓展校企合作关系好、声誉好,接纳实习就业毕业生多的企业及用人单位,深化合作,构建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平台成为保障这一措施得以实施的关键。
(六)正确引导旅游专业毕业生的求职意识
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求职择业观念,广泛宣传就业工作的主要政策,努力开创旅游专业毕业生创业就业新局面,争取实现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目标、就业方向的大转移。近年来,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式日益多元化,灵活就业、待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也逐年持续增加。据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559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611万人,2011年毕业生规模为660万人,较2009年增加了近49万,另外在2009年全国待就业毕业生比例为26.4%,到2011年下降为21.9%,而灵活就业、自主创业、自由职业三项合计比例由2009年的11.1%上升为2011年的12.6%。以江西省为例,2009年江西省高校应届毕业生总人数近21.768万人,落实就业人数16.9万人,就业率达到78%,到中小企业及灵活就业的占57.82%,201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23.306万人,落实就业人数20余万人,就业率为85.84%,到中小企业及灵活就业的人数上升为68.44%,两年内上升了10.62%。因此,鼓励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必将成为当下提高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又一剂良方。
(七)成立专门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辅助团队
结合高校实际,组建一支毕业生就业信息采集队伍,这支队伍由各毕业班学生组成,负责收集毕业生就业意向、就业信息,按期上交高校就业工作部门。高校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增建就业服务机构,外出开拓就业市场,广泛寻求行业用工信息。只有主动走出去跑市场,加强与旅游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的横向联系,尽可能多地去收集高质量的企业用工信息,开拓就业渠道,才能实实在在做好就业工作。而且,高校就业部门在了解一线信息后,及时反馈给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从而促进高校教学、实习、就业全面工作良性循环,可以说有百利而无一弊。
总之,加强与省内外旅游行业的沟通联系,确立适应旅游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树立“全体教师总动员”的思想,完善制度建设和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就业工作参与意识,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已经成为当下高校就业工作中亟待展开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由于当代社会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社会,网络、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在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沟通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在日常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广泛收集信息,特别是就业方面的信息,尽可能的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以便让他们在就业中赢得主动,增加选择的余地,从容就业。
[1]2010年9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旅游产业大省建设情况的报告 [EB/OL].(2011-01-06)http://jxrd.jxnews.com.cn/sys-tem/2011/01/06/011559725.shtml.
[2]孙亚林.建立良好机制,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J].科技资讯,2011(1).
[3]刘瑜.初探拓宽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