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度研究
2014-05-30夏爱玲
夏爱玲 张 蓉
不孕症是临床妇产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的身心疾病。其病因除生理、病理因素外,还明显受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有资料统计显示,在我国育龄妇女中,约有10%~15%的人患有不孕症。近年来由于社会、医疗、环境、饮食、认知等因素的影响,不孕症患者的人数比例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是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的重要措施之一。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获得生理、心理上的有力帮助,渡过难关。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社会支持度对不孕症患者的影响,为临床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身心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不孕女性45例,均为经严格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不孕症的特殊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后确诊是不孕症的患者。排除躯体重大疾病史、内外生殖器畸形、精神病史、家族遗传史等。另取相同时间段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育龄女性45例。2组女性在年龄、营养状况、工作种类、家族背景、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参加研究的所有女性均表示愿意参加试验。
表1 2组女性SSAS量表评定结果比较 (分)
1.2 研究方法
由我院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员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AS)对2组女性分别进行问卷测评,以评定所有入组女性社会支持的实际情况。SSAS量表共计包含10个项目,由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组成,如总分和各维度所测得的分数越高,则表明测试者的社会支持度越好。测试结束后比较2组女性的测试结果加以列表。
1.3 统计学方法
所测结果的数据均输入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女性SSAS量表评定结果比较,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不孕症是一种生殖障碍。不孕症患者由于受病痛的侵袭,不仅影响了其躯体健康,还波及到其心理状态,患者的情绪变得异常悲观、抑郁苦闷,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形成低自我的负性评价,她们言寡行独,以致影响其生活质量[2-4]。
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呈正相关,社会支持高的个体,人际关系和谐,朋友多,彼此间能够相互关心、爱护和帮助,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正性生活体验、正性情感的表达程度也越高,这样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降低压力的程度,有利于身心健康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反之,则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其负性生活体验、负性情感的表达也越高,这样的社会支持系统会增加压力的程度,造成身心健康水平、生活质量相应的降低[5-6]。在社会支持系统中,特别强调来自家庭的支持。患者在生病时渴望得到来自亲人们的关注、照顾,因为家庭的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处于疾病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它可以调控人的思想、情感行为(心理过程),并对人的生理机能进行反馈性的调节,提高患者应对生活中负性事件的能力。社会支持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效应除了有形的物质支持直接改善生活质量外,还表现在培养生活兴趣、鼓励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合理用药、遵照医嘱等方面。
本文侧重于对不孕症患者进行社会支持度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临床上开展有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本次对照性研究反映出不孕症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较低,临床上需重视,在治疗不孕症患者的躯体症状的同时,重视社会支持的作用,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给予她们认知、情感、信息、行为、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积极支持,让她们受到鼓舞,向她们传递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她们看到希望和光明,改变消极、负性认知,积极主动地利用自身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7-8]。
针对不孕症患者的实际情况,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尽可能地使患者获得和利用全方位的社会支持。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就诊时,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态度和蔼地迎接,耐心倾听她们叙述病情,同情其疾苦,让患者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诉说自己的烦恼,全面地了解把握患者的身心状况。②帮助患者在信任关系的基础上获得安全感。维护患者的自尊、保护其隐私、尊重其人格,在各种妇科检查、各项治疗和护理前,护理人员详细告知患者各项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及诊疗计划,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知情同意;检查治疗时实行关门工作;男性医生为她们作检查治疗时,由女护士陪同;对患者的个人信息、治疗方案、身体缺陷等,未经患者本人同意,绝不外泄;护理人员以精湛的护理技术、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她们实施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帮助患者消除不安全感。③转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受不良的生育观念、负面社会认知的影响,有些不孕症患者片面地认为不孕是女性无能的表现,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护理人员综合运用妇产科、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患者进行交流,让她们意识到由疾病导致的不孕非有意而为的事情,不应当受到非议和歧视;导致不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育是双方的事情,有时问题的原因出在男性的一方;生育后代仅是成年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等于是生活的全部;我国已出现了许多拒绝生育的丁克家庭;女性角色不仅仅是充当生育工具,不孕并非无能的表现,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体现她们的人生价值。④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恰当支持。理解患者的挫折感,疏导患者的内疚、自责感,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及心理需求,从心身相通的角度向患者讲述,当一个人长期处在不良情绪状态中时,会在无形中增加自身的心理压力,对疾病治疗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鼓励患者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她们适时的宣泄不良情绪。⑤提供医疗信息方面的支持。向患者介绍本科室妇科医生的诊疗技术、治疗经验,让患者认识到不孕症治疗的必要性及安全性。给不孕症患者发放宣传画册或播放相关视频为患者提供最新的不孕治疗方面的医学信息,调动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增进护患之间、患者之间的沟通,鼓励患者讲述自己在接受用药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从相互间的良性互动中给予支持和赞许。必要时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介绍自己的求医经历、患病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对接受各种检查、治疗的亲身感受。增加对诊治过程的依从性,提高她们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⑥给予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对不孕症患者加强疾病、有关生活方面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或辅助治疗的同时,予以性生活方式的指导,以帮助患者普及性心理、性生理方面的卫生知识,提高其受孕的机会。⑦完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使社会对不孕症患者多一些宽容、理解、支持和关怀。鼓励患者的父母、亲友和同事从物质、精神层面上给予她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重视家庭的支持,鼓励患者家人尤其是患者的丈夫关心、体贴和帮助患者,给她们以积极的经济、情感支持,愉悦其身心,增加她们的温暖感和归属感,增强她们现实生活中的抗挫能力,对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有积极有利的促进作用。⑧动员患者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利用现代发达的通信工具发展朋友群体,以电话、QQ、电子邮件和书信等方式与医生、护士、病友保持联系,及时交流她们在用药、生理、心理方面的情况,增加社会支持的来源,提高患者对生活的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降低压力的程度,全面增进生理、心理方面的健康。
[1]于永菊,彭李,陈龙,等.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8):707-709.
[2]方明,胡飞权,张庆华,等.不孕不育患者负性情绪状态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河北医学,2014,20(1):113-116.
[3]陈珺.孕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2):8-11.
[4]魏海茹,杜义敏,安翠霞,等.社会支持与孕妇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487-1489.
[5]宋瑞荣,林瑞玲,宋玉萍,等.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2):1441-1442.
[6]陈春芳.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及心理干预.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7上):1-2.
[7]施丽洁.孕妇发生产前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中外女性健康(下),2013(1):117,119.
[8]冯建丽.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中医临床研究,2013,5(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