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2014-05-29
防治土壤污染需要科学手段
中华合作时报副总编辑、中国农资传媒总编辑曾峰:
农资界过去提倡生态用肥、平衡施肥、科学施肥,现在应该说已经不能满足土壤环境的需要,除了科学施肥以外,还要通过合理的手段,降低肥料对土壤的污染,包括环境的污染,中国农资传媒希望能够起到这样一个平台的作用。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环境保护处处长毕海滨: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单纯从农业措施比较困难,必须结合土壤的治理方法。对土壤的破坏程度、影响污染的标准要辩证的看待。在制定标准方面,首先要考虑产品标准,在产品基础之上再考虑土壤标准。
综合考虑开展土壤修复工作
南开大学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翠苹:
开发一种新的生物制剂,修复作用不但要看到污染物数据的下降,在农作物中要特别关注对于生态和土壤的影响,微生物的结构有什么变化,应该进行系统的评价。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员鲍荣华:
在矿业开发环节和工业生产加工环节控制,应该作为一个主要方面,作为源头控制。政府和企业应重视尾矿处理和三废排放,不能随意向河流里排放,企业要负起社会责任。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教授翟勇:
因为没有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法律等于白有,再一个,从资金的支撑,因为土壤治理,无论从科学研发还是应用,都要很多资金,所以我们也要考虑这些社会成本、发展状况,如何用更好的经济技术手段来保证国家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效实施。
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研究员李俊: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要很好地解决土壤污染、重茬、病害等问题,必须要微生物参与。但国际上还缺乏对分解、转化重金属的系统研究,目前还不清楚应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因此没有把它作为单独的一个产品、一个品种,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技术还有待研究。
因地制宜合理修复土壤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李荣:
土壤污染的治理和防治有几方面工作要做,第一,要调查清楚土壤污染的源头才能对症下药;第二,多部门应联合起来堵住污染源头;第三,可以采取彻底的修复治理、钝化治理,以及适应性种植治理等不同的方法。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杨忠芳:
土壤修复要研究其成因,因地制宜、有效治理。此外,农业生产部门要对投入品进行监管和市场规范,要监控到位。她同时建议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研究员马义兵:
我们不应提及面源污染就指向氮、磷,重金属也属于面源污染,也需要治理。轻度污染的农田要讲究安全利用,中度污染采用种植结构调整,重度污染都不能种植,目前对于分类治理方式大家已经形成共识,应当齐抓共管。
深圳芭田总农艺师段继贤:
第一,土壤污染应从肥料的源头抓起,严格规范。第二,企业应当关注如何防止土壤对农产品造成危害,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重金属对农产品的危害。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建明:
土壤重金属污染只是土壤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土壤退化包括很多方面:酸化、板结、重金属污染、养分不平衡等等,这需要我们在土壤修复工作时,将其放在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里去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