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中企电力项目观察
2014-05-29陈刚
陈刚
4月上旬,为完成本人供职集团对目标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专业的尽职调查,寻找能源电力项目开发机会,我们一行来到了非洲神秘的石雕王国——津巴布韦。
那是一个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国度,意思是石头城的津巴布韦,国土面积3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那么大,是非洲南部内陆国家,在这片文明和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1300万人民。走在首都哈拉雷的大街上,现代化的建筑显示出这里曾经的优越之处。哈拉雷是英国殖民者在1890年时建立起的贸易集散城市,也是独立后确立的新首都所在地。城区里有着现代化的写字楼和商业建筑,熙熙攘攘,车流稠密。以前这里教堂林立、各级学校遍布、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郊外都是网球场、高尔夫球场和带游泳池的大庭院绿茵别墅,号称非洲的小伦敦。可如今每每到了夜晚,路灯无法点亮,也就没了光彩,美丽的城市掩藏在漆黑之中,电力短缺,是这个国家难忍的痛。
半个世纪的动荡史
上天赐予津巴布韦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富产钻石、铂金、黄金和多种金属矿产,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棉资源。然而资源也将这片古老土地的命运带向了另一种处境——1888年,英国殖民者赛西尔·罗兹从恩德贝莱国王手上取得在他们领土内的采矿权,随后在1889年替英属南非公司取得这里的领土权,并在1895年时正式建立殖民国家“罗得西亚”。罗得西亚在1911年时分开成为北罗得西亚(今日的赞比亚)与南罗得西亚,后者在1922年时成为一个英属自治殖民地,就是今天的津巴布韦。殖民者青睐着这片土地上丰富的矿产与土地资源并视之为彩虹天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基础设施,占据土地建立农庄,勘探和开采矿产,构建现代社会制度,攫取巨大的资本利润,白人阶层过着令侧目的富裕生活,经济发展也曾是非洲的骄傲。
资源分配的失衡激化了白人和黑人族群尖锐的矛盾,也加速了这片黑人土地上的社会剧变。1965年,白人政府宣布脱离英国的管辖独立,黑人团体则开展激烈的游击战与白人当局血拼。1978年,在国际制裁与黑人武装运动的夹击下,白人政府被迫交出权力换取结束内战。1980年4月18日,英国王子查尔斯向新当选的津巴布韦总统坎南·巴纳纳牧师呈交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签署的准许殖民地独立的文献,津巴布韦共和国正式独立建国。
然而,急剧的社会变革也带来了资源再分配的冲突,20世纪末期,津巴布韦政府进行激进的土地改革,强制没收大部分白人拥有的土地,此举造成境内大量白人出走,经济陷入混乱,导致令人瞠目的通货膨胀,并引发国际制裁。从此,政府失去信用、国际失去信心,严重动摇了国民经济,基础民生需求匮乏,国家对电力建设更是无暇也无力顾及。
到了2009年联合政府成立后,国家经济趋于好转,商品供应渐趋充裕,新政府公布了经济振兴方案,取消了津币的流通,改用美元和南非兰特。2013年,津巴布韦因通胀率降到3%以下,GDP年增长达到5%而排入非洲前十,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即便如此,津巴布韦依然面临国力虚弱,政局欠稳,财政匮乏的局面。国家需要输血,资源需要得到开采利用,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力供应需要优先保障,可钱又从哪来?
投资障碍与机遇
我们到访了津巴布韦北马塔贝莱尔省卢帕那地区瓜伊河流域的煤矿区,这里有近千平方公里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煤炭储量300亿吨,而煤层气资源达1000亿立方米。津巴布韦希望以矿权抵押出资,吸引外资合资建造坑口火力发电站,一方面解决国家电源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将埋在地下的黑金转变成财富。由中津联合成立的项目开发业主公司前期准备已历时两年,完成了必要的可行性研究、环保评审、购电协议和并网协议商业谈判,政府签署了重要的支持承诺函和矿权转让承诺函。与各政府主管部门项目洽谈之后,议会已批准将项目开发成五年规划重点项目,政府有意提供财政主权担保,规划将开发区域作为经济发展特区,力争将项目开发成南部非洲电力市场工程标杆,成为中津合作示范项目。
据全球工程建设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杂志《工程新闻记录》统计,每年进入国际工程市场的合同总额为1.2至1.5万亿美元,其中60%至80%的项目需要融资。而这个项目难点就在于投资规模已超出津巴布韦国家自己财政的能力,总投资包括电站建设和煤矿建设将达到十多亿美元。津巴布韦统计的外国直接投资从2009年的1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4亿美元,尽管速度稳步增长,但额度不足以满足国内基础建设投资的需要,引资成为最大的瓶颈,迫切需要参股企业自有注册资金的注入,股东抵押向银行借款,还有引入新的投资者。
从关键的经济考量,项目参考欧洲标准定价预计有良好的收益回报,预留了合理的利润空间,购电协议锁定了保障电价并获得津巴布韦国家财政部主权担保,也可获得矿权的抵押担保以及一系列国家税收和政策优惠。然而津巴布韦国家经济规模有限,国家财政信用等级较低,项目资金完全依靠外资,我国政策性银行贷款额度有限,主权基金和主权担保机构尚未表示意向,新的投资者难以坚定信心,满足项目第一阶段开发的资金需求令人望眼欲穿。
从技术角度考虑,业主在项目上拥有充足的煤和煤层气储量,项目具有依托资源多阶段连续开发的前景,设计技术采用中国标准,第一阶段项目启动形成燃煤动力发电站的产品线,并具备推广获利能力。后续阶段动力煤采掘、煤电联产、煤化工、煤制油、煤层气化工等都有可持续发展空间。电站工程和煤矿建设开采都已是成熟的技术,中国设备和工程承揽走出去极具优势,电力市场较卖方有利。难点则是所在国工业基础薄弱,人员水平、设备采购、建造和运输等都会面临诸多困难。
从法律环境看,津巴布韦继承了殖民时期建立的法制框架,混合了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的法律制度,法律法规规则完善清晰,各项制度与国际接轨,市场交易崇尚合约,法律人员素养良好。津巴布韦和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签订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议,是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海外私人投资协会、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成员国,也是《联合国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缔约国,国内《投资法》申明保护投资者。然而,津巴布韦国家曾出现过强势征收土地和矿权,忽视私人财产保护的极端行为,在法律与合约执行方面留下信用缺失,对外国投资者投资保护的信心是个阴影。
中国与津巴布韦于1980年4月18日独立当天建交,发展与津巴布韦的经贸合作关系一直是中国政府实施非洲国家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两国政府间签有经济技术合作、贸易、投资保护等协定,设有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2012年,双边贸易额达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6.1%。中国首都钢铁公司利用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买方信贷,帮助津巴布韦钢铁公司修复4号高炉,中建材公司利用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买方信贷和政府贴息优惠贷款在津巴布韦兴建了水泥厂。2013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访津,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津巴布韦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合作文件。
但信用的缺乏是对津巴布韦投资抉择的最大障碍,能否在能源电力建设领域合作,依然需要从国家层面去高瞻远瞩。只有得到中国政府明确的支持,项目才能得到主权担保机构和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支持,新的投资者和主权基金才有可能参与合资收购。面对陌生国度的机遇和风险,在融资信用不足前提下,信心的依托是决策者战略考量的焦点。
回程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机场中转小憩,印象最深的是在这个咖啡起源国度的机场候机室里,遇见了一拨又一拨的中国过客,他们都是来非洲打工、经商、投资的国人,行色匆匆,疲惫而又坚定,和他们聊起在非洲异国他乡辛苦而又丰富的经历,让我感到中国已经在全方位走进非洲,无可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