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机制促区域师资均衡
2014-05-28王乐刚
王乐刚
教育均衡的关键是师资的均衡。近年来,农村边远学校专业教师紧缺、学科不配套、教研氛围不浓厚、先进教学理念植入难等问题一直是影响县域内师资均衡的一个个顽症。保康县教育局认真研究,对症下药,补“短板”、打“组合”、重“引领”、换“思想”、强“督导”,创新推进五项机制,力抓区域师资均衡发展。
城乡教师交流,让薄弱学校、薄弱学科不再有“短板”。实施“农村学校启明星计划”。每年从城区学校选拔出1名校长和几名教师组成启明星团队到边远乡镇学校援教三年。目前,前往龙坪镇中心学校等四所学校的4支启明星团队工作出色,为农村边远学校带去了先进理念,注入了活力。城乡教师大范围交流。不断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鼓励优秀城镇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到农村边远学校任教,支援农村边远学校发展。近三年,共有505名教师参与了城乡教师交流,常态化的教师交流机制,有效补齐了农村边远学校紧缺学科、薄弱学科教师缺乏的“短板”。
协作区大教研,打好教师素质整体提升的“组合拳”。根据地理区位,在全县组建四大教育协作区,建立协作区校长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打好“组合拳”,成立大教研组,开展以联研、联考、联管为主要形式的大教学、大教研、大活动。在教育协作区的评价机制上,实行强校带弱校、中心帮偏远,捆绑考核、同奖同惩,协作区建设搭建了学校和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有效解决了部分学校学科备课组教师少、教学研究能力弱的问题,推动了学校教研能力与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实现了人才共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促进了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名师名校长工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有了“领头雁”。2011年,保康县启动了名师、名校长工程,先后4次组织从各学校精心挑选的150名教师、35名校长作为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赴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参加高级研修,促进个人素质快速提升。成立了2个名师工作室和1个名校长工作室,发展工作室成员26人,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作为 “领头雁” 的辐射引领作用。两年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员作教育专题报告、讲座20余场,讲示范课百余节,受益教师近4000人次。名师牵头组建了22个学科核心教研团队,有203名骨干教师参与其中。目前,全县形成了学习名师、争当名师的良好氛围。名师引领,比学赶帮,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生本教育改革,催生教师先进教育理念。保康县生本教育改革工作于2011年启动,2012年全面推开。全县教育一盘棋抓课改,全县教育一条心推课改,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提炼出了 “1+5”生本教育模式。全县教育管理干部、校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山东、上海、广东等课改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县教育局先后多次召开生本课堂推进会,各学校兴起了“虚心学课改,创新抓课改”的热潮。现在的课堂完全打破了“老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的老传统,灵活的小组学习形式、学生自信大方的展示、教师精妙的点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浓郁独特的班级文化建设以及个性化的评价管理机制无不彰显着生本的活力。生本教育改革“活”了学生,也“活”了教师,。
推行督学责任制,规范教师行为,促进专业成长。保康县教育局创新督导评价机制,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在全县划分4大责任区,聘请12名兼职督学,定期对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跟踪督查。在全县完全小学以上学校的醒目位置,悬挂了“督学责任区公示牌”,向社会公布责任区督学的姓名、联系电话、主要职责和监督电话,以方便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咨询、投诉和监督,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工作的和谐运转,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当人民满意教师起到了良好助推作用。
(作者系保康县教育督导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