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不能只姓“职”
2014-05-28李晓岚阮先会
李晓岚+阮先会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通过“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15个领域和60个条目,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具体要求。
职业教育最需要的是师德高尚的教师。除了在“基本理念”中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师德作了具体的阐释,《专业标准》还用了11个条目提出了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其中的“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团队合作、保护学生人身与生命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等师德要点,是对传统师德要求的补充和完善,体现了对职业教育师德与时俱进的现代性要求。正因为广大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才能够在招生困难、外部环境不宽松、工资待遇较低等诸多艰难的情况下,坚守在职教阵地上,为职教事业付出了很多,体现了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确难能可贵。
职业教育最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要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中所要求的“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实际看重的并不是只有工作经历,而是这种经历所产生的“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因此,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就必须是既会所属专业的理论教学也会生产(工作)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做到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在学校能上课,在企事业的对口岗位上能顶班,既能上理论课、也会上实训课,既会讲、也会做,这样才能保证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才能培养出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要求教师能够“促进校企合作,提供社会服务”,需要的是“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并且能够“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职业教育最需要的是关心学生发展的教师。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师就必须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的第一要务。《专业标准》以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这里的“才”并非什么什么“家”,而是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这些充满时代气息、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就是关心学生发展的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有举措。政府和学校要提供促进学生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教师则要树立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的理念,还要研究和探讨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努力教好的办法,推广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法和改革举措。做到细致入微,具体有效,既关心学生的专业成长,又关心他们的心灵成长;既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既关心他们的现在,也帮助他们提前谋划好未来。
职业教育最需要的是有方法讲艺术的教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年来职业院校的新生素质较低,学困生、贫困生以及“问题学生”“双差生”等占据职校生源较大的比例,厌学现象也在不少职业院校学生中广泛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从事教育教学的职业院校的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要想吸引住学生,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显然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运用讲练结合、工学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有效实施教学”。
职业教育最需要的是终身学习的教师。《专业标准》把“终身学习”作为基本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职业教育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两方面的客观需要,也是从事职业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自觉需要。教育和职业教育理论的新进展,行业、企业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问世,校企合作单位的相互学习和适应,哪一方面离开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实践,都将陷入落伍和淘汰的境地。在终身学习的具体实施方面,政府和校方虽然会经常提及甚至会大讲特讲,但就终身学习而言并没有出台过硬的考核和量化指标,承认其必要性并身体力行地落实依靠的则是个人的自觉。
(作者单位:李晓岚,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阮先会,襄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