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下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2014-05-28天津市南仓中学董学智

天津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天津市南仓中学 董学智

创设情境,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探索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主要手段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下的化学教学行动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思考习惯与品质,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兴趣,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过程,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兴趣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实践中倡导自主学习,面临的主要矛盾是部分学生对学习无兴趣或兴趣不浓,不学或学不进去。基于这一点,我探索了以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以多感官刺激参与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习乐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设情境、搭建平台。

1.实验先行,激发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向学生展示清晰规范的操作流程,提供生动鲜活的感性材料,而且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能帮助学生构建自然科学方法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一和高二的化学教科书中安排了近200个实验,发挥好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实践中我发现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做演示实验,能增加实验的神秘感,极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学习某节内容前一周的问题生成课上,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设疑留扣。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急于想了解结论,立即按学案主动学习,寻找问题答案,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在学生充分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并在小组成员间交流讨论后,提出成熟方案,在问题解决课上分组探究,得出确切结论。如高一教科书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当学生看到包着过氧化钠的棉花团滴入水后燃烧起来,教室里立即沸腾了,许多学生请教师马上讲出原因,但我却笑而不答,而且告诉学生还有其他办法让这样的棉花团燃烧起来,留待学生们自己思考、设计。接下来的一周里,学生们天天讨论,设计了十几种方法,最终提出用呼出二氧化碳的方法来引燃棉花团的方案。经学生们的不懈努力,当课上终于吹着棉花团时,一个女生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2.以史为鉴,激发兴趣。结合教材,充分发掘化学史,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不仅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其认知发展,而且能启迪智慧,优化方法,激发学习意志,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高一《苯》的教学中,我先利用多媒体简单介绍凯库勒生平,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然后介绍他在研究苯分子结构时遇到的难题,提出让学生课下查阅凯库勒提出苯结构的过程资料,并为凯库勒解答分子结构上的难题,使学生们从中体会科学家研究探索的过程。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中渗透着科研方法、科学史及学法,也融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建构是在原有认知和体验上建立的,对直观的、带有刺激性的、自己身边能体验的问题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先从学生见得到、摸得着、体验过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相关的化学知识点,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尽快进入学习情境,并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生成新的问题,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建构新知识。如在讲“胶体性质与胶体提纯”时,我提前两周布置家庭实验,让学生在家里用白醋浸泡鸡蛋,待鸡蛋外壳完全溶解,清洗后再浸入盐水中,观察有无蛋清析出,两天后再将鸡蛋蒸熟,亲口尝尝鸡蛋味道是否变咸。通过这一系列亲身体验,学生对胶体性质及半透膜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实现了学习生活化、实验生活化的目标。又如,在学习“中和滴定实验”时,我告诉学生,从很多植物中都能提取酸碱指示剂。一些学生就用蔬菜和花卉自制出酸碱指示剂,并标定变色范围,分组实验时学生们争抢着用自己的指示剂做实验,体验着自己动手的成果,分享着学习带来的快乐。

4.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兴趣。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是每个学习者梦寐以求的事情。当学生知道所学知识能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如讲到《乙醇》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几个因饮酒引发的交通事故案例,并列举我国每年因饮酒引起的死亡人数。然后提出:随着我国家用汽车的普及,因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量逐年上升。用你掌握的知识来设计一个实验,快速检测乙醇是否存在,帮助人们杜绝酒后驾车。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不但认真学习了教材内容,课下还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酒精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和饮酒的危害。经过课上充分交流,学生们提出利用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原理,研制“酒精超标电子控制器”,将其安装在汽车方向盘上。当它检测出乙醇超标后,自动控制汽车点火装置,使汽车无法启动,从根本上杜绝酒后驾车问题。我又因势利导,将此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探究,学生们踊跃选报该课题,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

5.解决化学疑难问题,激发兴趣。现代化学发展很快,很多新物质、新材料、新知识出现在教科书中,教师不可能对这些新知识都了解得十分清楚。在教学设计时,不应回避这些问题,或当学生提出问题时简单搪塞过去,甚至以高考不涉及为由不让学生思考这类问题,压抑学生的求知欲望。应巧妙地利用这些疑难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和学生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去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如学生在学到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时提出,为什么有些气体无味,而有些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什么规律?我明确告诉学生,以前我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并商定一起研究这个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弄清了解释物质气味的三种理论,并找到气体产生气味的简单规律,使学生记忆和判断物质气味有了科学依据,避免枯燥的死记硬背。

二、诱思导问,构建学生自主知识体系

思维从问题开始,思维的实质就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出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面对的是不会和提不出问题的学生,因此,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至关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案中要巧妙设问,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在主动思考过程中获得新知,收到寓教于问的效果。

2.学生要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目的。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必须由已知到未知,学生需具备相关基础知识,问题难度又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循循善诱,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主动提出问题。

4.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必须能切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教师提出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才会积极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否则就会“启而不发,发而不问”。

5.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浅尝辄止时,要进一步提问,力求引起新的思维矛盾,使学生始终对问题有新鲜感,并在问题推动下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交流评价,增强学生合作探究欲望

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爱去和学生沟通,建立起师生间真挚的情感,才会拨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要让师爱扎根于课堂,要采取各种形式给学生以信任和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反馈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恰当的评价,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应积极启发诱导,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帮助学生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要设置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教学内容,创设更多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和快乐。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兵教兵、兵练兵,兵演兵看”。课堂上小组内交流探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提倡人人张嘴,避免包办代替。教师“退居二线”,适时点拨引导,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得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2.鼓励尖子生,带动中间生,关注后进生。钟爱尖子生顺乎自然,厚爱后进生实属不易。后进生,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压力,自卑、压抑,甚至自暴自弃。对于后进生,健康的心理比学习方法更为重要。教师唯其厚爱,才能将真挚的关心、耐心化作点点细雨,滋润其心田;唯其厚爱,才能肯花力气为他们开小灶,同时肯耗费心血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理。教师的爱心、期望、信任,能化作亲切的鼓励和鞭策,能诱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推行“拇指教育”理念。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高中生来说,由于体力、智力上存在某些优势,他们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渴望赏识的心理非常强烈,但他们不像小学或初中时那样易于表露。因此,在开展小组学习时,可实行“小组问题积分制”,鼓励超前学习,对提出有创见问题者、最佳答案者、准确抢答者,均给予加分奖励,每周评比,激励小组竞争。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师生均报以热烈掌声,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这种赏识效应的实质,就是“寓求知于乐学之中”,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指导学法,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自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采用“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学习在课外,训练在课上。怎样监控学生自学结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把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的经验是:

1.精心编写多层次学案。学案应比较系统地涵盖教科书内容,既要深入浅出,又要突出重点,学案中的问题要像路标,指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和规律。

2.认真指导“三读”。即指导学生粗读、细读、精读教科书。粗读以了解新知识概况为主;细读必须把握重点、难点,侧重掌握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精读要加深理解记忆,深化知识内涵。

3.按时辅导中等生和后进生,耐心教会他们钻研教科书、整理笔记,促进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4.适时归纳复习,加深理解记忆。

5.及时反馈,控制改错。发现学生作业错误立即分析原因,加以纠正,对优秀生适当给予层次较高的习题。

6.系统总结,更新深化。指导学生系统小结,使学生全面牢固掌握知识,并使新知识有机地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促进知识体系不断深化完善。

总之,“问题—评价”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之间“问题”交流,使“问题”在不断的交流评价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解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又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问题思考习惯与品质,也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高效。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做个怪怪长实验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奇妙的化学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