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现代农业感悟现代农资
2014-05-28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记者 刘 颖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农业,将“三农”的工作重点和主题定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中,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民种植、用肥的习惯和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在这个改革的浪潮中,农民是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的?有何新的要求?农资企业又面临怎样的机遇?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农资传媒记者在春节期间,在全国多个地区开展了新春走基层的调查和采访,通过走近现代农业,了解现代农业,以把脉现代农资、感悟现代农资,期许给农资行业转型以启发。
现代农业篇河北迁安市:特色种植终于收获了
东马村草莓采摘示范基地主打品种是“红颜”和“甜查理”,春节期间吸引了很多附近的市民、村民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今年的草莓品种抗病性强,产量比往年好,喜获丰收,春节期间来这里采摘的人也多,利润颇丰。”记者在河北省迁安市马兰庄镇东马村了解特色种植时,该村草莓采摘示范基地技术员张景如是说。据张景介绍,该示范基地销售模式是采摘与单纯销售相结合的方式,春节期间,销售情况喜人 ,采摘30元/斤,仅现金交易就超过1万元,是这个示范基地建立4年来首次盈利。
据该示范基地管理人之一张福海介绍,此草莓基地全名为东马富民牛奶草莓示范基地,是村两委为了响应迁安市委市政府的富民政策,以建立特色种植专业村的思路,并到北京大兴、昌平草莓基地考察后,村两委6人以自主投资的方式在村东先后建立了三个草莓大棚,占地面积为2.5亩。“原来建这个示范草莓基地的目的就是希望草莓大棚试验成功后,吸引村民以合作形式或入股形式加入进来,形成规模化特色农业种植,从而引导农民致富。但是连续摸索三年都失败了,完全没有效益,村两委干部也就先后退出,只剩下村支书张玉刚苦苦支撑了。”
原来在当初建棚的时候,村两委特别选择从北京大兴引进草莓“红颜”,因为此品种的品质比较高,市场收益也高,但是由于他们缺乏技术,第一年完全失败。张景说:“第二年我们从辽宁和保定地区同样引进‘红颜’,当果子长到快成熟的时候就开始长一层白毛,俗称‘白粉病’,这种病在空气中就可以传播,通过蜜蜂传播得更快,此病我们完全防治不了,其实我们已经很精心地‘伺候’它了,很遗憾仍没有成功。本打算放弃,后来村支书觉得再种一年看看,于是我们就换了品种,2013年种的草莓品种是甜查理,产量高、抗病能力强。”张景一边摘下长了一层白毛的草莓一边对记者进一步解释,“看,这是‘红颜’果,它现在已经发病了,可是你再看‘甜查理’果,处于同样的环境里,甜查理就好好的。经过三年的‘摸石头过河’,到今年才看到些效益,当然与我们理想还有些距离。”
张景还告诉记者:“迁安市农科委根据我们草莓示范基地的规模和面积给予5万元的补贴,但我们这三个棚的基建工程费用就超过45万元,有效的资金支持非常重要。”据记者了解,建一个面积近一亩的棚的基建工程就需要14万-15万元,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讲,费用太高了,他们能承受的范围在3万-5万元,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支持。
另外,当地处于铁矿工业区,铁矿企业给的工资待遇也比较合适,许多青壮年对农业种植缺乏热情。张景说:“我们希望村里能够培养几个年轻、有文化的技术人才,但是这个非常难,一是年轻人不愿意种地,二是我们也怕培养出来的人才被挖走,像我们岁数大的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在记者离开示范基地之前,示范基地管理者还一再强调,他们今年不愁产量,但是愁销路,因为他们基地选择位置稍微偏远些,离市区还有30分钟的车程,城里人不一定跑到这么远来采摘,所以他们希望能得到市相关部门的支持来搞好特色种植农业,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对于现代农业的看法,他们认为,“我们还达不到欧美的农业生产水平,而且贪大求洋绝对不可取,一定要因地制宜。”
特色农业要少走弯路
在记者的实地走访中发现,在许多农民外出打工的现如今,还是有一部分农民愿意在家种地的,他们在积极地摸索怎么种好地,但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加上缺技术、缺人才、缺信息,因此走了许多弯路。东马村特色种植发展之路就是一个实例,他们通过4年努力,今年终于收获了,可喜可贺,我们从中也感受到在传统农业地区农民在发展特色农业中的渴望。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财政补贴、用地指标、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人员培训等方面,出台了扶持这些主体的一系列政策。新政的出台,对于东马村特色示范种植来说是一个福音,希望能得到当地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在资金、农业技术服务、销售等方面给予有效的支持,当然也希望当地农资等涉农企业与之合作,互惠互利,使得此项富农项目能够一条龙发展,少走弯路。同时,也希望各地的特色农业都少走弯路,并得到快速发展。
奔涌在乡间的动力
《中国农资》编辑部
马年春节,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在回乡期间深入农村一线采访。作为观察者,我们触摸到新农村日新月异的新气象,探寻着农资产业在市场终端的新变化,更感受到从乡间奔涌而来的现代农业的澎湃动力。
中国农业在变,中国农村在变,中国农民在变,这些变化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发生,然而,这每一丝变化,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鲜活的,都是实实在在的。
在我们熟悉的乡间,现代农业对农资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肥料、新技术、新服务都成为农资行业助推现代农业的先决条件,我们在现代农资发展的进程中已经明显感觉到现代农业释放出来的力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指明方向。文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样的表述再次显示了国家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坚定信心,也表明了“三农”对于中国的决定性意义。
作为农资传媒,我们关注基层农资市场的新变革,把握现代农业浪潮中国“三农”的时代脉搏。新春走基层,我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亲切的乡音中,我们看到无数灿烂的笑脸、期待的眼神,更感受到新农村的变革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