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速前进 中国派出史上最大海上救援编队——从马航搜救看我国舰船装备的发展

2014-05-28吴小兰

国防科技工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远海护卫舰舰船

□ 吴小兰

中国舰船装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参与国际非军事行动的重要能力。同时这次超大规模的国际大搜救也为我国舰船装备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3月8日,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于凌晨在越南胡志明管制区失去通信联络,该消息引起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包括美国、澳大利亚等在内的海军强国及东南亚国家从海、空、天等领域展开了全方位搜救工作。

中国派出史上最大海上救援编队

中国积极参与此次救援行动,除机上大部分乘客系中国国籍这一客观因素外,还源于中国日渐重要的国际地位,中国海军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更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参与国际非军事行动的重要能力。到3月底,中国派出近20艘救援船只,可谓中国史上最大的海上救援编队。

1.我海军派出的海军救援编队及舰艇。事故发生后,我海军即启动应急机制,派遣舰船前往可能失事的海域执行搜救任务。3月9日,南海舰队所属的 “井冈山”与“昆仑山”号大型两栖登陆舰从广东湛江出发、“海口”号导弹驱逐舰从海南三亚出发,北海舰队所属正在南沙海域执行任务的“绵阳”号导弹护卫舰也前往与其他已经在疑似失事海域的船只汇合联合执行搜救任务。3月12日,东海舰队所属“千岛湖”号综合补给舰在上午8时从浙江舟山启航奔赴泰国湾。同日,南海舰队所属“永兴岛”号远洋救生船从海南三亚启航执行搜救任务。

3月24日上午,中国海军第十七批护航编队从浙江舟山提前起航,前往印度洋海域,之后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该编队由东海舰队“长春”号导弹驱逐舰、“常州”号导弹护卫舰和 “巢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携舰载直升机2架、特战队员数十名、任务官兵810余人,携带大批专业搜救装备及紫外线消毒车、便携式供氧器、卫生防护服等多种救援物资。

2.舰艇具备很强的救援能力。此次搜救任务派出的均是近年来刚服役的先进舰艇,搭载先进的探测与救援装备,具备深海航行能力。

“井冈山”号和“昆仑山”号是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可搭载固定翼机及直升机等,可独立地对海上空难事故展开全方位搜救行动。大型舰艇指挥中心信息化设备比较齐全,可作为救援现场临时指挥所;此外,空间较大,便于安置众多伤员,实施早期治疗,大大降低海上空难事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长春”号和“海口”号驱逐舰具有相当强的海难现场搜救能力,舰上的雷达、光电设备、声呐、通信设备和一体化自动指挥系统亦可充当搜救、指挥、协调的临时指挥所。舰载直升机可执行侦察、空投、打捞、运输、驱鲨、吊运救生筏等任务。舰上的后勤物资和医务所可以打捞、医治落海人员,充当临时安置伤病员的机动收治平台,并可保证随舰出海的航空事故鉴定专家及时分析鉴定打捞出水的飞机物品。

“千岛湖”综合补给舰,可为现役驱、护舰等多种船型实施横向航行补给、纵向航行补给、停泊补给以及直升机垂直补给等多种补给作业。“永兴岛”号远洋救生船是中国自行研制设计的大型远洋救生船,具有续航时间长、探测设备先进、救援技术成熟等特点,主要承担远洋救生、援潜、打捞、援外等任务。

除上述军舰外,“南海救115”轮、“南海救101”轮、“海巡01”轮、“雪龙”号科考船以及“泰顺海”轮、“中海韶华”货轮等其他商用船只从3月9日开始也陆续参与到此次救援任务中。

相关国家海军参与搜救的舰艇及装备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先后派出“平克尼”号和“基德”号“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装备先进的用于反潜作战的水下传感器及2架SH-60“海鹰”直升机。还派出一艘专业黑匣子探测船,装备有“水下声波定位器”(TPL-25)和“金枪鱼-21”无人潜航器。其中,TPL-25采用被动搜索方式,测绘海底地貌,同时区分飞机残骸和地形,可以1!5节的低速拖曳在船后,在水下接收黑匣子发出的信号,最大可探测深度为6100米。“金枪鱼-21”无人潜航器采用主动搜索方式进行海底扫描,可以3节的航速巡航25小时,最大潜深4500米。

美国海军还派出了最先进的P-8A“海神”巡逻机和P-3C“猎户座”巡逻机各1架。前者2013年刚刚正式服役,配备红外夜视传感器、用于探测舰船及小型船艇的机载雷达,以及可以探测水下潜艇的磁异常检测(MAD)系统,可覆盖巨大的搜索区域,并指导该海域附近船舶到达可能的失事地点。在澳大利亚宣布发现两个疑似物的当天,该巡逻机来回飞行9小时,在目标海域密集搜寻3小时,凸显其速度快、航程远、搜索设备先进的优势。

马来西亚几乎调动了所有的海、空救援搜救力量,派出了至少17艘海上船舶。虽然是此次救援工作的主导国,但其舰船工业基础和海军装备水平相对较差,缺乏远海搜救的平台、系统与技术。

澳方也派遣大量军事装备参与搜救行动。3月29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图文巴”号护卫舰离开珀斯附近的海军基地,前往相关海域参与搜索。该护卫舰搭载一架具有夜视功能的S-70B2型“海鹰”直升机,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搜索范围,提升搜救效率。澳方还派出“成功”号补给舰对搜救船只进行补给,确保船只的搜救能力。

越南是最早参与搜救的国家之一,截至3月底,总计调派了10艘船只和11架飞机参与搜救,许多越南渔船也参与搜寻行动。菲律宾海军派出“德尔毕拉尔”号巡逻舰、“埃米利奥-雅辛托”号护卫舰、“阿波里纳里奥-马比尼”号巡逻艇以及搜救飞机参与海上搜救行动。印尼海军派出5艘军舰参加搜救行动。新加坡海军派出“坚信”号隐形护卫舰、“顽强”号护卫舰和“雨燕救援”号潜艇支援舰加入搜救行动,舰上搭载潜水设备。

对我国舰船工业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不断提升的大国地位对我国在国际非军事行动中的参与度和海军装备及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我国海军目前装备现状和舰船工业发展情况,针对目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关系和安全形势,特别是此次马航搜救工作,今后我国舰船工业的发展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予以重视。

一是研发适应远海环境救援与作战的舰艇装备,提高海军远海能力。远海救援/作战区域远离本土,无法得到岸基的有效支援,并且远海海域具有高盐、高湿以及区域自身的海况特点,我们需要研发能更好地适应远海环境的救援/作战舰艇。这些舰艇需要具备优良的深海/远洋适航性,能搭载较多舰载机、能运送大量兵力;在使用寿命方面,针对高湿、高盐等海上环境,在舰船材料、涂层等方面应该采用先进的防腐材料与技术,提高舰船的战斗力,延长舰船的使用寿命;在船员的适居性方面,应规划好舰艇舱室的布局,提高舱室居住环境,完善舰船医疗救护等设备。

二是大力提升大吨位船只的建造水平,为发展远海机动综合保障编队保驾护航。随着“深蓝海军”战略的执行,建造数万吨级的高速综合补给舰势在必行,可为远海救援/作战的联合机动编队作战群提供油料、弹药、食品、药品等物资。还可建造大型海上船坞修理船,为受损舰艇实施海上应急修理。

三是加强民用规范与技术在舰艇建造中的应用,提高舰艇的经济性。在国际非军事行动中,对舰艇性能的要求远不及军事用途那么高,因此部分舰艇的设计和建造中可以使用一些民用的标准,以提高舰艇的经济性。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注意将民船技术应用到军用舰艇的研发中,例如法国的“花月”级护卫舰即参照了民用规范建造,排水量近3000吨,仅装备有1门100毫米主炮和“飞鱼”反舰导弹,虽然舰载武器火力薄弱,但造价低廉,研发建造周期短,在反海盗护航中表现卓越。而我国在舰船建造过程中,很少使用民用规范和技术,导致缺乏适用于巡航、反海盗、救援等国际非军事行动的经济型舰艇。

值班人员冒雨加强对海观察! 望

救生员抓住可疑物品

猜你喜欢

远海护卫舰舰船
舰船通信中的噪声消除研究
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
舰船测风传感器安装位置数值仿真
菲律宾拉贾号护卫舰
俄罗斯下一代护卫舰将基于22350型护卫舰设计
舰船腐蚀预防与控制系统工程
台日舰船对峙内幕曝光
马来西亚海军最新型的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