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1433”工作法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永济市推行党建服务民生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2014-05-28中共永济市委
■ 中共永济市委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近年来,永济市针对社会转型期间各种矛盾多样化、复杂化,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的实际,以党建服务民生为载体,推行“1433”工作法,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最佳结合点,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眼,从最需要帮扶和救助的弱势群体入手,突出服务群众这个着力点,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关怀社会、协调利益”六大功能,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受教育、转作风,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构建一个网络,实现联系服务群众“无死角”
一是在永济市委成立永济市党建服务民生指导中心(机构设在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负责全市党建服务民生工作的组织,并对全市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民情信息进行梳理汇总、分类交办、督办质询和及时反馈。
二是在镇(街道)设立党建服务民生工作站,在各镇(街道)农村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增挂党建服务民生工作站牌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和总抓手,把林业、农技、文化、民政、信访、社保等工作全部纳入其中,设立服务窗口,明确专人坐班,把任务明确到岗位,分工到个人,定岗、定员、定责,直接受理所办事项或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
三是依托各村(社区)活动场所设立党建服务民生代办点,收集整理辖区内的民情信息,推行农村“两委”和社区干部“坐班制”,由村(社区)干部担任“民事代办、民情代诉”的“双代员”,为群众提供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邮件收发、办事材料报送、各类事项咨询、民事调解等全程代理服务,变“群众跑”为“干部跑”。
四是从全市265个行政村和11个社区选聘1300名优秀党员作为“党员示范户”,按照住所或巷道划分“党员服务责任田”,并进行公示。党员示范户的主要职责是了解社情民意、收集情况、宣传政策、征集意见和建议、反馈信息,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成为群众身边的“流动党支部”。
这样的“市、镇、村、户”四级服务网络,把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触角延伸拓展到基层的每一个神经末梢,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立体覆盖,分层负责,不留空挡”的党建服务民生的新格局,把党建服务民生工作站点建成民意收集、民情分析、民事调处、民利保障、民乐活动的服务中心,切实加强党在基层的领导力和服务力。
二、畅通四条渠道,做到倾听民情民意“全方位”
一是开好民情民意恳谈会。永济市265个行政村和11个社区由四大班子领导、市直单位一把手、各镇(街道)干部分头包联。在每季度的第一个工作日,领导干部下到所包的村,采取以召开党员群众代表恳谈会为主,随机抽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入户走访等为辅的方式,倾听呼声,征求意见,收集诉求,并力求当场答复和解决问题;当场不能答复和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梳理汇总,逐级上报。
二是依托镇、村党建民生工作站(点)广泛收集民情。在镇、村两级实行干部坐班、值班制度,确保群众有事第一时间找得到干部。在此基础上,采取在镇、村醒目位置悬挂民情信箱、开通民情热线、公开包联责任人及其电话、发放连心卡等方式,调查民情民意,听取群众呼声。
三是进村入户上门听取民情。以副县级领导干部、市直单位干部、镇(街道)干部、农村主干等为主要力量,定期走访农户,调查社情民意,接受群众投诉。
四是通过“党员示范户”广泛收集民情。充分发挥“党员示范户”熟悉村情民情的优势,坚持在人群聚集场所倾听民情,主动融入群众之中,与群众拉家常,在闲谈之中收集民情,梳理汇总后通过村(社区)每月的民情交办会协调解决,确保民情民意的上传畅通。
2012年以来,全市共召开民情恳谈会1600余场次,收集各类民情信息9000余条,现场办理答复的5300余件,通过镇(街道)、村(社区)解决答复2700余件,上报市委指导中心解决940余件。
三、抓实三项制度,确保办理民生民事“无遗漏”
一是实行限时办结制度。依托镇(街道)、村(社区)党建服务民生工作站(点),采取“统一受理,分流办结”的办法,将现场能立即处理的事项归入“即办件”,随来随办,及时办结,并做好登记;将不能马上办理的事项归入“交办件”,经党建民生工作站站长签字批转后交由相关人员限期办结,在7个工作日内给群众答复;将手续不全的事项归入“补办件”,实行一次性告知,书面告知办事群众补齐手续,再行办理。
二是实行交办会议制度。将各镇(街道)权限范围内无法办理,需要呈报上级办理的事项,归入“上报件”,上报市委党建服务民生指导中心。对于需要市直职能部门协调解决、联合办理的重点问题,每季度召开一次民情交办会,召集所涉部门和市级分管领导参与,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需要解决的民事进行逐项交办,明确责任单位,明确完成时限,研究解决办法,跟踪办结,并在下一季度民情交办会上通报上季度民情办理情况。2012年以来,通过交办会交办重大事项291件,已办结284件;指导中心直接交办事项734件,已办结673件。
三是实行督办质询制度。由党建服务民生指导中心每月将民情信息通报给市考核办、“两办”督查室、纪委等考核督查机构,由有关考核督查机构将考核督查情况逐月反馈给永济市委党建服务民生指导中心,同时采取电话、短信、网络、专程上门等形式向相关民情当事人和有关领导反馈。对限期内未解决或群众对办理结果不满意的民生问题,下发《督办质询书》,责成涉事部门或单位拿出解决方案,直至群众满意为止。
四、通过三种途径,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一是开展党员与特困户“一对一”帮扶活动。帮助弱势群体生产生活是党建服务民生的重中之重。从2012年开始,抽调2264名党员干部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2264名特困户活动,定帮扶措施,记民情日记,并做到“五必到、五必助”(重大节日必到、生病住院必到、红白喜事必到、家庭变故必到、涉法问题必到,衣食不足必助、子女辍学必助、重大疾病必助、高龄老人必助、突发事件必助)和“五必看、五必问”(群众厨房必看、所住卧室必看、地里庄稼必看、高龄老人必看、留守儿童必看,问产业、问发展、问冷暖、问意见、问需求);设立爱心救助基金,主要来源于党员干部自愿捐款、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等,主要用于特困户救助及因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致贫的特殊群体。
二是推行党建责任田全覆盖。党建服务民生的对象是所有群众。永济市将全市12万户城乡居民户确定为党建“责任田”,选定1300名党员示范户分片承包,每个示范户辐射60~100户不等,每月到“责任田”逐户走访一次,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协助办理民事,发挥“八大员”作用,即政策宣传员、党建指导员、民情信息员、民生服务员、民事调解员、综治维稳员、廉政监督员、村容协管员。市委为1300名党员示范户配备了专门的工作手机,每人每月补贴工作经费,并多次组织优秀党员示范户代表到全市10个镇、街道,对普通党员、村组干部、群众代表等进行巡回宣讲。
三是依托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群众。在每年“七一”建党节集中开展“党的生日,百姓的节日”集中走访慰问活动,全市股级以上党员干部全体参与,广泛深入所包联的特困户、五保户家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同时,在春节等传统节日,对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特困户等进行慰问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