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生山水雕塑中“原乡意识”的彰显
2014-05-27聂鑫森
聂鑫森
雕塑家周鹏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耕耘于雕塑园地,挥手间二十多个春秋过去了。他于1990年结业于中国美协城市雕塑研究班,得到诸多名家的耳提面命。此后在读书、创作上奋力精进,学养日深且创作实绩丰盈。他的不少优秀作品,参加过各种雕塑大展,或登载于许多有影响的专业美术、雕塑书刊,数十次获市、省、全国奖项,赢得新闻媒体持续不断的关注和推介。他的大型城雕,有《舜帝》《螺女》《火树银花》《春华秋实》《清瘦出云来》等数十座,堪称誉声远播。特别是1996年以来,他致力于“山水雕塑”的创作,并得到许多专家的首肯与赞扬,好评如潮。
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副主任、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说:“周鹏生先生的山水雕塑是一种中国式的抽象,它适合于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艺术的元素,它的造型体现了一种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润下的东方风格。”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研究方面博士滕小松说:“周鹏生的山水雕塑并非从天而降,而是从中国的传统雕塑大道中剥离出一条蹊径,进而踩着现代文化的审美节奏所踏出来的一片艺术风景。”
何谓“山水雕塑”?周鹏生作如是表述:“山水以人体的外表形式表达隐喻、象征和哲理的思辨。别人创作的是纯人体形式,而我则主张人随山形。我希望人们看我的作品是山是水,再是人和人体。”
我与周鹏生同驻一城,交往多矣。他的雕塑原作及《周鹏生山水雕塑作品集》,我都认真拜读过,十分激赏。我从哲学、美学、文学、伦理学诸多角度去审视他的“山水雕塑”,总觉有一种强烈的“原乡意识”扑面而来,震撼我的身心。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人,诗意的栖居》)。
“原乡意识”体现在文学家、艺术家身上,有的实指祖居故乡,有的则是虚拟想象中的故乡,也有的泛指母国故土,更有的是融入了异乡因素的“故乡”。有学者将“原乡意识”引申为对母国故土传统文化的依恋、回归、升华,也就是我们常称的“精神家园”。
周鹏生创作的“山水雕塑”作品已近二百种,不论体量大小,不论何种材质,总体格局是人体结构与山水形象相互融合,山似人非人,人似山非山,既有山水的气魄、格调,又具人的胸襟、情感;既有形而下的“器”,又有形而上的“道”,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表达得痛快淋漓。孙振华称“山水雕塑”是周鹏生“在创造民族雕塑的语言形式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言之甚确。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素来将山与水,视为“阳刚”与“阴柔”的文化符号。在“山水雕塑”中,山的形象是外显的,而水是通过山间依稀可辨的水道、水迹、水线,来隐性地推证飞瀑、野河、小溪、深渊、浅池的存在。山与水的亲密相处,体现的是阴阳的均衡和谐。同时,山与水又是男性与女性的表征,透现的是一种生命本体与人类生生不息的纯美观念。著名学者高亨撰《周易大传今注》,他说:“爻象者,易卦之爻所象之事物也,只有阳、阴两种。”
天与地、山与水、男与女……阳、阴、刚、柔成为构成自然、社会、人类最基本的两极。“山水雕塑”畅快地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观念。
塑造虽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所引进西方雕塑的一个基本造型手段,但雕塑在中国却已有漫长的历史。周鹏生对西方雕塑的各种艺术流派,多有研究,并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但他的“山水雕塑”,其内蕴是承接中国传统雕塑的美学精神,如“山水塑壁”“影壁”、石刻、泥塑、累石为山、山水盆景……同时对历代的山水诗、山水画、人物画的表现手法多有领悟。中国独有的孔窍玲珑的太湖石,在历代的庭园造景中广为运用,也激发了周鹏生创作“山水雕塑”的灵思妙想。宋人米芾认为最美的石头,应以“瘦、皱、漏、透”四字为标准。而清人李渔则称:“言山石之美者,俱有‘透、漏、瘦三字。”李渔进一步解释:“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周鹏生的作品中,就巧妙地运用孔、洞、半洞的设置,扩展有限雕塑的无限空间效果,造成观者的审美期待和诗意联想。
“山水雕塑”给我的印象,是借鉴国画大写意的艺术格局,追求整体的气势和张力,大笔挥洒,横涂竖抹,将山形、水势、人魂,融于一体,同时于细部小心收拾,造成山、水、人整体的“似与不似”的艺术效果。他因长期坚持山、水、人物的写生,所以他的作品变化奇诡,造型鲜活,诗情画意浓郁。他的作品命名,因素具文学情怀,便举重若轻地从古人的山水诗中变通而出,令人回味不已,如《水声山色自悠悠》《白云散尽青山外》《崖断识云重》《峰石横复仄》《云影松声满谷寒》《石泉流暗壁》《山寒月冷秋》等等。
“山水雕塑”,作为城雕的一种新颖的样式,既可放大成十米、二十米高,或置于现代高楼大厦前,或立于都市草坪中,远可观赏,近可登攀;又可作体量适当的景观,设置于路边、院中、湖畔,供人目触手抚。对于私家庭院,“山水雕塑”既是一种可供观赏的艺术品,又是一种与时间同在的收藏品,形同书画古玩,因是名家之作,增值日多。
“山水雕塑”还可作传统习俗中的清供、文玩,置于案、几、桌、架之上,终日相伴相对,如古人所称的“卧游”,于山风水气中,浮想联翩,如读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悦目,清心,怡情,益智。
周鹏生“山水雕塑”中的“原乡意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望,是对现代生活的反思与启迪,是对“人化自然”极富情感和才华的表达。
我喜欢他的“山水雕塑”,也希望更多的人喜欢他的“山水雕塑”。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