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联系贫困群众工作助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4-05-27杉仁

共产党员·上 2014年5期
关键词:助力党员干部干部

杉仁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辽阳迎来了建立领导干部联系贫困群众制度20周年。

20年的坚持,这一攀穷亲、问寒苦的制度,在老百姓的口碑称道中,不断诠释着党群真情与大爱;这一下基层、接地气的载体,在干部的作风转变中,越发彰显出特有的生机与活力。

20年的实践,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变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长期坚持下去,一直是辽阳市委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的一个重点,也是本刊在形成这组稿件过程中始终关注的一个问题。

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辽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翟文豹。

记者:翟部长,您好。辽阳市委决定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联系贫困群众工作进一步推向纵深的初衷是什么?

翟文豹:回顾20年的联系贫困群众工作,有一条始终鲜明的红线,就是群众欢迎。这也是这项工作一直薪火相传、从未间断的动力所在。

群众欢迎不欢迎,群众满意不满意,一直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风向标”。群众欢迎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因为既能解决好我们干部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能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欢迎我们开展联系贫困群众工作,核心也是能更直接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我想,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是联系群众,群众中最需要联系和帮扶的是贫困群众,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也应该体现在他们生活的变化上。

困难群众有困难群众的“中国梦”。目前,全市联系贫困群众队伍有3.2万名各级干部和各界人士参与其中。结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这支群众欢迎的队伍进一步壮大,让这项群众欢迎的工作进一步深化,既帮助更多的困难家庭、困难群众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圆了自己心中的梦,也让我们的党员干部在这一“送去温暖”的过程中“带回营养”,这正是市委要把这一工作推向纵深的最根本、最朴素的初衷。

记者:您觉得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继续深化联系贫困群众工作有哪些新的时代意义?

翟文豹:我们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教育解决思想层面问题,通过实践解决操作层面问题。我们深化联系贫困群众工作的意义,无论从教育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都远远超出了扶贫工作本身,都与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高度契合。这些意义,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有利于干部转变作风、净化自我,以此助力“四风”问题的解决。让党员干部走进困难群众家里,面对面,心贴心,唠唠困难群众的困苦与艰辛,想想为啥要执政为民;听听困难群众的恳请和期盼,想想为啥要务实工作;看看困难群众的生活差距,想想为啥要艰苦奋斗?我们就是要让困难群众成为党员干部的活教材,让他们站在这些困难群众面前,体察自己的责任,衡量自己的工作,反思“四风”上的问题,找一找在为民务实清廉上的差距,从中不断汲取政治营养和精神力量。

有利于创新管理服务方式,以此助力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我们深入推进联系贫困群众工作,突破了扶贫工作全村、全乡平均化的难题,点对点对接困难最突出、问题最集中的弱势群体。既着眼解决燃眉之急,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好基本需求问题和生产生活问题,也增加“造血”功能,帮他们跑资金、上项目,办好多数人受益的事和长期起作用的事,更发挥政治沟通“直通车”作用,向他们送政策、解纠纷,采取扶贫帮困的形式化解社会矛盾和基层问题,以实现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双赢”。

有利于我们夯实基层基础,以此助力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一些地方贫困的原因出在基层党组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联户与带村相结合,把联系贫困群众工作延伸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机关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党员干部包扶困难户,在进村入户中找准联系服务群众不到位之处,帮助基层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培养党员骨干、完善服务制度、搭建服务平台,目的就是要打好一套“联一户富一片带一村”的组合拳。

有利于全市凝心聚力,以此助力改革发展难题的解决。一批批困难群众的脱贫致富,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带动效应。在全市教育实践活动中,更需要把群众口中的老八路作风坚持下去、弘扬开来,把联系的主体扩大到全市党员干部,把联系的范围覆盖到全市困难群众,在真帮实联中动真情、见行动,将推动树立形象、提振士气和凝心聚力相结合,进一步营造干部围绕群众转、机关围绕基层转、全市围绕发展转的良好局面,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从而形成干群一心、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

记者:对于继续做好新形势下的联系贫困群众工作,您有什么新的打算和思考?

翟文豹:作为几届班子抓了20年的一项工作,应该说已经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系统完备的工作体系。但2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标准和措施已经不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须要赋予这一工作以新的时代内涵。当前,重点是要解决好四个问题。

一是标准问题。这里既有贫困群众的认定标准问题,也有我们党员干部的帮扶标准问题。一方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重新设定贫困群众的认定标准,完善贫困家庭的确定程序,分类确定帮扶群体,并从中筛选确定帮扶对象。另一方面,适应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从经济扶贫到精神扶贫、从个人扶贫到全体扶贫的转变,为班子和干部分别确定更加科学的扶贫标准,关键是要让群众也参与到这一标准的制定中来。

二是机构问题。目前,辽阳开展联系贫困群众工作,既有市联贫办、市扶贫办,又有城市联贫办和农村联贫办。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数万名党员干部对接困难群众,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形式之多,都是史无前例的。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新的推进合力,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一个课题。我们将研究对组织部门、民政部门、工会组织等具有联贫职能的部门进行力量整合,避免工作重叠,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方法问题。困难群众的问题表现不同,帮扶部门的职能特点也不同,如何提高对接的针对性和帮扶的实效性,我们将尝试一些新的办法,将按照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能和行业特点确定联系对象。比如,教育系统的与贫困学生、卫生系统的与因病致贫的家庭、农业系统的与搞种植养殖的困难群众一一结对子,推动从深层次上解决问题。同时,还将推行组团帮扶,让几名干部对接一个困难家庭,解决个人帮扶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是动力问题。增强党员干部做好联系贫困群众工作的动力,我们主要抓住两条线。一条线是由市联贫工作领导小组在全面掌握困难群体具体分布的基础上,调整工作规划,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和干部中去,并对所联系的困难群众进行告知,让群众监督推进;另一条线是把这项工作作为年度述职和考核的内容,列入领导班子工作目标、列入干部政德考核体系、列入民主生活会“三个列入”,靠压力传递动力。

记者:在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辽阳市将如何以深化联系贫困群众工作助力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翟文豹:深化联系贫困群众工作本身就是辽阳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其最终的成效也必然体现在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工作上水平上。问题的关键是在助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两者结合的关系。

比如,通过学习教育,让党员干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反过来又在面对面联系贫困群众的过程中消化和实践这些群众路线的方法论;在征求意见中,变坐在机关开座谈会为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从“柴米油盐”聊起,打开群众的话匣子,听听群众的好主意;查摆问题时,也让困难群众当医生,为联系他们的党员干部做检查、照镜子、找差距;开展批评时,真正把从联系贫困群众中汲取的政治营养,体现到对“四风”问题的实质、根源和危害的剖析上;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上,还是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联系贫困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体现在解决问题上,体现在推进工作上,体现在建立长效机制上。

我想,只要我们找准助力点,就能持续激发实践动力,就能不断汲取教育营养,推进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在回应群众关切中聚焦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猜你喜欢

助力党员干部干部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欧几里得:助力几何学的独立与发展
助力乡村儿童阅读推广
科技助力等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