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产业链”战略与企业绩效提升的关系探究

2014-05-26徐振宇李冰倩王跃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14期
关键词:全产业链企业绩效战略

徐振宇+李冰倩+王跃

内容摘要:近几年“全产业链”战略在我国农产品-食品行业兴起,其中以中粮集团提出并实施的“全产业链”战略最为典型。本文在对 “全产业链”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粮集团为例,梳理了其“全产业链”构建实施过程,侧重分析该战略的实施效果,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全产业链 纵向一体化 战略 企业绩效 粮油食品业 中粮集团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资粮油企业依靠雄厚的资本纷纷进入我国粮油食品市场,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国内粮油食品企业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不少消费者对国内粮油食品企业信任度降低,转而选择外资食品企业或纯进口食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一些国内粮油食品企业试图通过“全产业链”运作模式确保食品安全,提升企业竞争力,获取消费者信赖,抵御市场波动。

所谓“全产业链”,一般被认为是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将原料供应、加工生产、仓储运输和产品销售等各环节均纳入同一企业组织内部的经济行为,最终形成覆盖种植养殖、加工生产、仓储物流、分销零售、品牌推广等各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李韬,2013)。在农产品领域采取“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是国际四大粮商:ADM、嘉吉、邦吉和路易达孚。它们控制着国际粮食市场80%的市场份额,已成为“全产业链”战略的楷模(姜晔、黎倩、金泰成,2013)。国内农产品企业纷纷效仿,也开始推行“全产业链”战略,如志元食品、牧牛源、东阿阿胶、寿仙谷药业等公司,其中以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最为典型。不难发现,尽管国际四大粮商参与粮食的生产、收购、仓储、物流、加工、分销、金融等环节,但其更注重发展核心产业的价值链,专注于核心业务和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而目前国内企业的“全产业链”主要表现为“大而全”的特征,企业通过兼并与投资不断扩大规模,力图控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粮集团也不例外)。企业在打造“全产业链”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同时其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管理体制及营销策略势必要随之发生变化,能否有效应对这些变化成为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企业有必要认清该模式的利弊,避免陷入困境和危机。

“全产业链”的理论分析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市场和企业是两种组织劳动分工的方式,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交易机制(或治理机制)。受交易者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动机、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不完全与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交易会产生较大的交易成本,包括搜寻、谈判、签订契约、执行及监督等交易费用,而企业可以通过将市场交易内部化,消除机会主义和市场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只要企业将市场交易内部化所产生的成本和管理费用低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那么企业替代市场交易就是有益的。国内部分企业(包括中粮集团)提出并实施的“全产业链”战略,本质上是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将市场交易内部化,用企业替代市场交易,以降低交易成本和规避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通过纵向并购,可以保证货源的质量和价格稳定,减少与上下游企业的谈判、签约和监督等成本。

“全产业链”的整合包括纵向一体化和紧密多元化。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纵向一体化方式即单一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有利于提高企业对原材料及销售渠道的控制,从而提高对产品市场的控制,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价格竞争力;紧密多元化即多条紧密相连的产业链在渠道、物流、财务、品牌等环节实现横向一体化的整合,同时可用原有的营销平台、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为新产品开拓市场,形成差异化优势,扩大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多元化经营可分散经营风险,单一的产品和生产部门易受市场需求、外部环境、政府政策等变化的影响,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多元化可分散风险,使企业保持经营的稳定性。但是,“全产业链”所带来的巨大的管理成本也不容忽视。“全产业链”的实质是用集团内部管理成本来代替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集团过于庞大会大大增加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若管理成本超过了交易成本,反而会使企业总成本增加。此外,各个子公司之间的资源配置与互补,单一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横向产业链之间的关联与协作,产业链扩展的边界等都是“全产业链”构建与实施中不容忽视的关键性问题。克服了这些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全产业链”的范围经济与成本优势,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全产业链”战略与企业绩效:以中粮集团为例的分析

(一)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的提出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及食品领域的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ADM、嘉吉、邦吉和路易达孚等著名跨国粮商在中国粮油市场的扩张与竞争,2009年初,中粮集团正式确立了“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将打造“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作为战略目标,致力于由原来的粮油产品原料提供商与贸易商转型为 “全产业链”综合型粮油食品企业。其“全产业链”涉及养殖屠宰、种植采购、加工与分销、物流与贸易、品牌推广和食品销售等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是一条从种植养殖到加工运输最后到销售的完整链条。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模式可分为两个层次:纵向单一产品的产业价值链和横向多种产品之间相互联系的空间产业链。纵向产业链控制产品的原料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以保证产品质量,提升产品价值;横向产业链则将不同产品的产业链链接起来,在物流运输、渠道管理、市场运作、品牌推广等方面相互关联,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的构建实施

虽然中粮集团在2009年1月才正式确立打造“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战略目标,但其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的发展战略,通过重组、并购、拆分、整合、上市与新建等一系列手段拓展业务单元。在“全产业链”的战略确定之后,中粮集团又加速进行了并购与资本投资,完成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张,逐渐实现“全产业链”的打造。其业务扩张与产业链构建的具体举措按时间顺序如表1所示。endprint

通过这一系列大规模的资本活动,中粮集团的业务迅速扩张,目前已拥有中国粮油、中国食品、中粮粮油、中粮置地、中粮屯河、中粮肉食、中粮包装、中粮土畜、金融事业部、工程科技公司、中粮电子商务、华粮集团及蒙牛乳业十三大下属业务单位,主要业务板块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收储物流、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品牌食品、产品包装、电子商务、商业地产、住宅地产、旅游地产、酒店和金融服务。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中粮集团目前已在稻米、小麦、玉米、肉食、油脂油料、葡萄、番茄、茶叶、糖和乳业十个领域分别搭建起了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并形成了香雪、福临门、兹彩、五湖、红枫、东海明珠、家佳康、金帝、美滋滋、屯河、山萃、长城葡萄酒、中茶、悦活、蒙牛、欢腾等多个食品品牌。以小麦为例,图1为中粮集团小麦产业链示意图,基本实现了从“田园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同时,除构建农产品产业链外,中粮集团还通过对商业、工业、住宅、旅游地产和酒店业务的整合初步完成了“全服务链”的布局,力图打造集办公、居住、购物、餐饮、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生活服务链。

(三)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实施效果分析

自中粮集团2009年初正式确立“全产业链”战略,该战略实施已近5年,目前其已初步完成了“全产业链”的布局。该战略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有待于进一步检验。由于集团整体经营数据较难获得,因此本文选取中粮集团旗下中国粮油控股、中国食品、中粮屯河、中粮生化和蒙牛乳业5个以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为代表,通过财务指标方法来分析这5家子公司在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实施前后的绩效变化,以此对“全产业链”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与评价。本文采用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这三个财务指标来分析这5个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变动,用产权比率分析其长期偿债能力变动情况。并将这5个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其所属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做对比,一方面可间接剔除金融危机等外部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判断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1.中国粮油控股绩效分析。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油籽、生化及生物燃料、大米、小麦及啤酒原料的加工及销售业务。从表2可看出,2009年中粮集团开始实施“全产业链”战略后,中国粮油控股的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都较2008年下滑了近50%,营业利润增长率更是由正值变为负值,2010年业绩继续走低,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虽然在2011年受惠于油籽加工业务的产能释放及产品价格上涨,公司业绩有了较明显回升,但2012年营业利润又大幅下滑,销售净利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再次跌倒低谷。而该公司的产权比率由2008年的77.27%上升到2012年的144.73%,公司负债相对于所有者权益大幅上升,长期偿债能力下降。总体来看,“全产业链”战略实施以来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未能得到增强,业绩反而总体呈下滑态势。

2.中粮屯河绩效分析。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番茄加工、食糖加工贸易、果蔬罐头贸易业务。如表3的财务指标所示,该公司自2009年中粮集团实施“全产业链”战略后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营业利润除2011年外皆负增长,2012年陷入业绩泥潭,营业利润同比下跌2300.95%,亏损78108万元。而其产权比率逐年上升,2012年增长至362.59%,公司存在较大的长期偿债压力。

3.中粮生化绩效分析。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产品,主要包括燃料乙醇、生物乙烯及其衍生物、L-乳酸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等。从表4可看出,自中粮集团实施“全产业链”战略后该公司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整体较2008年有较大幅度增长,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产权比率逐年下降,长期偿债能力增强。2012年该公司营业利润增幅放缓,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都较上年降低了近50%。但总体来看,“全产业链”战略实施以来中粮生化的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还是较2008年有所提升。

4.中国食品绩效分析。中国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酒类、饮料、包装烹调及其他相关产品及糖果业务。由表5财务指标可看出,该公司销售净利率从2009年开始持续下降,净资产收益率与营业利润增长率一直上下波动,2012年数值均低于2008年战略实施前水平,盈利能力下降。根据财务报告显示,中国食品的净利润2012年为59215.8万港元,较2008年的62007.9万港元下降了4.5%,未能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此外,其产权比率持续上升,长期偿债能力下降。综合来看,“全产业链”战略实施后中国食品的绩效并未改善,反而有所下降。

5.蒙牛乳业。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主营液态奶、冰激凌及其他乳制品业务,中粮集团为构建“全产业链”于2009年7月入股成为蒙牛乳业第一大股东。由表6可看出,中粮2009年入股后,蒙牛乳业的产权比率大幅下降,长期偿债能力增加,但其盈利能力却并未明显改善。2010年公司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增长率都较上年下滑,虽然2011年业绩有所回升,但2012年受食品安全事件对蒙牛品牌形象的影响,其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变为负值,销售净利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均下降,低于2009年同期水平,公司盈利能力下降。

为进一步分析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的实施效果,并综合考虑金融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外部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笔者将中粮集团这5家上市公司按二级行业标准划分为两类,将公司2008-2012年的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产权比率与其所属二级行业上市公司的整体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对照,可判断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变化情况。本文采用申万二级行业标准,按照该标准划分,中国粮油控股、中粮屯河及中粮生化属于农产品加工行业,中国食品和蒙牛乳业属于食品加工制造行业。行业平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产权比率的数据来自Choice资讯金融数据库,比较结果如图2至图7所示。endprint

由图2可看出,2008年中国粮油和中粮屯河的销售净利率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自2009年后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到2012年中国粮油控股的销售净利率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中粮屯河销售净利率则跌至-19.77%,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中粮生化的销售净利率与行业整体变动趋势相同,到2012年基本与行业平均值持平。如图3所示,2008-2012年食品加工制造行业上市公司销售净利率的均值呈先升后降态势,而中国食品销售净利率处于连续下跌态势,蒙牛乳业销售净利率波动不大。中国食品和蒙牛乳业的销售净利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差距有扩大趋势。

如图4所示,2008-2011年农产品加工行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总体呈下降态势,2012年有所回升。中国粮油控股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08年明显高于行业均值,但此后却逐步下降低于行业均值,虽然2011年受惠于油籽加工业务的产能释放及产品价格上涨而有所反弹,但2012年又大幅下滑,仅略高于行业均值。中粮屯河净资产收益率在2008年与行业均值基本持平,在中粮集团实施“全产业链”战略后除2011年外均低于行业均值,到2012年跌至-30.96%,远远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中粮生化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此后与行业平均值的差距逐渐缩小,2011年与2012年其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行业均值。而中国食品和蒙牛乳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08-2010年与食品加工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拉大,2011年与2012年由于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加工行业绩效整体下降,而中国食品和蒙牛乳业净资产收益率波动不大,因此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见图5。

由图6可看出,农产品加工行业上市公司平均产权比率2008-2010年呈下降态势,2011年大幅增长,2012年变动不大。中国粮油控股产权比率2008-2012年总体呈上升态势,但2012年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中粮屯河产权比率则持续攀升,2012年显著高于行业均值。中粮生化的产权比例逐步下降,由2008年高于行业均值,降至2012年显著低于行业均值。即截止2012年底,中国粮油控股和中粮生化的长期偿债能力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中粮屯河长期偿债能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图7所示,2008-2012年间,食品加工制造行业平均产权比率逐年降低,即整体长期偿债能力提高,蒙牛乳业的产权比率也一直维持在行业均值之下,其长期偿债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中国食品的产权比率则持续攀升,到2012年已明显超过行业均值,长期偿债能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知:中粮集团实施“全产业链”战略后,其农产品和食品领域的5家上市公司中,仅中粮生化的经营绩效得到了有效提升,在行业中竞争力有所提高,但其盈利能力2012年也仅仅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其余4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也未显著提升,没有达到中粮集团最初提出“全产业链”战略时宣称的“提升经营效率,减少交易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更有竞争力”的效果(宁高宁,2009)。

(四)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面临的问题

市场中的企业受到市场规则的约束和外部竞争压力,因此它必须是有效率的才能够生存。企业在选择上、下游合作伙伴时通常也会选择产品质量最优,运营效率最高的企业。但“全产业链”战略的构建需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内部化,一旦某公司成为了该集团内部的子公司,无论其效率如何,集团都必须使用其所生产的产品,这反而可能会削弱该公司的创新动力,使其效率下降,进而影响集团整体效率。同时构建“全产业链”使得集团内部专用性资产增加,对外部市场的灵活性降低。 “全产业链”虽然在理论上有利于提高综合实力,但不同部门和单元的业务环节不同,位置不同,利益也不相同,在实践中要使众多业务板块真正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目前中粮产业链之间的衔接就不如预期的好,彼此之间存在割裂。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也承认,“发展全产业链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产业链之间的衔接。根据目前的状况,有些产业链之间的确还没有达到匹配融合的程度。”

中粮集团在构建“全产业链”过程中的一系列收购、兼并重组、分拆上市及投资新建的举措,将其自身打造成为了一个超级航母企业。它不仅仅需要资本支撑,最根本地是需要强势的品牌支撑,只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走得长远。但目前,中粮做食用油不如益海嘉里,方便面不如统一和康师傅,巧克力不如德芙,肉食不如双汇,饮料不如汇源,其缔造的福临门食用油、五谷道场方便面、金帝巧克力、家佳康肉食、悦活饮料等品牌在与同行的竞争中,都不占据领先优势。全产业链布局导致集团资源分散,反而难以形成核心品牌优势(赵春凌,2013)。目前中粮的“全产业链”摊子铺得很广,有限的资源被分散到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包括一些非核心环节和不相关环节,反而对核心业务和产品支撑不足,没有在核心领域形成绝对优势(李韬,2013)。

中粮确立“全产业链”战略后,业务扩展十分迅猛,在短期内并购、重组了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管理层水平都各不相同,如何建立一个统一、完善的组织架构,使之与中粮集团的发展理念相融合,提升整体经营绩效,这对集团的综合管理系统提出了巨大挑战。从目前来看,无论是五谷道场还是蒙牛乳业,整合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距离真正的“一个中粮”目标还较遥远。

研究结论及启示

即便是在理论上,“全产业链”战略也不一定有压倒性优势,付诸于实践,更是高度依赖于经营能力。即便是一种好的战略,也未必能带来好的结果。中粮集团的案例表明,“全产业链”模式在短期内不能显著提高企业绩效和竞争力。虽然国际四大粮商均采用了“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它们皆经过了百年的风雨洗礼,其“全产业链”并非一蹴而就,实乃厚积薄发。构造“全产业链”绝非简单的规模扩张,其对企业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我国企业不可盲目效仿,过度扩张反而可能会使企业陷入困境,只有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才是最好的。分工与合作仍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将核心业务做强,在产业中获得专业化优势,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于已经实施“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企业,不妨适当放慢“全产业链”步伐,规模的扩张应视企业的管控能力而定,做好产业链中各环节的衔接,比一味强调延伸产业链的“长度”更为重要。同时,应专注于产业链中的关键高端环节,把非核心环节外包出去,将资源集中起来专注核心业务,建立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杜朝辉.产业组织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冯长利,兰鹰,周剑.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的价值创造路径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2)

3.姜晔,黎倩,金泰成.国际4大粮商发展经验探讨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3(2)

4.降蕴彰,郭清保.中粮全产业链宏图[J].农经 2010(1)

5.李韬.不要盲从“全产业链”战略[J].企业管理,2013(8)

6.宁高宁.产业链[J].中国企业家,2009(10)

7.廖贤兵.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

8.邵军,王洁婷.并购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基于中粮集团的案例分析[J].会计之友,2008(10)

9.孙莜.中粮集团并购战略及其效果案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唐文龙.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思辨[J].中国品牌与防伪,2010(4)

11.王先知.中粮艰难的全产业链[N].华夏时报,2013-02-25

12.韦三水.中粮全产业链的美丽与荆棘[J].中国品牌,2010(4)

13.吴勇毅.中粮“全产业链”并非全能 [J].现代企业文化,2010(7)

14.许加海,徐振宇.国际四大粮商产业链经营揭密[N].中国改革报,2010-07-05

15.许益亮,靳明,李明焱.农产品全产业链运行模式研究—以浙江寿仙谷为例[J].财经论丛,2013(1)

16.赵春凌.中粮“链”局:光环下的隐忧[J].国企,2013(4)

17.周夏飞.公司理财[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endprint

由图2可看出,2008年中国粮油和中粮屯河的销售净利率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自2009年后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到2012年中国粮油控股的销售净利率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中粮屯河销售净利率则跌至-19.77%,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中粮生化的销售净利率与行业整体变动趋势相同,到2012年基本与行业平均值持平。如图3所示,2008-2012年食品加工制造行业上市公司销售净利率的均值呈先升后降态势,而中国食品销售净利率处于连续下跌态势,蒙牛乳业销售净利率波动不大。中国食品和蒙牛乳业的销售净利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差距有扩大趋势。

如图4所示,2008-2011年农产品加工行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总体呈下降态势,2012年有所回升。中国粮油控股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08年明显高于行业均值,但此后却逐步下降低于行业均值,虽然2011年受惠于油籽加工业务的产能释放及产品价格上涨而有所反弹,但2012年又大幅下滑,仅略高于行业均值。中粮屯河净资产收益率在2008年与行业均值基本持平,在中粮集团实施“全产业链”战略后除2011年外均低于行业均值,到2012年跌至-30.96%,远远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中粮生化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此后与行业平均值的差距逐渐缩小,2011年与2012年其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行业均值。而中国食品和蒙牛乳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08-2010年与食品加工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拉大,2011年与2012年由于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加工行业绩效整体下降,而中国食品和蒙牛乳业净资产收益率波动不大,因此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见图5。

由图6可看出,农产品加工行业上市公司平均产权比率2008-2010年呈下降态势,2011年大幅增长,2012年变动不大。中国粮油控股产权比率2008-2012年总体呈上升态势,但2012年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中粮屯河产权比率则持续攀升,2012年显著高于行业均值。中粮生化的产权比例逐步下降,由2008年高于行业均值,降至2012年显著低于行业均值。即截止2012年底,中国粮油控股和中粮生化的长期偿债能力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中粮屯河长期偿债能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图7所示,2008-2012年间,食品加工制造行业平均产权比率逐年降低,即整体长期偿债能力提高,蒙牛乳业的产权比率也一直维持在行业均值之下,其长期偿债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中国食品的产权比率则持续攀升,到2012年已明显超过行业均值,长期偿债能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知:中粮集团实施“全产业链”战略后,其农产品和食品领域的5家上市公司中,仅中粮生化的经营绩效得到了有效提升,在行业中竞争力有所提高,但其盈利能力2012年也仅仅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其余4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也未显著提升,没有达到中粮集团最初提出“全产业链”战略时宣称的“提升经营效率,减少交易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更有竞争力”的效果(宁高宁,2009)。

(四)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面临的问题

市场中的企业受到市场规则的约束和外部竞争压力,因此它必须是有效率的才能够生存。企业在选择上、下游合作伙伴时通常也会选择产品质量最优,运营效率最高的企业。但“全产业链”战略的构建需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内部化,一旦某公司成为了该集团内部的子公司,无论其效率如何,集团都必须使用其所生产的产品,这反而可能会削弱该公司的创新动力,使其效率下降,进而影响集团整体效率。同时构建“全产业链”使得集团内部专用性资产增加,对外部市场的灵活性降低。 “全产业链”虽然在理论上有利于提高综合实力,但不同部门和单元的业务环节不同,位置不同,利益也不相同,在实践中要使众多业务板块真正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目前中粮产业链之间的衔接就不如预期的好,彼此之间存在割裂。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也承认,“发展全产业链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产业链之间的衔接。根据目前的状况,有些产业链之间的确还没有达到匹配融合的程度。”

中粮集团在构建“全产业链”过程中的一系列收购、兼并重组、分拆上市及投资新建的举措,将其自身打造成为了一个超级航母企业。它不仅仅需要资本支撑,最根本地是需要强势的品牌支撑,只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走得长远。但目前,中粮做食用油不如益海嘉里,方便面不如统一和康师傅,巧克力不如德芙,肉食不如双汇,饮料不如汇源,其缔造的福临门食用油、五谷道场方便面、金帝巧克力、家佳康肉食、悦活饮料等品牌在与同行的竞争中,都不占据领先优势。全产业链布局导致集团资源分散,反而难以形成核心品牌优势(赵春凌,2013)。目前中粮的“全产业链”摊子铺得很广,有限的资源被分散到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包括一些非核心环节和不相关环节,反而对核心业务和产品支撑不足,没有在核心领域形成绝对优势(李韬,2013)。

中粮确立“全产业链”战略后,业务扩展十分迅猛,在短期内并购、重组了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管理层水平都各不相同,如何建立一个统一、完善的组织架构,使之与中粮集团的发展理念相融合,提升整体经营绩效,这对集团的综合管理系统提出了巨大挑战。从目前来看,无论是五谷道场还是蒙牛乳业,整合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距离真正的“一个中粮”目标还较遥远。

研究结论及启示

即便是在理论上,“全产业链”战略也不一定有压倒性优势,付诸于实践,更是高度依赖于经营能力。即便是一种好的战略,也未必能带来好的结果。中粮集团的案例表明,“全产业链”模式在短期内不能显著提高企业绩效和竞争力。虽然国际四大粮商均采用了“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它们皆经过了百年的风雨洗礼,其“全产业链”并非一蹴而就,实乃厚积薄发。构造“全产业链”绝非简单的规模扩张,其对企业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我国企业不可盲目效仿,过度扩张反而可能会使企业陷入困境,只有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才是最好的。分工与合作仍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将核心业务做强,在产业中获得专业化优势,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于已经实施“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企业,不妨适当放慢“全产业链”步伐,规模的扩张应视企业的管控能力而定,做好产业链中各环节的衔接,比一味强调延伸产业链的“长度”更为重要。同时,应专注于产业链中的关键高端环节,把非核心环节外包出去,将资源集中起来专注核心业务,建立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杜朝辉.产业组织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冯长利,兰鹰,周剑.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的价值创造路径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2)

3.姜晔,黎倩,金泰成.国际4大粮商发展经验探讨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3(2)

4.降蕴彰,郭清保.中粮全产业链宏图[J].农经 2010(1)

5.李韬.不要盲从“全产业链”战略[J].企业管理,2013(8)

6.宁高宁.产业链[J].中国企业家,2009(10)

7.廖贤兵.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

8.邵军,王洁婷.并购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基于中粮集团的案例分析[J].会计之友,2008(10)

9.孙莜.中粮集团并购战略及其效果案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唐文龙.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思辨[J].中国品牌与防伪,2010(4)

11.王先知.中粮艰难的全产业链[N].华夏时报,2013-02-25

12.韦三水.中粮全产业链的美丽与荆棘[J].中国品牌,2010(4)

13.吴勇毅.中粮“全产业链”并非全能 [J].现代企业文化,2010(7)

14.许加海,徐振宇.国际四大粮商产业链经营揭密[N].中国改革报,2010-07-05

15.许益亮,靳明,李明焱.农产品全产业链运行模式研究—以浙江寿仙谷为例[J].财经论丛,2013(1)

16.赵春凌.中粮“链”局:光环下的隐忧[J].国企,2013(4)

17.周夏飞.公司理财[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endprint

由图2可看出,2008年中国粮油和中粮屯河的销售净利率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自2009年后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到2012年中国粮油控股的销售净利率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中粮屯河销售净利率则跌至-19.77%,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中粮生化的销售净利率与行业整体变动趋势相同,到2012年基本与行业平均值持平。如图3所示,2008-2012年食品加工制造行业上市公司销售净利率的均值呈先升后降态势,而中国食品销售净利率处于连续下跌态势,蒙牛乳业销售净利率波动不大。中国食品和蒙牛乳业的销售净利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差距有扩大趋势。

如图4所示,2008-2011年农产品加工行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总体呈下降态势,2012年有所回升。中国粮油控股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08年明显高于行业均值,但此后却逐步下降低于行业均值,虽然2011年受惠于油籽加工业务的产能释放及产品价格上涨而有所反弹,但2012年又大幅下滑,仅略高于行业均值。中粮屯河净资产收益率在2008年与行业均值基本持平,在中粮集团实施“全产业链”战略后除2011年外均低于行业均值,到2012年跌至-30.96%,远远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中粮生化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此后与行业平均值的差距逐渐缩小,2011年与2012年其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行业均值。而中国食品和蒙牛乳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08-2010年与食品加工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拉大,2011年与2012年由于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加工行业绩效整体下降,而中国食品和蒙牛乳业净资产收益率波动不大,因此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见图5。

由图6可看出,农产品加工行业上市公司平均产权比率2008-2010年呈下降态势,2011年大幅增长,2012年变动不大。中国粮油控股产权比率2008-2012年总体呈上升态势,但2012年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中粮屯河产权比率则持续攀升,2012年显著高于行业均值。中粮生化的产权比例逐步下降,由2008年高于行业均值,降至2012年显著低于行业均值。即截止2012年底,中国粮油控股和中粮生化的长期偿债能力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中粮屯河长期偿债能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图7所示,2008-2012年间,食品加工制造行业平均产权比率逐年降低,即整体长期偿债能力提高,蒙牛乳业的产权比率也一直维持在行业均值之下,其长期偿债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中国食品的产权比率则持续攀升,到2012年已明显超过行业均值,长期偿债能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知:中粮集团实施“全产业链”战略后,其农产品和食品领域的5家上市公司中,仅中粮生化的经营绩效得到了有效提升,在行业中竞争力有所提高,但其盈利能力2012年也仅仅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其余4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也未显著提升,没有达到中粮集团最初提出“全产业链”战略时宣称的“提升经营效率,减少交易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更有竞争力”的效果(宁高宁,2009)。

(四)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面临的问题

市场中的企业受到市场规则的约束和外部竞争压力,因此它必须是有效率的才能够生存。企业在选择上、下游合作伙伴时通常也会选择产品质量最优,运营效率最高的企业。但“全产业链”战略的构建需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内部化,一旦某公司成为了该集团内部的子公司,无论其效率如何,集团都必须使用其所生产的产品,这反而可能会削弱该公司的创新动力,使其效率下降,进而影响集团整体效率。同时构建“全产业链”使得集团内部专用性资产增加,对外部市场的灵活性降低。 “全产业链”虽然在理论上有利于提高综合实力,但不同部门和单元的业务环节不同,位置不同,利益也不相同,在实践中要使众多业务板块真正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目前中粮产业链之间的衔接就不如预期的好,彼此之间存在割裂。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也承认,“发展全产业链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产业链之间的衔接。根据目前的状况,有些产业链之间的确还没有达到匹配融合的程度。”

中粮集团在构建“全产业链”过程中的一系列收购、兼并重组、分拆上市及投资新建的举措,将其自身打造成为了一个超级航母企业。它不仅仅需要资本支撑,最根本地是需要强势的品牌支撑,只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走得长远。但目前,中粮做食用油不如益海嘉里,方便面不如统一和康师傅,巧克力不如德芙,肉食不如双汇,饮料不如汇源,其缔造的福临门食用油、五谷道场方便面、金帝巧克力、家佳康肉食、悦活饮料等品牌在与同行的竞争中,都不占据领先优势。全产业链布局导致集团资源分散,反而难以形成核心品牌优势(赵春凌,2013)。目前中粮的“全产业链”摊子铺得很广,有限的资源被分散到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包括一些非核心环节和不相关环节,反而对核心业务和产品支撑不足,没有在核心领域形成绝对优势(李韬,2013)。

中粮确立“全产业链”战略后,业务扩展十分迅猛,在短期内并购、重组了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管理层水平都各不相同,如何建立一个统一、完善的组织架构,使之与中粮集团的发展理念相融合,提升整体经营绩效,这对集团的综合管理系统提出了巨大挑战。从目前来看,无论是五谷道场还是蒙牛乳业,整合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距离真正的“一个中粮”目标还较遥远。

研究结论及启示

即便是在理论上,“全产业链”战略也不一定有压倒性优势,付诸于实践,更是高度依赖于经营能力。即便是一种好的战略,也未必能带来好的结果。中粮集团的案例表明,“全产业链”模式在短期内不能显著提高企业绩效和竞争力。虽然国际四大粮商均采用了“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它们皆经过了百年的风雨洗礼,其“全产业链”并非一蹴而就,实乃厚积薄发。构造“全产业链”绝非简单的规模扩张,其对企业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我国企业不可盲目效仿,过度扩张反而可能会使企业陷入困境,只有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才是最好的。分工与合作仍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将核心业务做强,在产业中获得专业化优势,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于已经实施“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企业,不妨适当放慢“全产业链”步伐,规模的扩张应视企业的管控能力而定,做好产业链中各环节的衔接,比一味强调延伸产业链的“长度”更为重要。同时,应专注于产业链中的关键高端环节,把非核心环节外包出去,将资源集中起来专注核心业务,建立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杜朝辉.产业组织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冯长利,兰鹰,周剑.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的价值创造路径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2)

3.姜晔,黎倩,金泰成.国际4大粮商发展经验探讨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3(2)

4.降蕴彰,郭清保.中粮全产业链宏图[J].农经 2010(1)

5.李韬.不要盲从“全产业链”战略[J].企业管理,2013(8)

6.宁高宁.产业链[J].中国企业家,2009(10)

7.廖贤兵.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

8.邵军,王洁婷.并购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基于中粮集团的案例分析[J].会计之友,2008(10)

9.孙莜.中粮集团并购战略及其效果案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唐文龙.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思辨[J].中国品牌与防伪,2010(4)

11.王先知.中粮艰难的全产业链[N].华夏时报,2013-02-25

12.韦三水.中粮全产业链的美丽与荆棘[J].中国品牌,2010(4)

13.吴勇毅.中粮“全产业链”并非全能 [J].现代企业文化,2010(7)

14.许加海,徐振宇.国际四大粮商产业链经营揭密[N].中国改革报,2010-07-05

15.许益亮,靳明,李明焱.农产品全产业链运行模式研究—以浙江寿仙谷为例[J].财经论丛,2013(1)

16.赵春凌.中粮“链”局:光环下的隐忧[J].国企,2013(4)

17.周夏飞.公司理财[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产业链企业绩效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