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青岛好房子
2014-05-26于洋
于洋
策划前言
众所周知,人类从学会制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动物分了家。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横跨东西方人文地理,从最初茅草帐篷,到印第安人的泥盖木屋,到因纽特人的圆顶雪屋,到中国的窑洞、竹楼、毡包,到希腊罗马的列柱围廊式住宅,再到20世纪的现代风格的别墅和公寓,人类的建筑居所从未停止演变与发展。
事实上,发展到今天。住宅绝非一个个孤立的房子。而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生活系统,它的最终宗旨是要使人生活得更加舒适和便利,同时又要经济节约。它承载的是人类对于“家”的复杂情感。
有了房子,才成为一个家,因此,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梦想。在福利分房时期,谁分到一个房子,都会引来周围人的羡慕,毕竟房子数量有限,分给谁都是一件大喜事。而当福利分房退出历史舞台。商品房闪亮登场时。许多人的住房轨迹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此时,中国人能够近距离感受到,自己的住房梦在到来——只要有足够的钱去买。住房从简单的遮风挡雨的场所。逐渐开始向一种生活方式过渡。
如此一来,在城市“钢筋水泥森林”中寻找到一处好房子作为承载幸福的居所,便成为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房子才是好房子?用什么样的标准去判断它?可以这样说,没有人能够确切地给出答案,因为对于好房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不同的房子适合不同的置业群体,不同的置业群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答案的不确定性并不影响人们追求好房子的那股“劲儿”。
山海城市青岛,虽不是一线城市,但无论从地域还是从环境考量,都堪称宜居的典范。回顾历史,这座城市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坐标。那么,青岛的好房子在哪里?
本期“寻找青岛好房子”独家策划,就是选择楼市较为活跃的青岛作为范本,和业内专家一起,探析一段时间来青岛好房子的特色和脉络,并深入解读优秀建筑给城市文化带来的冲击以及对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也针对城市一些不完美不完善的问题,提出建议引发思考。为城市建设更多的好房子建言。
什么是好房子?
诗人寻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孩子他娘要求近学校;富豪要求尊享私密;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希望能够靠近“开往春天的地铁”……对于房子,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斑斓的理想。在过去的20年间,人们从关心基本面积到户型开间再到如今选地段、瞅配套、品户型、看价位、论升值、重品牌、讲服务……对于好房子的标准一直在修正。
普罗大众想拥有好房子,开发商也想建个好房子。到底什么样的房子才是好房子?
“房子是给人居住的。那么,衡量好房子就应该是以人的舒适度、满意度为基准。因此,所有符合人们健康、舒适、美好居住环境的房子都是好房子。”青岛中冶置业执行总经理高评说,细化起来,评判好房子应该有这样几个维度:第一个是环境。半山瞰海的别墅是好房子,就是因为它的环境怡人,它能够对人的生理起到调养作用的同时,也对人的心理起到调整与愉悦的作用。第二个是尺度又称户型结构。依据人体功能学,无论是近身、面宽、还有高度都是对人的日常起居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建筑层高过高或过低都会让置身其中的人感觉不舒服。第三个是服务。人们买了房子,不仅仅是买了一个钢筋混凝土的外壳与空间,还应该获得更好的服务。软件、硬件相加才能给人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第四个则是文化。好房子一定是符合居住文化的。无论是中国传统式、西洋式还是现代式、古典式,房子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会滋养人的生活。综上所述,好房子一定是以人为本的。
值得一提的是,买房子是一次短暂的购买行为,但想消费它却需要70年。因为,在中国,房子与“家”紧紧相连。房子本身并不复杂,它就是一个建筑物,有国家规定的标准,很容易衡量优劣。但“家”所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它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商品的属性。那么,如何才能寻找到一处安家的居所?
青岛房地产经理人俱乐部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冯显泉的一番话听起来颇有道理,归根结底,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想象与实际并不能完全等值,不同的人标准自然不同。因为“购房者的年龄、经济承受能力、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都决定了他应该买什么样的房子,能够买什么样的房子,好房子终究还是要讲求实用性”。
无独有偶,芭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在讲述什么是好房子的时候表示,“室雅何须大,方便、舒适才是最高的标准。”房子并不是越大越好,亲切、温馨、合适的小户型也是美丽的家。
事实上,什么是好房子?这好比“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没人能说得清楚,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建筑,不仅仅是居住的空间,也是城市的表情,好的建筑更是一件经典的、有文化含量的、可传承的艺术品。
好房子在哪里?
文学家梁实秋曾说:在中国“北自辽东,南至两粤,我以为最适宜居住的是青岛”。如此宜居的城市,自然不乏好房子。回顾历史,青岛并不缺少好房子的坐标。
一直以来,提及好房子,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八大关。青岛人为什么最青睐八大关?好在哪?
“八大关是建筑融和环境的一部经典。”在冯显泉看来,八大关背山面海,树木茂密,每个街区的行道树各不相同,有“一关一树、关关不同”之说。山海关路的法桐,居庸关路的银杏,临淮关路的龙柏……春、夏、秋、冬,这些树木演绎着不同的色彩变幻,加之200余栋风格各异的别墅建筑散布其间,建筑与园林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怎一个好字了得。
其实,八大关只是其中之一,漫步走到鱼山路、中山路、大学路等老城区也有很多好房子。或许我一辈子也住不上这些房子,但是这样的房子依然是我的梦想。
如今,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框架的拉大,好房子的轨迹也在发生着变化。它们已经从青岛的“前海沿”向香港西路、香港中路、香港东路延伸,并沿着滨海大道向蓝色硅谷、即墨温泉、鳌山卫延伸,前海一线也出现了一些好房子。endprint
其实,青岛房地产发展的速度很快,在全国来讲,也属于排名前10位的城市,但原本具有山海等资源优势的青岛,真正的好房子却并不太多。
“从90年代至今,符合好房子维度标准的新建住房凤毛麟角。我们很遗憾地看到,一些特别好的位置,被一些不具备好房子维度标准的房子所占据。因此,在青岛,不一定是占有最优势自然资源和具有最高价格的房屋才是好房子。”高评说。
不过,这种现象目前已有所改观。由于这几年房地产的价格是拉开档次的,所以,在好地段建造好房子是能够卖出一个好价钱的,市场也是认可的。因此,很多房地产商很怕辜负了手中的那块好地,也是雄心勃勃地准备打造一批好房子。
众所周知,市场将在住房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市场中的好房子比例将大幅上升。反观青岛,在全域统筹的发展规划指引下,未来,好房子所在的区域也势必将进一步扩大。
好房子的城市背景
同样的房子,放在不同的环境里其好坏与价值有天壤之别,因此,一座城市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为好房子提供了一个评价坐标。
谈起青岛印象,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漫步在青岛,人们也习惯于将取景框更多圈定在那些经典的欧式建筑身上。因为,建筑是用砖瓦构建的历史,铭记着岁月,以及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
青岛仅有120多年的建置史,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如此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众多别墅承载着历史文化,每一座别墅都记载了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段历史。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所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可如今,20前年去过北京的人不再认得北京,10年前去过上海的人不再认识上海,一年前去过重庆的人不再认识重庆。谁还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今天这音乐的音符已从街道的五线谱中纷纷掉落。在青岛汉唐集成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法磊看来,“中国的城市越来越没看头了,因为千城一面。”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城市,到处是新房子,到处是新街道,到处释放着国际化、现代化的气息,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过分追求建筑形式,我们的建筑千城一面、文化缺失。很多城市都成为了图片中的绝版城市,老青岛又何尝不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很多老建筑成为了拆迁的对象,西部老城区改造后,很多年轻人就不再有机会了解老青岛的里院生活了。
“青岛老建筑中的红瓦、黄墙、柱廊、山墙、塔尖、蘑菇石基座、花岗岩嵌条等才是独特的青岛符号,如今这符号也仅存于受保护的老城区了。”游历过国外很多大城市的法磊无奈地说。
正如冯巩在《没事偷着乐》里见到自家渴望已久的新房时,没有惊喜,反而忧忧地说了一句“树没了”一样,只有古道巷陌才能抚慰人灵魂深处的乡愁。
事实上,城市的发展有如铺一张底图,然后一层层书写,仿佛古人与今人在对话。而今天是速成城市,一个只有骨干没有细胞的城市,一个没有细节的城市,有的只是千城一面的高楼大厦。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这是每一个城市建设的参与者,都应该去反思的一个问题。
因此,站在城市运营的高度,我们必须找到其城市的符号,找到其独特的味道。“文化是一个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竞争差异化的重要基因。因此,要深度挖掘青岛短暂的历史发展脉络,去提取它独具特色的城市元素和城市文化,只有独特的文化才是这个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在高评看来,青岛的文化是由海洋文化、西洋文化与齐鲁文化相互交融的,而这多元的文化也正是城市之魂。
作为建筑师、作为开发商、要努力去探索符合城市文化习惯的审美作品。如此这般,才能要让我们的城市,让我们的建筑充满地方特色和时代的特征。endprint
猜你喜欢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