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需要挖掘自我

2014-05-26何文魁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4年2期
关键词:篇文章文字文章

唐代魏徵有一句名言:“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就写作而言,这“源”就是我们“自身”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广泛的阅读,从中获得“自我”深刻的认识和思想,这“流”就是写出的优秀文章。写作的源泉,应该来自“自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样才能真正有倾诉的欲望和写作的激情,并真正给自己和他人启迪、教益和感染。

一.写作来源:有自我生活的积淀和阅读底蕴

自我生活的积淀和阅读底蕴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对自我的生活和阅读的升华。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来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好文章,常常是在切实有感后,带着强烈创作冲动形成的酣畅文字。

生活中许多值得体味的闪光点不留意就会稍纵即逝,所以,需要我们捕捉生活的“亮点”。一次作文训练,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一种温暖一生的味道》的文章。她写自己从小就最不喜欢吃葱,所以家里的餐桌上从不会出现葱,作者也一直理所当然认为父母也是不爱吃葱的,直到有一天外婆告诉她:爸爸妈妈其实很喜欢吃葱,只是因为爱着女儿而不吃,作者因此受到感动,写道:

其实妈妈喜欢吃葱的对不对?只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家的菜中总是没有葱。仅仅是因为我不喜欢吃葱啊。原来小小的一点习惯在爸爸妈妈眼里却放大了十倍甚至一百倍,原来小小的一点习惯在爸爸妈妈眼里可以是那么多年的割舍,原来小小的一点习惯在爸爸妈妈眼里可以是永远的付出与爱。

……

看见妈妈在厨房烧菜,我走过去,对妈妈说:“妈,今天我们菜里放点葱吧。”妈回过头吃惊地望着我,我笑着说:“好久没有闻到葱的味道了呢,怪想它的。”妈妈笑了,虽然一如既往的,我对葱还是很反感,我还是一棵都不会吃,但是葱的味道在我眼里却不一样了,我的鼻尖满是葱的香味萦绕,不会远去。那浓浓的葱香,已满是家的味道。

从不吃葱这样一件小小的事情,写出了父母对女儿浓浓的爱和女儿对父母的理解,亲情就在这件小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篇文章选择的角度虽然小,却很好地表现了主题,写得很成功。

二.写作内容:有自我新颖的爆料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新颖的观点,鲜活恰当的实例佐证也是得分的“亮”点。一次作文练笔,石梦遥同学写了数学老师,题目是《“完全正确”的胡老师》。这里摘录文章中的两个片段:

我们的数学老师姓胡,开学第一天,他走进教室,大家立马被吸引了。他的前额有些凸,而且光亮光亮的,穿着笔挺的西装,双手背在后面,沉稳、庄重,很有老师的风范,再看他灿如阳光的笑容,便知道还是位和蔼又可亲的老师。

几天相处后,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喜欢上了胡老师,更喜欢上了他那句口头禅——“完全正确”。上课的时候他很喜欢说“完全正确”,特别是同学答对了问题之后,他很高兴,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语音语调十分有特色。有同学曾一边听课,一边画“正”来计算胡老师说“完全正确”的次数。一节课就有好几个“正”,几天下来,一张纸上已是繁星满天。有的同学在下课时还模仿胡老师,一时间,“完全正确”成了我们班的流行语,其红火程度堪比当初周杰伦的“双截棍”……

作者没有从大众化的角度去写“胡老师”,而是选择了“胡老师”具有代表性的一句口头禅来写。这样,选择角度小,构思巧,立意也新,把数学老师可爱可敬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

三.写作角度:有自我深入的思考

“厚重”之文与“浅薄”之文的真正差距,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认知水平等思想层面的差距。文章中的思想不但要求深,还要求新,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真情实感和自己的思考。

来自生活的文字最有感召力,也最暖人心。一次随笔,张晗同学写自己很喜欢上幼儿园时一位叫吕一新的女老师,但是文字轻描淡写,没有挖掘出感人的细节。我提示她: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写作题材值得深挖。张晗经过反复筛选,重写了自己和吕老师之间感人的三个故事,并且拟了一个温馨的题目《喝下孟婆汤也不忘记的人》,作者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在见到吕老师的一刹那,我以为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女子,年轻、有活力;白色的连衣裙并不名贵,但穿在她身上却格外动人。5岁的我怯怯地指了指正在上课的吕老师,对校长说:“我要这位老师教我,可以吗?”当天,慈祥和蔼的校长就将吕老师带进了我童年的生命中……

高一新生面试的时候,面试老师问我前面的一位男生是否还记得幼儿园老师的名字?他一脸尴尬。那时候,我多想自豪又骄傲地向全世界的人喊出我所有老师的名字,特别是吕一新老师的名字!也许他们只能作为我们生命列车中的匆匆过客,也许他们只能是出任路人甲乙的角色,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是他们,率先点亮我们知识的明灯。

这篇文章写得相当感人。有许多人可能早已忘记小学老师的名字,更遑论幼儿园老师的名字。而我们的作者因为爱,因为感念,因为吕老师在她生命最初给予的照顾和启迪,而将这个名字和一生的感念,牢牢地印在了内心深处,字里行间蕴藏的深情让人感触颇深。

精彩的文章,能够抓住问题的要害,并且作出入木三分的分析。2008年,学生作文中关于汶川大地震救人的事例出现频率很高,或对死难者表示哀悼,或对志愿者的行为高唱赞歌。我的学生陈昱嘉敏锐地发现了地震后社会方方面面由此引发的问题,写了《余震》这篇文章,从她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

救命不易救心更难。在地震发生时和发生后的心理创伤,也许将影响幸存者的一生。在救援过程中异常坚强和幸运的他们,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将背负怎样的阴影?我实在难以想象。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有些孤儿由于缺少必要的心理治疗,在地震发生后很多年依旧惶惶不可终日。现在,政府承诺要好好安置地震孤儿,在升学和抚养上一路绿灯,社会上也有许多人申请领养。但在给予优越的物质照拂时,我们更应努力帮他们从阴影中走出,走到同一片蓝天下。更重要的是,我们应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而非用悲悯的目光让他们背上“地震孤儿”的十字架,毕竟那太沉重了,他们应该和我们一样,奋斗在各自的人生路上。

在2008年大地震中,有数不清的孩子失去双亲,有数不清的老人含悲送子,更有数不清的青壮年失去了老母稚子。从重灾区发回的一个个片断中,我们看到了灾难在人们心中刻下的烙印。这不仅仅是家园毁灭的悲痛,更是家人罹难的悲痛。这不仅仅是对山崩地裂的恐惧,更是对世事无常的恐惧。这篇文章对大地震中人所尽知的材料,在表述上尽量从略。作者“自我”精辟的议论,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值得我们深思。

四.写作语言:有自我鲜明的特色

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要有明确的观点,具体的分析,充实的例证,还需有优美的语言,这能够体现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所以,有“自我”鲜明的语言“特色”也是写作取胜的一大法宝。我们先看下面这段文字:

但实际上,我也被“花边文学”戕害了,虽说我从不看,也不写“花边文学”,但在写作时,我却经常为个别字词是否华丽巧妙而绞尽脑汁,为情节是否吊人胃口而苦思冥想。我不再文思如泉涌,不再“七步成一诗”,不再“腹有诗书”。这是为什么?两个字,渲染。画国画时,如何把天空渲染成淡蓝,只需抹上些水,再点上几笔蓝墨,墨水自然会绽开,扩散到大幅范围,这就是渲染。你并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些东西,此即是“花边文学”的可怕之处。

这是我的学生俞圣杰写的文章《论“花边文学”》。现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由文字工作者人为制造的文学糟粕,涌入了寻常百姓家。作者敏锐地看到了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隐患,直白地揭露了文坛上愈演愈烈的弄虚作假,华而不实之风,提醒作为社会良心的文字工作者,必须敢于正视现实,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吟风弄月。这篇文章在进行分析论证时,语言理智又不乏辛辣。字里行间,我们感觉到了作者洋溢的才气和深厚的语言功底。

学生写就优秀的文章,应该从以上“自我”的四个“着力点”作为突破口,并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逐渐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自由写作境界。

何文魁,现任职于浙江省新昌中学。迄今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刊物发表教学论文、小说、散文和通讯报道等作品470多篇,近40万字。endprint

猜你喜欢

篇文章文字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