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后现代设计如何为城市大众解决精神疾病

2014-05-26刘莹莹李志榕

艺术科技 2014年3期

刘莹莹 李志榕

摘要:本文意在陈述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对比的前提下,阐明后现代设计的特征,并尝试探索后现代设计方式,使设计得以走向艺术化生存从而帮助人类解决“精神疾病”

关键词:后现代社会;后现代设计;艺术化生存;精神疾病0绪论

当代的城市大众人群正生活在一种压力与挑战并存,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元素并存且冲击的社会环境中。此时,我们更该思考如何将艺术引入生活,艺术地生存,将尼采这种艺术价值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一个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异质的后工业社会呈现在人们面前时,首先应将自己生活的环境看作一门艺术,并努力地将自己的生活领域设计成一件艺术品。作为产品设计行列的一员则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处理“人”的问题,使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中的艺术家,艺术地打量与关照生活,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同样的,设计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实用价值,而应走向艺术化生存,使设计的产物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与心境,使后现代的设计成为艺术化的生存手段,给城市大众的心灵带来一丝清风。

1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是现代设计史上最为重要的设计运动,现代设计中的“现代”并非字典中所指的当下的含义,在设计领域范畴中的“现代”属于一个专用术语,它是针对“后现代”而言的。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及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现代设计形成的原因有现代主义运动的背景作为其支撑,是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的一种历史必然。与“现代性”相比,“后现代”仍是一个未定性的,而仅在知识层面获得共识的概念。“后现代”这个词包含着一个时代转变的意义。“后现代”的概念最先是在建筑设计领域被提出的。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图里最早明确提出了反对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他指出现代主义千篇一律的风格已经限制了设计师才能的发挥并导致了欣赏兴趣的单调乏味,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的产物,并以其明艳的色彩和轰动的展示效果一时成为传播媒介的热点。但后现代设计并没有改变现代主义设计的实质性根基,而只是为现代设计做一些修正工作。

2“后现代社会”的设计特征

“后现代”是一个指向性很多的词汇。人们一般在以下这三个层面上与“后现代”相关联,第一,美学风格:后现代主义艺术。第二,历史分期:后现代社会。第三,思维方式:后现代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载体,承载了形形色色的理论思潮以及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又是一只贯穿历史的长矛,直戳历史的最深处,串起自柏拉图以来的各种现代知识体系;同时,“后现代主义”还裹着一层意识形态的外衣,表征着后工业及资本主义制度所随同的社会危机、文化危机甚至生存危机,抑或全球化时代西方的话语霸权。撇开这些多种层面上对于“后现代”的理解不谈,笔者更看重如何运用后现代的设计方式来使产品设计走向关怀人类本体情感的生存化设计。后现代社会的设计特征总结如下。(1)隐喻和装饰。装饰手法是后现代设计的典型设计方法,采用装饰手法能够实现视觉上的丰富程度以及心理上的文化上的归属感,将各种历史文化形态融入设计手法和细节作为一种隐性词汇,采用折中的设计方法开创了装饰主义新阶段。(2)想象和情感的设计。后现代设计作品同时具有象征化特征,這主要是针对过分强调功能,缺乏感情色彩的现代主义设计的颠覆。现代生活中人们选择一件物品时大多会潜意识或有意识地追问物品与自我之间的象征性关系,这种现象导致了后现在主义设计的象征化特征。(3)后现代设计的人文关怀。后现代设计作品的人文关怀其实也可以说是精神上的功能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所倡导的功能主义的丰富和超越,即将理性的、逻辑的功能发展为既有生理功能,又有心理功能的新功能主义。这种功能的实现让我们更多地感受过程,感受一件设计存在的意义,更多地满足的是人的情感的交流。(4)轻松的爱心的设计态度。后现在主义设计具有通俗化的特征。大量的后现代设计作品的设计风格是享乐主义的,诙谐的,调侃的,反叛的甚至是颓废的,与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设计相比较而言,后现代设计中大量运用夸张明艳的色彩和造型以及卡通形象,将人们从简单枯燥的生活中解脱出来,重新回到真实的情感生活中。(5)卖点的设计。后现代设计并非设计师孤独的尝试。市场给了他们最有力的支持,同时设计师的名望也是利润的来源。市场与设计师共生共存,就连设计师个人的学术性,主观性和观念性的尝试都可以成为一个卖点。后现代主义也因此成就了一个新的市场。

3后现代设计与生存的艺术

自20世纪以来,信息工业的发展,商品的更迭,消费趋势的变动,商品借助文化的力量充斥人们的消费生活,使得人也作为和消费行为一样的一种符号而存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正一步步向文明迈进,高科技不断提升,生活中许多东西都被商品化,市场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也促使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我们做的任何一件事情似乎都要以大潮流,大市场的标准来判断与衡量。我们内心真正所追求的东西越来越少,心灵也变得愈加贫瘠。消费不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的一种手段,消费的过程也不再仅仅是体现商品使用价值的过程,它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交换与交流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人本身也成了符号的奴隶,在无止境的欲望追逐中主体丧失殆尽。焦虑、冷漠、恐惧、隔绝与品牌包装下的虚空,成为当下人们精神性紧张的普遍症候。同时,生态环境的破坏给城市人口带来生存危机的冲击,给人们带来了除了对既存现状的忧虑之外,更有对人类作为种群的存亡的担忧。所以,后现代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式是在告诉我们,面对知识经济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的道路上,设计的本质要从和谐出发,在过程中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要将设计艺术引向有机性的可持续的生存模式道路上。这是一种值得被重视以及被尊重的发展观念。环境与时代对于一件设计作品的产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艺术不单单是几种因素凑合起来的结果,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产品设计师应当更悉心观察一人一草一木一物之间的细微联系,从情感的角度来审视产品设计,从人的心灵以及精神的本质出发,创造出具有唤醒能力的新的设计,让人类对于自身的危机感与紧绷感得到缓解与释放。喜欢一件物品并不一定仅是因为它的实际实用价值,而往往更有可能是对该物品的一种偏爱和情感上的审美意识,只有带着这样的感悟与理解,每一件新的设计才能如人类的生命般生存下去,传承以及治愈一个时代所留下的创口。

4 结语

在后现代社会,我们应该以新的方式来感知世界。只有当一种“美”具有了生命感与传承性时,才能更好地体现一个时代设计产物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而这种“美”则可以理解为是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方式影响下的具有生命感、生存感的艺术“美”。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贴近“人”的精神与心灵,才能更好地探讨“人”的问题与诉求。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滕守尧.非物质社会[M].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 罗杰·加洛蒂(法).论无边的现实主义[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4] 王慧博.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发展观[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

[5] 郑建启,严胜学.信息时代产品设计美学探索[J].设计艺术,2002.

[6] 曹天慧,程佳.叛逆的思考——关于后现代设计[J].Chinese Academic Journal Electric Publishing House.作者简介:刘莹莹(1990—),女,就读于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