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头力”在设计思维训练中的作用

2014-05-26朴美善

艺术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独创性创造性要素

朴美善

摘要: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它不仅是先进国家,同时也是我国一直在研究和不断完善的课题。“地头力”可以说是一种突破性的思维方式,它强调看问题要从最终结果出发,整体性思维和单纯化思考,养成“地头力”的思维习惯,能够在遇到问题时,从结论出发并把问题简单化,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本文想通过对“地头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试提出隐藏在设计专业中思维能力训练的方法,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设计教育中思维训练提供全新的视角,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培养出现阶段设计界需要的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创造性;地头力;思维转换;设计培养和实现创造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独创性,独创性也是创造力构成要素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需要挖掘自己独特想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意活动的最终目标是独创性,独创性是在设计活动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为了培养突破和独创性的思维方式,首先要学会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从结论出发,用整体的视角看问题和想问题。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都会下意识地先“想”问题,当然不能排除视觉的作用和重要性。但是,随着情况的不同,有些是可视性的,有些是不可视的。因此,仅仅靠眼睛看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设计专业中,在进行有意识的独创性造型活动过程,“想”的能力尤为重要。

在现阶段的生活中,有多少人遇到事情会用脑子去“想”问题呢?由于互联网的发达,通过网络可以瞬间搜索到海量的信息。从搜索信息量来看,现在已经很难分辨信息来源的专业性程度。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庞大的信息量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危机感。如果过分依赖网络,将会逐渐失去“想”的能力,遇到事情只会依赖对象。例如,随着通信技术的发达,手机几乎要取代手表的功能,电话簿的功能也方便了人们不用再去用心记复杂的电话号码,GPS导航的登场也方便了司机认路,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路的问题。虽然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达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从某种角度看,过多的信息量让大脑过载。在时代环境变化加速的同时,也加速了信息和知识不断被淘汰和更新,因为利用电脑可以很容易找到需要的资料,导致了人们在遇到问题时几乎不用大脑,不再去“想”,在“想”之前,试图马上先找到答案。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些现象会使人类的思维不断退化,因此“想”问题的能力将会倍受重视。“想”,并且是否具有创造性,这一问题将变得更为重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是能够利用大脑创造新知识的人。无论在哪个领域,创造力是在创作活动中创造新知识的摇篮,也是“想”的力量和结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可分为三种,一是知识记忆力。二是待人感知力。三是“地头力”。本文想重点针对突破性的思维方式“地头力”进行分析,试提出“地头力”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地头力的构成要素

地头力是日本细谷功(Hosoya Isao)在区分思维能力时首次使用的词汇。知识记忆能力是指因为记忆力好,不管哪方面的知识都能够很好的记住,是学识渊博的人。感知能力是指,能够在转瞬间读懂对方心情、气氛,并在第一时间能够采取行动的人。“地头力”是指能够快速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具备创造新知识能力的人。“地头力”主要强调的是在思考过程中,不依赖头脑中被灌输的知识,而是从零开始思考问题。“地头力”主要由六个要素构成:一是求知好奇心。二是逻辑思维能力。三是直观能力。四是假设思维能力。五是框架思考能力。六是抽象思维能力。前三种要素被归为“基础部分”,假设思维能力也就是“从结果出发思考问题”,框架思维能力是指“整体性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是把问题“单纯化去思考”。掌握这六种构成要素,有助于培养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可以利用这些要素来分析和解决。

首先,“基础部分”中的求知好奇心,意指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平时也会带着问题意识去寻找答案。这种求知好奇心不是主观地对事物进行判断和批判,而是客观地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在解决问题时,遵循程序、规律或规则去思考问题,逻辑思考能力较强的人会放弃自己的一些主观想法,客观地去思考问题。但是,只具备求知好奇心和逻辑思考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与直观能力相结合。直观能力意指不经过判断和推理等过程,直接认识对象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实现需要在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发挥直观能力。

2思维转换方法

在培养“想”的能力中,思维的转换训练是必要的过程。在思维转换训练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思考力。一般意义上来看,思考就是“想”“琢磨”,认为只要深思熟虑思考力自然就会扩大,同时还能实现思维转换。其实不然,真正培养思考力需要假设思维能力,框架思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三个基本要素同时发挥作用,根据情况的不同来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出来的。

首先,假设思维能力是利用原有的资源,“从结果出发”考虑问题,然后假定一个可能性最高的结论进行思考,这样的思维方式能够赋予行动以方向性,有助于促成事情高效率的达到目的。框架思维能力是指在了解問题全部的情况下,着手按一定顺序进行解决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平衡和掌握事情的整体,不仅能避免时间浪费,并且可以发现和纠正思维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和思维偏差。抽象思维能力指的是抽取事物本质的必要特征来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将具有共同特征的若干事物归列为同类事物,从而使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进而使自己没有亲身经历的事情可以借助“模拟经验”来进行预判。

3思维转换训练

培养思考力可以通过三个阶段的训练过程来完成。首先,在直面一些问题并需要解决的时候,第一步要做的是要假定一个问题的结论,然后再去寻找解决的办法。然后是要从整体看问题,不要沉溺于细节。在复杂的问题中,学会按问题的特征和难易度等进行分类,从中选取最重要的问题入手,这是一个整体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最后,将分类好的问题进行单纯化或抽象化后按顺序依次解决。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考虑“这个问题最终的结论是什么”,通过整体的分析以后,单纯地进行分类解决。例如,同时观察两种不同种类的树,近看的时候由于细部特征过于明显,会导致思维混乱。但是,如果在保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观察两棵树,看到的不是它们的细节,而是两棵树大的形状特征。因此,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有从整体上看问题,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而不是细节。如果从树最本质的造型特征来分析问题,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但如果急于观察树的局部特征和要素,是很难有效解决问题的。虽然“地头力”的思维训练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但是通过反复的练习形成一种习惯,是能够实现思维转换的,这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经之路。

4结语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创造力的竞争人才,这也是符合我国人才教育培养的目标。教育界虽然一直在强调要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但这不应仅仅只是一个目标,应该有较为具体的、实用的教育方案和训练方法。因此,笔者认为设计出一个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方案是现阶段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更是设计专业要重点研究的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转换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养成“地头力”的思维习惯,学会从结果出发去考虑问题,从整体看问题,并把问题单纯化的能力,通过在教学上反复地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

猜你喜欢

独创性创造性要素
论非独创性数据库的邻接权保护模式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试论我国作品独创性的司法认定标准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