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唱法、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融合的多元化大繁荣

2014-05-26刘蕊

艺术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通俗美声唱法唱法

)摘要:流行唱法、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是我国声乐表演的三种形式,虽然三种唱法有许多的不同之处,但在本质上还是“志同道合”的,所以他们的融合是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也是声乐发展的必然,提高了歌曲驾驭的能力与艺术欣赏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也满足了听众对音乐多样化的需求,是应该大力弘扬的。

关键词:三种唱法;跨界;融合;多元化对于传统教学来讲,流行唱法与美声、民族唱法是三种截然不同的唱法,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欣赏需要,近些年声乐飞速发展,民族、美声与流行唱法以及多种形式的跨界融合越来越多,声乐界呈现一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1美声、民族、流行唱法各自的含义及特点

1.1通俗唱法的含义及特点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唱法之间具有共同的本质各自又有特点,可谓“志同道合”。首先说通俗,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唱法特点是完全用真声唱,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强调激情和感染力。

1.2民族唱法的含义及特点

民族唱法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民族唱法包括中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民族唱法的主要特点是,口咽腔的着力点比较靠前,以口腔共鳴为主也掺入头腔共鸣;咬字清晰,字声融洽;声音色调明亮,音色甜润;气息运用灵活;以真声为主。

1.3美声唱法的含义及特点

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 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运用好美声唱法还包括以下几个原则:(1)美声唱法有声部之分。(2)美声唱法要求声区统一。(3)美声唱法要求母音一致、吐字清楚。(4)美声唱法要求声音连贯。(5)美声唱法要求声情并茂。

2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融合

2.1通俗与各唱法及元素的融合

(1)通俗编曲的多元化。在流行乐坛随之应运而生了很多跨界歌手,他们有新的演唱风格,新的乐曲编配,让听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听众的听觉世界更加的丰富。比如最早的轮回乐队前主唱吴彤,改编的一曲《烽火扬州路》以金戈铁马的大气磅礴之势在中国摇滚史上掀开了民族化摇滚的新一页,使乐队在当时众多的摇滚乐队中脱颖而出。吴彤以他所特有苍劲高昂的嗓音,以及对各种民族管乐器的具有开拓性的演奏,使他与“轮回”乐队成为民族化摇滚音乐的代表并深受广大乐迷的喜爱。(2)通俗唱法与佛教音乐的融合。以萨顶顶为代表,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首届通俗唱法本科,有着深厚扎实的学院派背景。2007年全新的萨顶顶以《万物生》再次走红。以独具民族特色的服装及具藏传佛教色彩的音乐风格而著名,被誉为“梵音天后”。独一无二的风格极负辨识度的嗓音,融合电音舞曲把中国古典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乐器和东方独特神秘主义舞蹈,用民族原生态般演绎。她开创了中国流行乐坛一个崭新的领域,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洗礼,但又不缺乏时尚与流行。

2.2民族与各唱法的融合

(1)民通唱法。所谓“民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唱法,它既有民族唱法的风味,又有通俗唱法的方法,是半民半通、即民又通的一种新风格。是介于民族唱法与流行通俗之间的一种“跨界”式唱法。代表人物谭晶。她是中国当代歌坛开创以民族、通俗、美声三种唱法融为一体的跨界演唱风格歌唱家。她的歌声创造性地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和舞台剧融合在一起,为中国民族歌剧和本土音乐剧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2)民美唱法。所谓“民美”,就是调整民族与美声的发声位置,调整发声的咬字位置,在民族唱法中融入美声的发声技巧。以宋祖英为代表,中国民族唱法高音歌唱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团长,代表作:《小背篓》《辣妹子》《兵哥哥》《好日子》《越来越好》《大地飞歌》《美丽心情》等等。她的音色甜美、纯净、亲切、有穿透力,同时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3美声与各唱法的融合

美声作为严肃而庄重的音乐在近些年也不甘于演唱曲目的限制和单一的演出形式,也做出了许多创新和大胆的革新。“跨界美声”,主要是指美声唱法与其他另一种唱法的相互交融或者转化,借鉴并融合其他唱法而形成的新的演唱风格。在演唱方法上要比古典美声更加自由。首先是以廖昌永为代表人物的“中国式美声”。廖昌永,是目前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的极少数杰出的中国歌唱家之一。由于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作为“教育家”的他与学生经常做的“试验”就是开拓民族声乐与美声的边界。他的最新演唱会上演唱许多跨界歌曲,比如《绿叶对根的情谊》《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还有莎拉布莱曼和安德鲁波切利,则将古典美声与流行歌唱完美的融为一体。安德鲁波切利的《告别时刻》集通俗和美声唱法于一体,清晰自然的吐字和咬字,声音的自然过渡,轻松的高音,加上优美的旋律,倾倒了全世界的歌迷。

3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融合的优势

三种唱法的繁荣促使他们向多元、跨界的方向去发展,也促使中西方文化、音乐之间的合作与互补,这是一种潮流,大势所趋。但在多元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后,一定要警惕那些粗制滥造、粗俗下流的音乐,这样才能保证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质量,才能真正起到陶冶人们情操和引导人们前进方向的作用。参考文献:

[1] 金铁霖.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M].郑州:黄河音像出版社,1989.

[2] 李毅梅.论西洋唱法与中国传统唱法的优势互补[J].山西大学,2007.

[3] 李强.浅谈西洋唱法在民歌中的作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4] 张文敏.中国民族声乐对美声唱法的借鉴[J].文学与艺术,2006(10).

[5] 王远.从艺术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J].艺术百家,2010(2).

[6] 郑宝华.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2005(1).作者简介:刘蕊(1979—),女,山东潍坊人,河北大学艺术学2007级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基础理论。

猜你喜欢

通俗美声唱法唱法
Sumo Wrestling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浅析摇滚唱法中的“撕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