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塑灵魂之所在
2014-05-26梅杨翩
梅杨翩
摘要:彩塑是一门独特的造型艺术,历史颇为悠久,并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彩塑创作的造型法则,彩塑传神与否是艺术家们对创作的基本追求。传神是彩塑的灵魂,在彩塑创作中,彩塑家始终以传神为主线来指导创作过程。
关键词:彩塑;灵魂;传神;以形写神0引言
彩塑是一门独特的造型艺术,历史颇为悠久,并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漫漫彩塑发展历程中,在历代彩塑们的传承之下,发挥着巨大的艺术魅力。优秀的彩塑作品是造型与彩绘的完美统一体。从淳朴生动的民间彩塑泥人到历代石窟彩塑以及庙宇彩塑,有很多不朽的传奇。纵观整个彩塑的发展历史,彩塑这门独特的艺术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出夺目的光芒。而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彩塑形象,极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因此,彩塑是依靠艺术形象的造型和神态来表达创作者思想感情的,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作品,是每个彩塑艺术家的衡量创作成败的标准。那么传神始终是彩塑的一道生命线。不传神的彩塑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难以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1传神的发展渊源
传神一直贯穿于中国整个的美术发展史中,“以形写神”被历代的艺术家们所推崇,首先提出传神论的是东晋著名的画家顾恺之,其人物画重视神的刻画与表现。例如,在《晋书》中的《顾恺之传》中记载:“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顾恺之的美学思想开始为历代传承,主张传神达意,神为先、形次之,要求形神关系的高度统一。主张传神论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南齐谢赫,在他所著《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六法首要之一气韵生动,主张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品格、风貌等。本身就是顾恺之的传神美学思想进一步的深化和补充。再后来唐张彦远等许多名家都对传神论提出了颇有精辟的见解。传神不仅在绘画中是主旨,也是彩塑创作的生命。
2传神在彩塑中的重要性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彩塑创作的造型法则,彩塑传神与否是艺术家们对创作的基本追求。形是外在的,是指形体、结构、体积等,神是内在的,是人物的内涵、心理、精神气质等。形神是和谐的统一体,形是神的基础,没有形不存在神。神是形的实质,塑造形是为了表达其神。彩塑作为三维空间立体艺术,只有传神才能使艺术形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彩塑形象的神韵生动的造型,要求做到不求形似,只求身心意会、神到则已。可见传神在彩塑创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神使其更富艺术感染力、震撼力,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例如,无锡惠山彩塑喻湘莲大师,创作的彩塑,人物表情丰富,形态逼真,色彩绚丽,色彩与造型相互结合融洽和谐(图1)。把儿童的天真活泼、憨态可掬、充满童趣的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传神在彩塑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图1图23彩塑如何传神
(1)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一切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敏锐的观察力是彩塑创作的基本条件。观察力是人们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知觉过程,并能迅速地把握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是艺术家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生活中捕捉灵感、灵感的体现是艺术创作的来源。例如,天津泥人张彩塑创始人张明山,捏制出的彩塑泥人栩栩如生、造型逼真。他心灵手巧,富于想象,常常深入不同职业的阶层当中,去了解和体会人们的心态和性格,注意人物神态的刻画,所以才使得作品传神入化,深入民心。《吹糖人》是他的作品,把一个吹糖人的老者塑造得惟妙惟肖,非常逼真,人物高度写实和概括(图2)。从张明山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的源泉。创作者根据生活来搜集素材,经过进行典型化的概括塑造,来创作出形神兼备的彩塑。因此,彩塑是一门需要观察起始的艺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采用多视点、立体的观察来进行揣摩艺术原型,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彩塑艺术家们要通过观察生活来捕捉灵感,为创作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打好坚实的基础。
图3图4(2)过硬的造型能力。造型能力是彩塑创作者最基本的能力,艺术典型的塑造需要以造型为先决条件。造型能力包括能准确地塑造形象的结构、体积、比例关系、动态、空间等。应该着重训练透视状态下事物的结构和体态特征。在彩塑创作中,只有掌握过硬的造型能力才能做到得心应手,通过造型基本功的训练才能做到“应物象形”,达到最终的“以形写神”,达到传神的目的。例如,山西晋源圣母殿的彩塑仕女像(图3)。把各种动态的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体现了彩塑家高超的写实技艺。这些彩塑形态逼,造型准确,结构比例把握到位,再现了真实的宋代社会生活。相传彩塑家们为了创作仕女像,找真人进行观察写生。因而造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才使得仕女像妩媚优雅,神韵十足。
图5图6(3)眼睛细致微妙的塑造。艺术大师达·芬奇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说眼睛是可以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甚至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微妙感情,都能用眼神表达出来。人的心理状态是从眼神的微妙变化中得到表露。在人物彩塑中,要传神必须画好眼睛,眼睛塑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是否传神。因此,眼睛最能使形象传神,必须塑造的细腻逼真、生动自然,才能展现人物的精神气韵,充满生命活力。在彩塑创作中,创作者往往最后集中精力来点睛,可见眼睛作为人情感表达的传送带,来传递人物的表情和心理。例如,灵岩寺的宋代所塑四十尊罗汉像(图4),罗汉以形写神、以神表情、形神合一。对人物的性格刻画细腻、写实逼真。每尊罗汉像尤为重视眼睛的塑造,重视眼神的微妙表達。通过眼神的不同来反映出罗汉
的内心世界。作品真实生动,更接近生活。1987年,贺敬之来灵岩参观千佛殿后写下了“传神何妨真画神,神来之笔为写人。灵岩四十罗汉像,个个唤起可谈心”的诗句。刘海粟先生来灵岩观后,挥笔写下“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称赞。由此可见,塑造眼睛是彩塑传神的重中之重。
(4)巧妙运用概括提炼、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概括提炼、夸张变形作为彩塑最重要的形式语言,一直也贯穿整个创作的始终。概括提炼是对自然形象从审美的角度,将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美感因素进行提炼和归纳,是艺术典型化的过程。夸张变形则是在概括提炼基础之上,对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有目的突出和强化,从而把握大的对象生动性。在彩塑中适当运用概括提炼、夸张变形,能使艺术形象高度的典型化,并能突出最本质的特征。但是这些艺术手法要服从于表现对象的要求,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必须符合美的规律,要服从于作品主题的表现,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使彩塑作品更生动、更传神。例如,无锡惠山彩塑——大阿福(图5),就采用洗练概括、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阿福形象,儿童的头部进行夸张,适当的夸大。忽略局部的细节,注意整体感。用大胆概括、夸张变形的手法使阿福的形象更富有美感和生命力。
(5)正确处理塑造与彩绘的关系。彩塑是三维空间立体塑造和色彩图案完美的结合。塑造是彩塑造型的基础,彩绘则是彩塑作品的点睛之笔。精致绚丽的彩绘图案与生动自然的造型相互结合才是优秀的作品。无论是艺术形象塑造的再完美,绘制图案太粗糙色彩搭配不和谐,或者是彩绘图案非常细致,在泥塑的塑造上造型不准、缺乏体积感、呆板毫无生机。那么创作的彩塑作品都是失败的,不完美的。由此看出,塑造是彩塑的基础,彩绘可以使彩塑锦上添花。塑与彩的关系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彩塑作品要想达到富有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效果,塑与彩的有机结合是关键。处理好塑与彩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彩塑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塑与彩的表现运用直接影响到彩塑是否生动传神。例如,敦煌石窟彩塑(图6),彩塑历史上最光辉的篇章,敦煌彩塑人物大多数以佛教题材的人物为主,造型逼真写实生动,彩绘富丽堂皇、熟练地运用配色原理,各种颜色交替搭配,使彩塑色彩对比强烈、个性鲜明,使彩塑作品达到了塑与彩的完美契合。
(6)提高彩塑艺术家的文化修养。艺术创作本身就是创作主体抒发情感,表达自我,体现其智慧和修養的过程。文化修养包括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两个部分。能帮助艺术家从整体上提高创作的境界。思想修养包括艺术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知识等。而艺术修养包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精湛的专业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等。艺术创作是创作主体与客观世界心灵碰撞的产物。一位彩塑艺术家不懂生活,不会观察生活,不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创作将是空洞乏味的,因为事物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相互联系产生的。因此,彩塑家要创作出栩栩如生、传神写照的优秀作品,不仅需要专业技巧,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
4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传神是彩塑的灵魂,在彩塑创作中,艺术家时刻以传神为主线,把握和塑造外形,通过形的准确严谨的塑造,反映出艺术形象内在的心理特征、精神面貌以及情绪起伏的波动等等。彩塑中的传神自始至终是彩塑创作过程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传神一直指导着彩塑创作的实践活动,彩塑灵魂之所在,在于传神。参考文献:
[1] 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2] 徐华铛.中国彩塑泥人[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 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4] 王家斌.中国雕塑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