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
2014-05-26易芳
易芳
中小企业融资难。这几个字已经成为固有组合专用词语,在搜索引擎页面栏输入的话,会直接蹦出一系列的关系热词。由这几个字组成的这个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已经被提出了很多年,也被热议了很多年,相关政策也跟随了很多年,但是几年下来,问题却依然没有获得真正解决。
在新一届政府的第一届全国两会到来之际,这个在历年两会期间被多次提及的问题,当然也同样受到最大的实体经济——纺织行业代表的关注。
老问题的新演变
数据显示,在我国企业总数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9%,对我国的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开发。“十二五”规划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战略重点,这其中离不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进而离不开一个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健全有效的金融体系支持。
然而,长期以来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融资难题,不仅没有得到完全地解决,而且问题依旧突出。特别是在新的经营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难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随着货币政策取向由宽松转向稳健,银根逐步收紧,融资难由以前主要体现为市场难、订单难转变为主要是资金难;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融资难由以前的主要体现为政策难转变为产品难、落地难;随着债券、证券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开放和扶持,融资难由以前主要体现为中小企业难演变为小微企业融资难;加之融资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前主要体现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现在更集中反映为中小企业“融资贵”。
来自纺织行业的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就曾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长期以来金融资源向大中型企业集聚,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多家银行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50%,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总成本达13%左右。更有部分银行通过变相收取管理费、咨询费、额度设立费、贷款承诺费、贷款安排费、风险保证金等,还有部分银行要求将贷款额的部分用于购买银行指定的金融理财产品等,变相增加贷款成本。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即使能贷到款,也无力承担。这在无形中留下了金融市场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被其他一些合法非主流金融机构和社会民间资本所利用。
大量中小企业难以得到银行的支持,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依赖处于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数据表明,银行的短期贷款中,中小企业只占不到20%。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金融系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经做了不少努力,但真正形成特色、产生规模效益的并不多。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审批效率方面均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据全国工商联一项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民营中小企业表示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全国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在过去3年中有近62.3%通过民间借贷的形式进行融资。
邱继宝希望国家应当尽快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抓紧建立政策性国家中小企业银行,通过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技术援助等手段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将优惠措施向一些前景好、可持续发展性强的优质资产倾斜。同时,对民营银行的设立可以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和资金来源,限定其服务对象与合理的利率上限,并且与其他的金融机构共同建立起多样化、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途径,从而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达到“解决当前、立足未来”的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的提案则建议:望政策为实体经济减压。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实体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她希望国家能够优化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在像纺织企业在融资难、税负过高等方面出台一些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
首先要在税收政策上向小微企业倾斜;同时地方政府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扶持和宽松的环境,如创业期内免收税费、提供无抵押担保贷款等,从而降低小微企业运行成本,促其发展、带动就业。全国人大代表、波司登集团董事长高德康建议政府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永正制衣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正曾经在提案中建议:缓解中小企业资金难。一是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中小银行。二是加快非公有制金融机构的发展,允许社区银行与民间银行试点,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使民间游资的流通规范化、合法化。
共同探讨解决之道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曾在两会中提交《关于对小企业贷款实行定向宽松政策的提案》。当中指出,为确保中小微型企业这一弱势群体能顺利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有必要对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实行定向宽松政策,从规模和资金上给予保证,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案建议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规模应定向宽松,即监管部门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监控时,应鼓励其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投入,并将中小微型企业贷款规模不计算在监控的总规模或贷存比之内。同时,扩大商业银行中小微型企业金融债的发行规模,增强其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刘迎霞建议创新机制,引导投资基金进入初创时期的小微企业。同时,中央财政安排的5年150亿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要尽快确定重点方向,明确运作细则,从近期看要依据轻重缓急区别对待,从长远看则应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银行利润逐年攀升,中小企业融资却越来越难。在目前由央行确定存贷款利率的情况下,为保证银行的赢利状况,存贷款利差维持了较高的水平。而银行对大企业放款成本低、收益高,对中小企业放款成本高、收益低,因此对企业贷款条件标准多以大中型企业为对象制定,小企业能达标的极少。长期利率管制维持了银行业的垄断利润,造成银行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动力不足。因此,全国人大代表、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如成建议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让中小企业贷款成为银行资产业务的增长点。
多行业专家纷纷指出,针对制约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结症及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应当做到内外兼修、多管齐下,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系统化治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在今年两会来临之际,盼望实体经济回归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之中,能否更好地解决实体经济行业中最大占比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必然将成为实体经济振兴的关键一步。因此,这一着棋在我国这一轮经济调整的棋局之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也相信越来越多越来越有份量的来自纺织行业的声音,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