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拓创新 再接再厉为“三农”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重庆扶贫开发成果、探索与展望

2014-05-25张勤重庆市扶贫开发办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4年6期
关键词:区县贫困村三农

文/张勤 图/重庆市扶贫开发办

开拓创新 再接再厉为“三农”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重庆扶贫开发成果、探索与展望

文/张勤 图/重庆市扶贫开发办

重庆市社会扶贫工作座谈会暨首个“扶贫日”捐赠仪式

核心提示:国务院决定从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第一个“扶贫日”到来之际,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庆市扶贫办以全国设立首个“扶贫日”为契机,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在全市营造出关心支持扶贫开发的良好社会氛围。

重庆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有1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县(其中12个区县纳入国家武陵山、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4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区县,15个非重点区县(含万盛经开区)有扶贫开发任务。

实用技术培训

柑橘产业基地

辣椒扶贫产业

重庆扶贫工作走过了艰辛而光荣的岁月。2011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013年农村扶贫对象减至165.3万人,18个重点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09元,增幅高于全国水平。这几年,重庆市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扶贫资金监管、雨露计划等多项举措开展扶贫工作,并组织动员包括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个人等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在全国首创了“集团帮扶”模式,还将重点区县的党政领导干部的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绩考核范畴,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重庆的扶贫开发工作也迎来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期待。在此,我们将进一步了解重庆市扶贫工作的开展与成果,重点与亮点,难点与思考,规划与未来。

水利部定点帮扶座谈会

绩效篇

“五大成效”彰显全市扶贫开发丰收果实

重庆贫困人口多,扶贫难度大,占全市人口近2/3的广大农村,特别是渝东南和三峡库区农村还较为落后和贫困。2007年,重庆正式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首次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突出的二元经济现状是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扶危济困不仅仅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在打破城乡二元分隔的进程中也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市人大、市政协倾情支持,各级各方面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市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大幅减少。

全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直辖之初的366万下降到2011年的20万人,减幅95%,比全国平均减幅高15个百分点,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执行新的扶贫标准后,2013年全市农村扶贫对象减少至165.3万人,较2011年减少18.2%。

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显著增加。

2013年,18个重点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09元,是2000年的5.2倍,较2012年增长18.2%,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4个百分点。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17个重点区县开通高速公路,城口县建成快速通道,新修和改造公路15万公里,实现乡乡通畅、村村通达。农村饮水困难农户比重由2001年的58.4%下降20%。完成扶贫搬迁78万人,改造农村危房33.8万户,新建巴渝新居20万户,建成农民新村1800个。

贫困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加强。完成农村中小学D类危旧房改造,建成2000多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贫困地区9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卫生室配备率达100%,广播、电视、电话综合覆盖率达96%,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0%以上,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重点区县经济实力迅速提升。

2013年,18个重点区县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086元、人均一般预算收入2072元,分别是2000年的8.1倍、13.9倍,增幅均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

改造后的乡村公路

措施篇

“六项措施”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精神

17年前,中央向刚刚直辖的重庆交办了“四件大事”——三峡库区移民、老工业基地改造、农村扶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庆的扶贫工作者,正是背负这样的重托上路的。

在2014年2月27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在讲话中指出:“要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重庆的扶贫工作者,正是面临着这样的大考负重前行。

伟大的实践,需要强大的策略作为支撑。重庆市扶贫系统全体同志肩负重要使命,以建设五大功能区和武陵山、秦巴山两大扶贫示范区为主要任务,面对难题,开动脑筋与智慧,凝心聚力、积极作为,重点工作稳步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明显。

措施一:领会精神坚定信念决心

干扶贫工作,要深刻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在各个历史阶段,全市扶贫系统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方针行动,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及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重庆的扶贫工作者把学习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市委书记孙政才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两个《意见》精神上来。为了深入领会中央和市委的精神,扶贫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培训,重庆市扶贫系统干部职工,坚定了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心。

措施二:整合资金形成强大动力

2014年3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集中力量开展扶贫攻坚的意见》,提出6个方面23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整合45个市级部门和单位力量,每年投入财政资金650亿元,集中力量开展扶贫攻坚,充分展现了资金整合的大力度。

扶贫工作,资金先行。近年来,重庆市扶贫办通过整合财政专项和行业部门资金,争取国家投入,引导社会、群众投入等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把整合资金投入作为打响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强大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及时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二是大力整合行业部门资金。发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的职能作用,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三是积极筹集社会扶贫资金。助推贫困区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引导社会团体、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资助贫困家庭子女读大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等。

措施三:建档立卡实现精准扶贫

建档立卡工作抓得好不好,贫困人口找得准不准,直接影响到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是实施精准扶贫开发的第一基础工作。2013年年底以来,重庆市坚持“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做到扶贫开发到村到户与区域发展相结合,扶贫措施与贫困人口识别相结合,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工作。

措施四:驻村扶贫推进一线工作

去年,为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重庆市从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选派140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新启动的140个整村扶贫首批驻村扶贫特派员。特派员35岁以下,熟悉“三农”工作,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首批每个区县选派10人。特派员挂任贫困村所在乡镇党委副书记或副乡镇长,任期2年,专职负责推进所驻村整村脱贫工作。一年来,驻村扶贫特派员快速转变角色,整合各方资源,推进整村扶贫,落实到人到户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发展骨干增收产业,有效助推贫困村脱贫致富。

大力建设公共服务中心

重庆市扶贫办第四支部与丰都县双凤山村召开结对共建会议

2014年,在选派驻村特派员的基础上,按照中央和市委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的要求,以整村扶贫为平台,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解决突出问题、促进贫困村脱贫为重点,选派干部组建驻村工作队组,进驻2012年、2013年、2014年启动的834个整村扶贫村。驻村工作队组通过宣传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协助制定落实整村扶贫规划,帮助贫困村早日实现“七有四通三解决”脱贫目标。目前,已初步建成以大学生村官为基础,扶贫特派员为主体,大学生扶贫志愿者和扶贫挂职干部为补充的驻村帮扶体系。

扶贫特派员的选派使得一线工作更加开展有力。一方面,利于扶贫工作力量的整合和工作统筹;另一方面,让干部到基层一线处理解决问题,提升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丰富干部的基层工作经验;此外,优化了乡镇领导班子结构,为乡镇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措施五:社会扶贫平台建设有力

2014年10月1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鸣在全市社会扶贫工作座谈会暨首个“扶贫日”捐赠活动上表示:“市委书记孙政才,市长黄奇帆高度重视社会扶贫,要求必须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确保贫困地区与全市实现同步小康,共享改革成果。”

在首个“扶贫日”系列捐赠活动中,全市共募集社会资金9.24亿元。当前,重庆市仍有165.3万贫困人口,近2000个贫困村,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扶贫开发工作要攻克的“硬骨头”。近年来,重庆市共筹集社会资金165亿元,为贫困区县引进项目两万多个,对贫困地区帮助巨大。营造氛围、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完善制度体系,让全社会参与到扶贫济困中来,形成人心向善的良好氛围,就是全市扶贫系统的重要工作。重庆市扶贫系统将继续以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市级扶贫集团对口帮扶为平台,通过争取投入、对口帮扶、招商引资、项目合作、人才交流等形式,聚集力量,形成社会扶贫合力。

措施六:金融扶贫创新富民举措

贷款难、贷款贵,缺乏发展资金,是多年制约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最突出问题。近年来,重庆市扶贫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将金融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贫困地区金融需求,以创新金融扶贫新机制为切入点,着力畅通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贫困农户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表现在:加强银企合作,引导200多亿元金融资金支持扶贫开发;创新扶贫小额金融机制,建立符合贫困地区特点的金融体系;创新监管机制,不断提高互助资金质量和效益等方面。

加强金融扶贫力度

山东·重庆扶贫协作座谈会暨经贸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重庆市扶贫办主任刘戈新(右二)慰问贫困户

金融扶贫,被誉为富民工程。在全国的扶贫工作中,金融扶贫的开展越来越有力。通过金融扶贫,推动了扶贫攻坚工程的开展,解决农民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随着放大扶贫资金效益,做大做强了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贫困地区、贫困农牧民增收致富步伐。

重庆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7部委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计划三年内安排55亿元资金支持黔江区、云阳县、巫山县等3区县“金融扶贫示范区(县)”建设,其中黔江区33亿元、云阳县12亿元、巫溪县10亿元。黔江、云阳、巫山,前者属于重庆市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后两者属于渝东北三峡库区,扶贫任务都较重。在扶贫开发中,它们在金融办统筹下,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地方发展战略,加大信贷投放,确保全区(县)各项贷款增速高涨,大力推进了扶贫工作的展开。

2014年以来,重庆市在金融扶贫方面着力寻求突破,力求把金融扶贫作为解决贫困群众实际困难,助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创新举措。例如:一是引导和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增加贫困区县信贷投放;二是加大贫困村互助资金社试点力度,在32个区县,1327个贫困村开展试点工作;提高财政扶贫资金注入比重,让更多贫困户通过互助资金借款,参与产业发展;三是在开县、忠县、黔江区、石柱县、江津区5个区县开展扶贫小额保险试点,为贫困户提供意外风险保障;四是完善互助资金风险监控机制,探索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建立市、区县两级财政资金风险预备金制度,控制互助资金呆坏帐。

保障篇

“四个机制创新”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2014年8月,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3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中,重庆市再次被评为A级,得分列全国第一,获得国家绩效考评奖励资金7000万元,扶贫成效奖励资金2724万。从2008年以来,重庆市已连续6年获此殊荣,累计获得奖励资金1.9亿元。这充分体现了在扶贫工作中,重庆市扶贫部门和财政部门坚持从创新机制入手,不断提高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科学化水平。

这只是重庆市扶贫工作创新机制的一个小的方面。市扶贫办在总结经验与成果,分辨不足与难题之后,近期开展四个方面机制创新,为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建立更加精准高效的扶贫工作新机制,为扶贫开发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创新“到人到户”机制

强化瞄准,创新到人到户机制,解决指向不准的问题。一是精准识别。逐村逐户对扶贫对象进行识别,建档立卡,实现信息化管理。二是针对性扶持。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中,确定贫困人口搬迁不能低于30%的比例,并纳入对区县的工作考核。在落实市级每人8000元补助标准基础上,对贫困搬迁户予以重点倾斜。对贫困搬迁户建房和发展扶贫产业贷款,给予扶贫小额贷款贴息,解决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资金难题。三是动态管理。做到脱贫一户,销号一户,以便集中有限资源解决重点贫困问题。

创新“投入”机制

做大总量,创新投入机制,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是引导金融资源。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的信贷总量持续增长。逐步建成规范的社区信用合作组织。通过扶贫小额贷款、股权投资等手段定向支持贫困农户发展产业。为贫困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组织、扶贫龙头企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二是整合行业资源。借助行业部门力量,启动实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十项工作,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三是调动社会资源。深化中央国家机关定点帮扶、渝鲁东西扶贫协作,强化市级扶贫集团对口帮扶、“圈翼”帮扶机制,落实“一圈”区县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1%对口支持“两翼”区县,其中50%以上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利用税收调节、项目支持等手段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扶贫。

创新“分配使用”机制

提升效率,创新分配使用机制,解决效率不高的问题。一是坚持财权与事权匹配。进一步明晰市、区县、乡镇和村四级在扶贫资金管理的责、权、利。二是坚持分配与绩效挂钩。完善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探索以奖代补等资金分配办法,整村扶贫、连片开发、乡村旅游扶贫、产业扶贫、互助试点等项目实行竞争入围。三是坚持利益与责任均衡。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大户)+贫困户”的深度利益链接机制。四是坚持使用与监管结合。完善“十大”监管制度。推行违规违纪黑名单制度,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采取公开招标采购办法,与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签订协议,购买公共服务,提高监管透明度和公信力。

乡村旅游开村仪式

创新“帮扶”机制

充实力量,创新帮扶机制,解决力量薄弱的问题。一是落实驻村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二是开展结对帮扶。建立党员干部、社会爱心人士与搬迁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让贫困户享受特殊关爱。三是推动志愿帮扶。与市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组织大学生到贫困村任职,鼓励大学生在贫困村创业。深化大学生扶贫志愿者接力服务行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到重点区县贫困村从事为期1至3年的扶贫开发志愿服务工作。

生态移民定居点

蓝图篇

“一二三四”方针谱写扶贫开发新篇章

直辖十多年来,重庆的扶贫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扶贫任务仍十分艰巨,必须当作长期的历史任务对待,持之以恒抓紧抓好。体制创新、投入增长、实施反哺、造血扶贫……重庆市的扶贫开发按照规律进行。下一步,重庆市扶贫开发系统将以贯彻中办25号、市委9号文件精神为主线,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锁定一个工作目标。围绕“减贫36万人,完成450个贫困村整村扶贫、15万人扶贫搬迁、10万人培训转移,武陵山、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取得重要突破”的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突出重点、整合力量,确保不折不扣完成。

抓好两项中心工作。一是建档立卡。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二是驻村工作队组。切实发挥宣传政策、组织动员、摸清底数、制定规划、协助落实、建好班子等作用,使之成为精准扶贫的管道和平台。

打造三大扶贫品牌。一是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与相关部门一道,共同完成年度15万人搬迁任务。高质量完成扶贫部门承担的5万人搬迁任务。二是雨露计划。完善扶贫培训形式和财政补助方式,完成雨露技工培训、扶贫创业培训、农村贫困残疾人培训和扶贫公益培训1.7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8万人。落实贫困户子女读中高职、上大学资助政策。三是扶贫小额贷款。推广开县民丰互助会经验,制定专门针对贫困人口实施的特惠金融政策,力争在全国率先破题。

推进四项重点工作。一是整村整片扶贫。协调推进武陵山、秦巴山片区规划重大项目,开展18个小片区开发绩效评估,推进834个贫困村整村扶贫工作,启动新一轮贫困村扶贫规划编制工作。二是特色产业扶贫。支持区县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草食牲畜等特色扶贫产业,突出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三是社会扶贫。力争全年筹集社会扶贫帮扶资金30亿元。四是扶贫机制体制创新。重点在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贫困区县考核机制、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使用机制、扶贫资金监管机制等方式取得突破,增强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特别是要切实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督促作用,为行业部门和社会各方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搭建平台、搞好服务。

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但扶贫工作更是一项紧迫的工作,需要我们日夜兼程的早日完成它。尤其对于重庆这个最年轻的直辖市,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正如市委书记孙政才说:“重庆虽然是直辖市,但市情比较特殊,扶贫任务重。做好‘三农’工作,首当其冲的,也是绕不开的课题就是扶贫。”结合时代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对推进扶贫开发又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与考验。在这个机遇与考验之下,重庆扶贫开发工作定能开拓开放,再接再厉,迎来胜利跨越,并为做好“三农”工作与重庆市2017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出有力贡献。

猜你喜欢

区县贫困村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