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某县留守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2014-05-25潘秀英邹萍萍

卫生软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慢性病患病率卫生

潘秀英,周 琳,邹萍萍,连 斌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苏北某县留守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潘秀英,周 琳,邹萍萍,连 斌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对苏北某县留守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留守群体慢性病患病率更高,经济困难是影响其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农村留守群体健康水平,提出建立专项资助资金,对留守群体进行系统化管理;提供优惠政策,加强预防保健等对策措施。

留守群体;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截止到2011年底,中国的外出务工人口已达15,863万,留守在家的老人、妻儿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成为农村的特殊群体。近年来,留守群体在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处境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笔者在对调查数据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提高留守群体健康水平提出积极的建议。

1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有关留守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数据源自对苏北某县的228位农民进行的问卷调查,部分数据来自2008年第四次家庭健康调查数据。

采用Epidate 3.1进行统计数据的录入,运用SPSS 18.0、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处理。

2 调查结果

2.1 某县留守群体调查概况

苏北某县共有农业人口125万人,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约45万人,农村留守的儿童达11.2万人,中老年人达30多万。抽样调查数为228人,其中114人为留守者,114人为非留守者;男性122人,女性106人;年龄25岁及以下占15.4%,26~44岁占31.3%,45~59岁占32.9%,60~74岁占18.4%,75~89岁占2.2%;受教育程度,小学占18.0%,初中占38.2%,中专或高中占16.7%,大专及以上占6.6%,其他情况占20.6%。

留守家庭的人员构成:留配偶、老人和小孩在家的占到留守群体调查总数的42%,成为留守家庭的主要构成形式;其他情况占34%;留老人在家的占66%,留小孩在家的占55%。

2.2 留守群体与非留守群体对比情况

2.2.1 经济来源构成状况

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构成比的数据显示,留守群体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务农收入,占44.74%,其次为外出打工收入,政府救济或补贴发放比非留守群体高0.89%;非留守群体在个体经营收入中明显高于留守群体,占到42.98%,成为其主要的经济来源,其次为务农收入,见表1。留守群体和非留守群体的月均消费支出对比情况,见表2。

2.2.2 慢性病患病情况

以被调查者近半年内是否患有慢性病为依据进行调查。数据显示,留守群体没有慢性病的为74人,非留守群体为85人;患有所列举的慢性病的人数,两个群体差异较小,但除了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其他几个病种的患病人数留守群体还是高于非留守群体。慢性病患病率留守群体为35.09%,非留守群体为25.44%,见表3。

2.2.3 自我保健及影响因素情况

自我保健是以被调查者在出现急慢性病症时所采取的通常做法或行动为选择项进行衡量的。调查数据显示,因为经济困难有病忍着的情况留守群体占8.8%,非留守群体占3.9%;自己感觉病情较轻拖着没有及时治疗的情况,非留守群体比留守群体高1.7%;随便拿点药应付的情况占到两个群体的首位,其次为马上到医疗机构进行及时的治疗。

对生病时没有及时就诊的原因进行调查数据显示,留守群体与非留守群体自己感觉病情较轻的成为首因,分别占26.8%和24.1%;对于留守群体,因经济困难的占到15.4%,非留守群体因没时间就诊的占14.5%;因为就诊太贵而没有及时就医的人数中,留守群体比非留守群体多5.3%。

表1 家庭主要经济来源 %

表2 月均消费构成 人

表3 慢性病患病情况 人

3 讨论

3.1 经济困难, 患病时没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经济来源主要是务农和家里外出打工的收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增多,靠土地生存的农民刚能达到自给自足,其他家庭消费支出如医疗、教育等只能靠断断续续的外出打工收入。因为经济困难,加上医药费高,留守群体在生病时常常选择拖着不去诊治或是随便拿点药应付,对病情的好转帮助不大。在2008年的第四次家庭健康调查中,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构成中疾病或损伤占37.8%,对于留守群体这个比例只高不低。因为遇到大病或常年慢性病缠身,医疗药品费用成为家庭的主要消费支出,使得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会变得更加拮据。

3.2 因行动不便,疾病得不到及时诊治

调查中,25%的留守家庭由老人和小孩构成。一方面,由于潜在供养照料人数的减少,老人和孩子缺乏及时有效的照顾,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健康状况恶化;另一方面,老人和孩子受身体条件的限制,行动不是很方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疾病的诊治。另外,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留守家庭没有什么机动性较强的交通工具,加之离交通干道较远,交通不便也耽误了疾病的诊治。

3.3 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增加了医疗消费的负担

调查中慢性病病种前三位与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的慢性病患病率排序基本吻合,留守群体慢性病的患病率为35.09%,留守群体患病率明显高于2008年第四次家庭健康调查中按照人数计算慢性病患病率的15.7%,患病率较高。在江西省的一次留守老人医疗服务的需求与利用现状的调查中,留守老人两周内患病人数占总人数的57.52%,高于非留守老人的48.76%;留守老人千人口的卧床天数为247.83 d,慢性病患病率为323.91‰,远远高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中的190天和123.3‰,更远远高于农村地区的平均值169 d和120.5‰[1]。慢性病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严重影响了劳动生产力。此外,慢性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用药和定期检查,无疑增加了留守群体的医疗消费支出,致使部分患者对于疾病抱着忍耐和拖着的态度,降低了生命质量。

4 建议

4.1 建立专项资助资金,对留守群体进行系统化管理

我国城乡卫生资源的分布情况是20%的城镇人口占有了80%的卫生资源,80%的农村人口只占有20%的卫生资源,留守群体作为农村居民这一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其占有的卫生资源更是甚少,这就需要政府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农村留守群体的医疗保健水平。为此,建立专项的医疗资金是首要举措,其帮扶对象可以是包括留守群体在内的弱势群体,以居民健康卡为平台,对这些群体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如以健康卡上的内容为凭证,就医报销的比例较其他人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定期认真核实健康卡上的信息,多与这些弱势群体沟通等。同时,社保、卫生和财政等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合作,保证专项资金真正的做到为民所需、为民所用、专款专用,并加强部门之间和各个环节的监督,杜绝各种违法行为。

4.2 做好农村预防保健工作

通过各种形式为留守群体提供优惠政策,除了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外,还可以进行免费的体检,而不仅仅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享有此政策。此外,对村民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如进行高血压、胃肠炎、关节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知识的普及;常见病、多发病预防;围产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新生儿的保健知识;儿童卫生保健知识等。建立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看护小组,医务人员对各自负责的小组进行定期的探望。

总之,农村留守群体的医疗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更需要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解决留守群体最急切的健康问题,保证国民整体的健康水平。

[1] 苏锦英.农村留守老人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本文编辑:邹 钰)

R193.4

B

1003-2800(2014)01-0041-02

2013-07-29

潘秀英(1987-),女,山东青岛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卫生政策分析、医院管理方面的研究。

连 斌(1962-),男,江西南昌人,教授,主要从事医院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慢性病患病率卫生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卫生歌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