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批评语言学及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现状调查

2014-05-25焦俊峰

关键词:批评性语料外语教学

焦俊峰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33)

国内批评语言学及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现状调查

焦俊峰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33)

本文以1995-2013年间,国内9种外语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批评语言学及批评话语分析论文为材料,采用统计与文本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发现相关论文的增长趋势、分布特征和研究重心的变化,分析了论文的方法特征和内容,对本领域近20年来的研究状况做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

批评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由Fowler等[1]于1979年在《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首次创立;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由Fairclough[2]于1989年在其著作《Language and Power》中首次提出,后者继承了批评语言学的“批评”理念,采用“话语”的提法,并发展了具体的分析模式。批评语言学及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在英国和荷兰为首的欧洲国家发展蓬勃。如上所述,由于批评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基于共同的哲学基础——批评哲学,并在时间上存在继承关系,因此笔者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考察。批评语言学在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学界一般以陈中竺[3]在《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上发表的论文《批评语言学述评》作为这一研究的发端,其后,开始先后出现关于批评语言学及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论文[4-8]。本文对国内1995-2013年间批评语言学及批评话语分析学术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从研究趋势、研究内容与方法等维度梳理了近20年间论文发表情况,总结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特征,以期为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论文发表的总体情况

本文选取了国内9种外语类核心期刊,采用关键词法检索中国知网在1995-2013年间发表的有关于“批评语言学及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论文,得到论文约100篇,其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过去近20年间9种外语核心期刊发表批评语言学及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论文数量统计 篇

二、国内研究的趋势特征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国内批评语言学及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论文数量呈阶段性和曲折性增长的特征

前11年(1995-2005)9种核心期刊刊登了22篇相关文章,占总数的22%。而后近10年(2006-2013)间,这些期刊共刊登了78篇相关文章,占了78%,其中2007年开始显著增加,到了2008年达到了高峰,有19篇,其后有所回落,2009年减少至12篇,2010年继续减少至5篇,而2011年又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有12篇,此后保持在8篇的水平(见图1)。

图1 1995-2013年间9大外语核心期刊相关文章发表情况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归结为语言的批评视角与传统结构主义视角之间的博弈。20世纪90年代早期,批评语言学及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刚刚传入我国,结构主义语言观仍然占据着国内外语研究的主流,因此,相关论文的数量较少。而随着国外批评性语言研究的深入,以及国外这一研究导向对国内的进一步影响,国内开始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到了这个领域进行研究,产生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二)论文呈期刊汇聚性和作者汇聚性特征

论文数量呈现期刊汇聚性。在9种期刊中,刊登相关论文最多的刊物是《外语与外语教学》(23篇)、《外语学刊》(17篇)和《外语研究》(15篇)(参见图2)。其中《外语与外语教学》在2013年开设了话语研究专栏,2013年第4期的专栏由田海龙教授主持,共刊登了5篇相关论文,该刊在2007-2013年间,除2010年外,每年都有3-5篇相关论文发表。此外,《外语学刊》从2007年开始设立“话语分析”栏目,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该栏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定期邀请专家做主持。

图2 1995-2013年间外语核心期刊发表相关文献总数对比

论文分布还呈作者汇聚性。在所检索到的100篇相关文章中,存在多篇论文由同一作者发表的现象,论文数量较多的作者分别是辛斌(11篇)、田海龙(6篇)、戴炜华(3篇)和丁建新(3篇)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二十年来辛斌教授一直致力于批评语言学及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发表论文多篇;田海龙教授的成果也很多。他们作为教授、博导,主持多项国家级相关研究项目,带领各自的学术团队,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发展。

同时,比较有影响力的论文也均来自上述学者。以“批评语言学”和“批评性话语分析”为关键词,检索论文的被引频次,截至论文完稿时,频次位居前三位的论文各分别有三篇,参见表2。这些论文的作者,除陈中竺以外,辛斌、戴炜华和丁建新均为批评语言学及批评话语分析领域的资深专家,论著颇丰,其中辛斌教授有2篇论文的被引频次都很高。

表2 批评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论文被引频次统计

三、国内研究的类型特征

根据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所检索到的100篇论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类型:

(一)评介型

作为一种起源于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对其原著的评介构成了该领域在国内相关研究的发展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在近20年间,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以《当代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为主,包括《现代外语》、《外国语》和《外语研究》在内的5家核心期刊,共刊登了12本相关著作的书评和1本期刊的评论。这些著作有关于对话语认识的,如《话语与权力》[9-10];关于话语分析的,如《分析话语》[11];关于特定话语类型分析的,如《公共话语分析——公共决策中的话语分析》[12];关于对话语分析相关问题探讨的,如《后现代社会中的话语:批评话语分析再思考》[13],还有关于学科前沿和学科新进展的,如《批评应用语言学:批评性概论》[14]、《话语研究新进展》[15]等。此外,施卫华[16]对《批评话语研究》这本期刊的创刊做了述评(见表3)。

表3 批评语言学及批评话语分析专著/期刊评介情况统计

这些评介往往采用著作(或期刊)内容与评论相结合的形式,介绍该领域一些理论的起源、性质、原则、方法和进展,可以说给广大的研究者打开了一扇窗。

(二)综述型

在西方,批评语言学及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发展多年,众多学者进行理论探讨,著书立说,产生了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之初,国内相关领域的论文有很大一部分是综述型的,这些论文又大致可分为宏观综述和微观综述两类。

宏观综述类论文介绍综合性的理论内容。如《批评语言学述评》[3]、《语言、权利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4]、《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17]、《批评话语分析概览》[18]、《批评话语分析:批评与反思》[19]、《话语分析——批评学派的多维视角评析》[20]。此类文章通过综述理论特征,对批评语言学或批评话语分析进行全面地考察,虽然有个别论文采用综述与语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如《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21],但是,以综述为主试图给读者呈现完整的理论面貌是本领域初期阶段此类论文的主要特点。

微观综述类论文往往介绍具体的、局部的问题。这种微观问题,可以是论述理论渊源,如《略论批评语言学的哲学社会背景》[22]、《福柯的权力论与批评性语篇分析》[23]等;也可以是探讨分析或研究方法,如《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24]、《菲尔克劳话语三维模式解读与思考》[25]、《批评话语分析模式探析》[26]、《语料库与批评话语分析》[27]、《趋于质的研究的批评话语分析》[28]等;也可以论述该领域的一个问题,如《话语分析的基础:话语共同体》[29]、《课堂话语研究方法述评》[30]等。

(三)语料分析型

随着国内研究的深入和日渐成熟,语料分析型的论文增多。

一直以来新闻话语备受关注,从分析内容来看,有新闻语篇句式模型分析[31],有倾向性分析[32],有对新闻词汇、及物性和情态的分析[33],以及不同语种的新闻研究,如对汉语电视民生新闻的多模式分析[34]以及俄语政治新闻研究[35]。从分析的方法来看,上述研究大部分采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在收集一定量语料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功能主义语言分析的方法,对相关语言的功能特征,如转述方式、指称与数量描写等,进行量的统计,质的归纳和总结。

政治话语包括政治演讲、政府政策法规和外交层面的政治话语等[36]。吴丹苹等[37]研究了布什总统电台演讲中隐喻的说服功能;曾亚萍[38]分析了奥巴马总统选举获胜演讲的情态、人称代词和语篇功能;窦卫霖等[39]对比分析了中美国家领导人演讲中的互文现象;朱晓敏[40]研究了《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人称代词;钱毓芳等[41]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主题词;李战子等[42]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奥巴马访华的6篇外交评论。此类政治话语分析,也采用功能语言学的分析范式,语料的样本相对新闻样本来讲比较小,用以揭示权力与意识形态在话语中的体现以及对话语的操控。

新的话语类型成为研究内容,2007年以后发表的论文体现了这一特征。如果说新闻、政治话语是批评语言学及批评话语分析领域主流的话,那么以社会关切为本的后现代主义话语分析范式——边缘话语也开始得到关注[43]。傅蓓[44]研究了中国妇女社会性别话语,温仁百[45]研究了大学生手机短信对新话语规范的建构功能。其他主题的话语也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的分析对象(如文学作品),如章汝霖等[46]分析了诺贝尔获奖作品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的语言与权力现象,丁建新等[47]分析了童话叙事中隐性对话;李桔元[48]和赵芃[49]研究了经济法律话语。对非主流话语的批评分析,语料样本也不大,方法比较灵活。其中有对语言特征数量的统计,也有对语言特征如词汇、语法和修辞的分析;或者采用问卷调查,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或透视话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或阐述话语秩序、话语规范。整体而言,此类研究呈现语料多样性和分析方法多样化的特征。

四、对国内研究现状的反思

基于对研究现状的调查发现,以批评语言学为题目的文章多出现在90年代[3-5],随后,批评逐渐转向,从语言学走向了话语学[50],2000年以后,绝大多数论文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研究对象。可见,批评话语分析这一研究范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反思研究现状,笔者也发现了两个问题:

(一)从研究方法看,以语料分析为主的研究所占比例较低

在过去近20年中,相关研究以对著作的引介和理论的综述为主,如对于“批评和反批评”问题的论述,对于与认知理论、语料库语言学等理论结合的跨学科问题的探讨,而以不同话语为语料进行的分析研究比例偏低。

(二)从研究内容看,研究深度存在不足

进入新世纪,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在语料的话语类型(新闻话语、政治话语和课堂、手机、电视、立法等)、话语模式(书面的静态话语,包括图片、声音、手势等的动态多模式话语)和话语语种(英语话语、汉语话语、俄语或英汉对比话语)方面有了较大发展。这是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分析多停留在对某一语言项目进行数量统计和归纳层面,而且,同一类型或模式的话语研究论文篇幅较少,因此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批评话语分析的本质是以批评为理念,通过对话语形式的分析,透视话语中所包涵的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并揭示话语对社会实践的干预过程。展望未来,国内相关研究会呈现更成熟的发展态势:理论研究与语料分析相结合,在理论述介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分析方法和话语类型研究的探索和创新。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问题驱动的研究,应该更多地进行以话语语料为中心的话语分析和阐释。虽然有学者曾质疑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的发展空间,但是,毋庸置疑,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无疑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语料[51]。这将是批评话语分析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1]Fowler R,Hodge B,Kress G,et al.Language and Control[M].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79:1-89.

[2]Fairclough 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Longman,1989:1-15.

[3]陈中竺.批评语言学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21-27.

[4]辛 斌.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J].现代外语,1996(1):21-26.

[5]张延续.批评语言学与大众语篇:对美国新闻周刊的批评性分析[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6):24-27.

[6]田海龙.实践结点研究的批评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3):1-4.

[7]辛 斌.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J].外语研究,2007(6):19-24.

[8]唐丽萍.语料库语言学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作为空间[J].外国语,2011(4):43-49.

[9]吴 鹏.《话语与权力》评介[J].现代外语,2009(3):322-324.

[10]毛浩然,徐赳赳.话语、权力及其操纵:《话语与权力》评述[J].外国语,2009(5):91-95.

[11]武建国.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新成果:Fairclough《分析话语》评介[J].现代外语,2004(3):432-435.

[12]熊丙娟.《公共话语分析:公共决策中的话语分析》评介[J].现代外语,2010(4):427-429.

[13]田海龙.《后现代社会中的话语:批评话语分析再思考》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318-320.

[14]李丽生.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新视野:《批评应用语言学:批评性概论》评介[J].现代外语,2005(1):87-90.

[15]庞继贤,李小坤.《话语研究新进展》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1):77-79.

[16]施卫华.社会的话语动态的视角:《批评话语研究》创刊述评[J].外语研究,2005(1):76-78.

[17]陈忠华,杨春苑,赵明炜.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J].外语学刊,2002(1):82-86.

[18]刘立华.批评话语分析概览[J].外语学刊,2008(3):102-107.

[19]辛 斌.批评话语分析:批评与反思[J].外语学刊,2008(6):63-70.

[20]纪卫宁.话语分析:批判学派的多维视角评析[J].外语学刊,2008(6):76-78.

[21]戴炜华,陈宇呁.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J].外语研究,2004(4):12-16.

[22]辛 斌.略论批评语言学的哲学社会学背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1-3.

[23]辛 斌.福柯的权力论与批评性语篇分析[J].外语学刊,2006(2):1-6.

[24]辛 斌.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J].外国语,2002(6):34-40.

[25]王泽霞,杨 忠.费尔克劳话语三维模式解读与思考[J].外语研究,2008(3):9-12.

[26]李发根,刘 明.批评话语分析模式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8):18-20.

[27]钱毓芳.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198-202.

[28]田海龙.趋于质的研究的批评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4):6-10.

[29]严 明.话语分析的基础:话语共同体[J].外语学刊,2009(4):100-102.

[30]冯江鸿.课堂话语研究方法述评[J].外语研究,2012(5):49-54.

[31]任 芳.新闻语篇句式模型的批评性分析[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2(5):19-23.

[32]宗世海,刘文辉.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被判违宪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分析[J].外语教学,2007(11):11-16.

[33]许丽芹,杜 娟.批评语篇分析视角下的新闻解读[J].外语教学,2009(7):58-61.

[34]唐青叶.电视民生新闻的多模式积极话语分析[J].外语研究,2008(4):15-20.

[35]王金玲.俄语政治新闻语篇的批评分析[J].外语学刊,2009(3):90-93.

[36]尤泽顺,陈建平.政治话语的批判性分析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9):1-4.

[37]吴丹苹,庞继贤.政治语篇中隐喻的说服功能与话语策略: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4):38-43.

[38]曾亚平.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解读奥巴马的总统选举获胜演讲[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2):19-21.

[39]窦卫霖,陈丹红.对中美国家领导人演讲互文性现象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12-15.

[40]朱晓敏.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一):基于语料库的第一人称代词复数考察[J].外语研究,2011(2):73-78.

[41]钱毓芳,田海龙.话语与中国社会变迁: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3):40-43.

[42]李战子,庞超伟.外交评论话语中的语言学因素:以奥巴马访华的6篇述评为例[J].外语研究,2011(4):15-20.

[43]丁建新,沈文静.边缘话语分析: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4):18-21.

[44]傅 蓓.中国妇女社会性别话语识别及其批评性分析:以中国妇女性观点调查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4):48-51.

[45]温仁百.建构话语规范:大学手机短信的批评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2012(3):27-30.

[46]章汝雯,周 群.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语言与权力现象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28-31.

[47]丁建新,廖益清.断裂的语篇:童话叙事中隐性对话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7(5):87-90.

[48]李桔元.互文性的批评话语分析:以广告语篇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0):17-20.

[49]赵 芃.话语秩序的动态特征:“价格垄断”的话语建构及其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4):22-26.

[50]张 杰.批评的转向:从语言学走向话语学[J].外国语,1998(4):21-24.

[51]田海龙.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9):339-343.

An lnvestigation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Critical Linguistics an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JIAO Jun-f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Based on critical linguistics an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papers published on 9 core foreign language journals in China during 1995-2013,this paper combines statistics and text analysis,discovers the changes of relevant papers in growth trend,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emphases and analyzes the methodology and content features of these papers.Besides,systematical review and summary are made for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n recent two decades.

critical linguistic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ethodology;research content

H030

A

(责任编辑:任中峰)

1673-3851(2014)06-0510-05

2014-06-26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03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08012-A)

焦俊峰(1974-),女,河南泌阳人,副教授,从事批评话语分析与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批评性语料外语教学
本期导读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删繁就简,切中要害
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濒危语言与汉语平行语料库动态构建技术研究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