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悼念恩师朱宝位

2014-05-23范若愚

棋艺 2014年2期
关键词:棋类蚌埠裁判

范若愚

初识恩师

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亲非常喜欢上象棋,旁观久了,逐渐有了兴趣。1982年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朱老师到学校选拔学生,我兴奋地下完了一盘棋后,被朱老师选中。后来,在市体育场棋类训练室,朱老帅让我和一个学棋比我长很长时间的同学下了一盘:他走仙人指路,我走的是送卒,那个同学大概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怪招,很快败下阵来。我就算是被正式选进了蚌埠市集训队。在当时,集训队的队员每个月还有几元钱的训练津贴,第一次可以挣钱了,更加激发了我的兴趣。一年多的训练后,我就代表蚌埠市参加省赛,并获得了第五名。1985年,我被安徽省队抽调长训,并在两年后成为正式队员。

未圆的少年梦

1960年,朱老师才13岁,便进入了安徽省队。期间,朱老师除了参加过全国象棋比赛,后期还转行投入击剑比赛,并获得了全国第五名。文革开始后,朱老帅从合肥回到家乡蚌埠,转入了教练行列。作为市一级的基层教练,除了自己的专业象棋以外,朱老师还兼围棋和国际象棋以及击剑教练。因为和击剑项目不在一起训练,在市体育场看台简陋的棋类训练室里,只要朱老师一走,我们几个调皮的同学就开始“大显身手”了。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我们最得意忘形的时候,他又悄悄地出现在训练室的窗户外,并进屋狠狠打了参与我们“活动”的自己女儿一记耳光,吓得我们再也不敢在训练时候捣乱了。

朱老师凭着恒心和耐心,先后带出了国际象棋全国少年冠军和围棋全国少年冠军,并先后向安徽省棋队输送了5名队员。在进入安徽省队后,专业的训练让我的水平迅速提高,怎奈水平和火候不到,从没有进省队之前第一次参加全国少年赛获得第11名,到后来进队后获得第8名、第9名,始终未圆朱老师三项棋全国少年冠军的梦。再到后来我退役转做少儿培训,一个学生获得了全国少年女子冠军,总算弥补了一些他老人家的缺憾。

裁判建树

朱老师很早离开专业队转做教练后,仍对棋有着小舍的感情。从1980年在当时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筹办了十二省市中国象棋邀请赛,包括胡荣华在内的44名棋手参赛,在当时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因成功筹办这次比赛,朱老师也得到了当时国家体委棋类处负责人的赞扬。后来,朱老师还先后申办了1987年和2000年全国象棋个人赛和全国围棋个人赛,比赛的组织接待工作得到参赛选手和中国棋院的肯定。

第一次看到朱老帅担任全国比赛裁判长是1984年在合肥举行的团体赛。那时裁判长还要负责编排,每天两轮比赛,连中午去吃饭时,都要事先和食堂打招呼留饭菜。随着担任裁判次数的增多,朱老师逐步萌发了采用电脑代替人工编排的想法。从1993年开始,朱老师和当时在蚌埠铁路电子计算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屈道良合作,开始研发“棋类竞赛定位编排系统”。从没有接触过电脑的朱老师硬是凭着自己的执著,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两人合作开发出了软件,并存当年的全国象棋个人赛和全国铁路首届“火车头杯”象棋赛上使用。经过不断改进,该软件1994年通过了国家体委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共19人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软件的使用,对象棋竞赛产生了重大影响:过去每轮比赛都需要几个人参加“抽签”编排,专门人员统计成绩等,现在只需一人独立操作,便可包揽以上所有工作任务,大大节约了办赛开支,并杜绝了人们对人工编排结果公正性的质疑,对推动象棋比赛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有着深远的意义。

对规则的专注倾注了朱老师的心血。从开始跟他学棋到后来学习裁判,朱老师对规则的专注让我记忆犹新。我刚开始接触规则是1984年参加全国少年赛时,那时朱老师刚拿到了《1984年象棋竞赛规则(试行)》,便随手摆了几个棋例让我判断。在做棋手时,从没有想过裁判的事情,近6年的专业比赛中,只记得一次1988年团体赛的裁判长是戴荣光,因为我提出三次循环后裁判长判决的。退役到铁路后,对象棋的一份感情仍难割舍。开始经常参加一些业余比赛,后来进了机关,再请假出去比赛越来越难,便下决心转行做自己喜欢的棋类培训了。随着时间的宽松,参加比赛和当裁判的机会多了起来。真正开始学习规则,是参与朱老师执笔的几次规则修订。因为朱老师不接触电脑,他写好手稿以后,便会约我从合肥赶到蚌埠他的家里,边把手稿打印出来,边把他的修订思想向我阐述。有时为了按时交稿,经常通宵达旦。《2007试行规则》倾注了他的心血,他的主导思想就是简明化,缩小与《亚规》的差距。对自己的学术观点,他在任何时候都很鲜明,表现了为人的刚正性格。我从裁判员到裁判长的点滴进步都倾注了朱老帅的期望、培养和心血,他对学术的钻研和执著精神,也让我自惭形秽。

著作丰厚

除了培养后辈,几十年间,朱老师发表论著200多万字,独撰或与他人合著《渊深海阔》、《象棋入门》、《象棋基本杀法》、《象棋世界大战》、《全国象棋赛对局精选》、《棋盘上的三国演义》等多部著作。其中,与刘国斌合著的《渊深海阔》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棋书评展一等奖,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度。2013年,他又与刘海亭合作,出版了4本象棋布局专著,并完成了第5本的初稿。

从13岁开始,朱老师把53年的年华献给了象棋事业,象棋历史不会忘记他。2012年中国象棋协会成立五十周年表彰会上,朱老师被评为突出贡献奖。

在得到朱老师去世的消息后,中围棋院象棋部领导专程赶到蚌埠送别;全国裁判界的棋友有的不远千里来为他送行;有的则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哀悼。

死者安息,生者奋然。您未了的事业,会得到传承和光大!谨以此文悼念恩师朱宝位。

猜你喜欢

棋类蚌埠裁判
NBA本赛季有5位女裁判
小院系列之二
两袖清风
算“10”
听提示猜数
漫画
蚌埠儿童绘画作品
棋类游戏
棋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