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前夕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
2014-05-23刘明辉
刘明辉
【摘 要】“文革”前夕,中共发动了一场开始于军队系统,继而蔓延到普通劳动者的大规模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这段历史时期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因为发生在“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和简单化的歧路。但这段时期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也总结了许多群众性学习经验,涌现了一些先进集体和典型个人,对于他们的经验教训需要一分为二的分析。
【关键词】“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军队系统;普通劳动者
“文革”前夕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首先开始于军队系统,解放军指战员是学习的主体。1963年“四清运动”开始后,突出政治,大学毛泽东著作成为“四清”运动的一项主要内容,普通劳动者也成为了学习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解放军指战员对毛泽东著作的学习
1959年9月,林彪在全军高级干部会议上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捷径。”1960年2月,林彪在广州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又提出学习毛泽东著作要背警句。1960年9月12日,林彪在军委常委扩大会上呼应毛泽东提出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而提出了“四个第一”。1960年9月,林彪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吹捧毛泽东思想是“站在最高峰,站在新思想的顶峰”,要求全军把学习毛主席著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1961年1月,林彪又提出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三十字方针——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1961年4月间,林彪又要求《解放军报》要经常选登与当时形势、任务有关的毛泽东语录。1964年1月,解放军报社遵照总政指示,编印了《毛主席语录》以供内部学习之用。①1964年,林彪针对全军兴起的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大练兵的运动,提出“一定要突出政治”,政治可以冲击一切,要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单纯技术观点和单纯生产观点。1964年12月,林彪在接见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和《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唐平铸时指出:1965年应当着重抓政治思想工作,首要的是大抓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坚持“四个第一”,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毛泽东阅了林彪的指示后作出批示:“完全同意, 照此执行。执行中逐步总结经验,大约一年总结一次,至多两次也就够了。”②在这一指示的引导下,《解放军报》在1965年3月18日发表题为《掀起更大更广泛的学习毛主席著作新高潮》的社论。“社论”强调要以延安整风的精神面貌来学习毛主席著作,狠抓“用”字,做到活学活用,以期达到领会毛主席著作的精神实质,把学习和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的目的。“社论”还指出了学习运动要着重学习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毛主席关于正确思想来源于实践、一分为二、从必然到自由等辩证唯物论思想;毛主席关于军队建设的思想;学习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我军永远是战斗队的思想。①与“社论”指出主要的学习内容相呼应,《解放军报》刊登的《连队学习毛主席著作辅导》还列举了主要学习著作。包括:《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会议上的讲话》、《新民主主义论》、《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反对自由主义》,等等。《解放军报》的“社论”和列举的主要学习著作指出了这次学习的重点——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和工作方法思想,其目的是要教育全国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解放军指战员对这次学习运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们不仅学理论、用理论,而且还撰写文章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宣传。《我是怎样做连队生活管理工作的——在济南部队一次座谈会上的讲话》(解放军某部司务长孙乐义)、《<反对自由主义>给我的教育》(解放军某部炊事员翟开桂)、《做战士的贴心人——学习<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解放军某部连长刘贵发)都是解放军战士学习毛泽东著作所撰写的心得体会的代表作。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时期的毛泽东著作学习运动,还是有不少积极的地方值得借鉴。但在当时“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的背景下,“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很快就走上了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和简单化的歧路。这时候的毛泽东著作学习运动充斥着大讲阶级矛盾,大搞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兴无灭资,用毛泽东思想改造、重塑、造就“新人”,使毛泽东思想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标杆作用的不良气氛。《让毛泽东思想在连队扎根》(解放军某部红九连政治指导员陈金元)文章在介绍军队政治工作经验方面有可取之处,但通篇充斥着兴无灭资的味道。这就是当时大讲阶级矛盾、大搞阶级斗争在军队的体现。《我开车的一些体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部队某部汽车驾驶员谭显彬)运用了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解决了人和车、快和慢、得和失、有理和无理、顺利和不顺利、大事和小事、突然和不突然等问题②,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一次很好的实践。但文章却有夸大毛泽东思想作用的倾向。
普通劳动者对毛泽东著作的学习
20世纪60年代,国内国际形势开始出现不少新的变化。就国内形势而言,党内高层在如何看待国内困难和包产到户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毛泽东把一线领导人对国内困难接近真实的看法斥责为“黑暗风”,把兴起于安徽农村而被一线领导人支持的分田到户、“责任田”、包产到户斥责为“单干风”。就国际形势而言,中苏关系破裂和周边局势恶化,引起毛泽东对国际“防修反修”战略的思考。正是鉴于对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估计,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重提阶级斗争。随着《前十条》、《后十条》的出台,原先的“四清运动”(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和“五反运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汇流而成的“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的“四清运动”就在全国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
“四清运动”和军队系统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是密不可分的。1965年军队系统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发展到着重抓政治思想工作的阶段。即首先大抓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坚持“四个第一”,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5年10月,毛泽东又在总政《关于突出政治、落实四好、加强战备的情况和意见(草稿)》上批示:“此件已阅,很好。”这样一来,学习毛泽东著作便成为正在开展的城乡“四清”运动的一项主要内容。普通劳动者在这次学习运动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以学习《反对自由主义》为例,许多普通劳动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了大量学习文章。《不能对自己自由主义》(洛阳热电厂工人张绍兴)、《维护集体、坚持原则》(山东省日照县安门庄工读小学教师王玉兰)、《五学<反对自由主义>》(河北省蓟县直属机构机关幼儿园教养员金雅彬)、《不能跟错误思想“和平相处”》(河北大学哲学系助教兼政治指导员王凤岭),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些文章都谈到学习毛泽东著作要采取活学活用和学用结合的学习方式。要有坚持原则,坚持斗争,认真开展批评自我批评的学习态度。要努力加强革命队伍的组织纪律,以期为学习运动创造良好的组织保障。要达到坚决反对资产阶级个人思想,树立无产阶级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做一个忠诚的、坦荡的、积极的、正直的共产党员的学习目的。①但囿于时代局限,学习运动出现了夸大毛泽东思想作用的倾向。《不断前进的动力》(山东莒县书院公社西书院大队妇代主任陈兰花)介绍了作者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方法: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学习的目的:为革命学习、为人民学习;学习的毅力:没有时间就挤出时间,不懂就问,不学好不罢休。这种方法、态度、毅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文章说的“毛主席的话一用就灵”,“俺心中的红太阳”,则带有明显的夸大毛泽东思想的作用,大搞个人崇拜的倾向。②《勇气、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学习毛主席著作打开了我治疗疑难眼病的通道》(济南市立第二医院眼科副主任陈智慧的文章)提出“要有无产阶级的立场和感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从框框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运用辩证法,把工作做好;“向最好处争取,从最困难处设想”,要在战略上藐视一切疑难杂症,在战术上充分重视每一个技术问题,刻苦钻研,精益求精。③这篇文章解决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问题。但这篇文章又强调要做到政治统帅技术,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则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可以说,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情是高涨的,态度是诚恳的。但因为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带有把毛泽东思想简单化和庸俗化的倾向。
余 论
“文革”前夕“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总结了许多群众性学习经验,这些经验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比如,新疆八一农场二队常年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验:干部学在前头;不断提高群众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学习骨干;运用“三结合”的学习方法,即要结合生产学,结合各个时期的思想问题学,结合形势教育和政治运动学。④这种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提高群众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的时效性和目的性的经验是值得我们汲取的。但因为当时阶级斗争的背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逐渐走向庸俗化和简单化的歧路。因此对于这段时期总结的群众性学习经验,我们也需要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我们以江苏邗江县方巷公社方巷大队在社教中总结出来的“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的“方巷经验”为例进行分析。“方巷经验”共有七条:一是工作队学在先,带头用;二是大张旗鼓地宣传毛泽东思想;三是形成领导核心,建立活动阵地;四是活学活用,落脚到用;五是“广种薄收”、“百花齐放”;六是朝“精耕细作”、“持之以恒”方向发展;七是经常抓“六篇”必修课的学习,即《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反对自由主义》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的“反对个人主义”、“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⑤坚持政治领导、干部带头、活学活用、大搞群众运动,精读和通读相结合,结合实际需要学习毛泽东著作是“方巷经验”的精髓。其中,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形成坚强领导核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形成示范效应和轰动效应,要突出重点,强调毛泽东思想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价值,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大搞群众运动,学习中突出政治却因为带有浓郁的时代特色而需要谨慎地对待。
“文革”前夕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还树立了一个先进集体——李家庄团支部。李家庄团支部在临朐县城关公社,是山东省的四好团支部标兵。这个团支部从实际出发组织青年学习毛泽东著作,领导得活,辅导得活,青年学得活,用得活。使之成为先进集体的经验包括:坚定的学习自觉性——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提高自觉性,把学习毛泽东著作摆在第一位;因人制宜的学习原则——启发自觉,坚持自愿,由少到多,逐步发展,形式多样,区别对待;民主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从青年的活思想出发,组织学习毛泽东著作,采取民主讨论的方法,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方法,引导青年逐步自觉地接受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生动活泼的学习风气——抓时机、抓特点、抓行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使青年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味道,越有收获;形成领导核心——团支部干部和学习辅导员带头学,带头用,带头宣传,首先自己活学活用,同时帮助青年活学活用。应该学,这种学习自觉性、学习原则、学习方法、学习风气、形成领导核心的经验在当下依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革”前夕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还树立了一些典型个人来推动学习运动的开展。代表人物有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陈永贵。雷锋精神,最初就是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的精神。雷锋对于毛主席著作具有无比深厚的阶级感情。他把读毛主席的书,活学活用毛主席的书当成粮食、武器和方向盘。他说:“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他以“钉子精神”学习毛主席著作,这种劲头是值得学习的。焦裕禄学习毛主席著作,注重在“用”字上下功夫。他把毛主席著作当作自己工作的最高指示,树立了彻底地完全地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带领兰考人民进行了除“三害”的伟大斗争。铁人王进喜说:“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就有使不完的劲”。他以学习毛主席著作为精神动力,革命加拼命,形成和践行了铁人精神。抓思想、促生产、促技术是陈永贵治理大寨的经验。而“抓思想”就是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在学习过程中,陈永贵注重领导干部带头学,突出核心学习小组的带动示范作用。这些先进典型对毛主席著作的感情,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然,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其思想明显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例如,陈永贵关于“毛主席的话就是最大的政治”,“千条万条,突出政治第一条;这重要,那重要,毛泽东思想挂帅最重要。”①的言论明显是阶级斗争扩大化时期过度突出意识反作用的体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是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总的来说,“文革”前夕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所总结的群众性经验,所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典型人物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感情值得我们借鉴。但其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简单化的倾向,以及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时代局限性则需要摒弃,并且力求在当下的学习型政党建设中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作者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