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红麻产业发展瓶颈及其对策
2014-05-23宋岩王道波
宋岩 王道波
摘 要:首先从广西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红麻种子繁育基地的角度,介绍了广西种植红麻的优势。然后指出红麻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品种资源不足;种植技术落后;种植不集中;缺少深加工企业;生产条件和抗灾害能力差。接着介绍了广西红麻产业发展的机遇:红麻的自身优势;广西悠久的麻类生产历史;种植红麻的生态效益;天然纺织材料的需求。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政策引导;加强红麻科研;大力发展红麻的深加工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品牌战略。
关键词:红麻;产业化;广西;对策
中图分类号:S563.5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4.017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是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Hibiscus)的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其纤维吸水快、散水快,抑菌抗菌[1-5],所以其以巨大的生物产量、极强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以及品质可与针叶林木相媲美等突出优点而备受关注[2]。红麻世界分布很广,主产国有中国、印度、泰国、印尼、越南、南非等,我国红麻的主产省有广西、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福建、湖北和江西等[5]。
1 广西发展红麻产业的优势
1.1 自然条件
广西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地区,北回归线横贯广西中部地区,南接北部湾,是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的地带。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夏多冬少。
1.2 传统红麻种子的繁育基地
我国红麻种子繁育地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这些地区气温较高,光照时间长,降水充沛,满足红麻种子的生产发育条件。这些繁育地每年向全国麻区提供高品质的麻种,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最大的麻种生产区,自2000年以来,广西的红麻留种面积一直维持在300 hm2左右。广西留种红麻的春播一般选择4月下旬开始,收获期一般在11月底[6]。
2 红麻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红麻新品种欠缺
广西大学虽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了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资源,实现了三系配套,并培育出“红优2号”等新品种,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也选育出红麻良种“南选”和“宁选”等,但这些品种更新慢,不能适应企业和农民对适合广西本地红麻新品种的需求。
2.2 种植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
麻类是我国传统的纤维作物之一,长期以来沿用手工或半手工方式收获,农机具作业少。红麻收剥和种子脱粒是制约红麻大面积发展的瓶颈之一,因为这两道工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费时费力,如果使用人工收剥和种子脱粒,1 hm2红麻至少分别需要375和225个工人,再加上种植和脱胶的费用,导致麻农的经济收入非常低[7]。
在加工过程中,由于仍沿用烧碱蒸煮、水沤洗等传统脱胶方法,水量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麻纤维制成品率低,资源消耗大,效益不高。因此,在红麻的种植和生产中应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实现红麻收剥和种子脱粒的机械化,不仅能提高红麻的质量,而且为麻农节省大量的费用,有效地增加麻农收入[8]。
2.3 种植不集中
目前广西没有种植红麻的大型集团企业,基本以农户种植为主,其中桂林、贵港、南宁、北海等地都有红麻种植,但极度不集中,缺少统一规划。种植的不集中就给红麻纤维的收购、深加工带来很大的麻烦,抑制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进入恶性循环。
2.4 缺少深加工企业
到目前为止,广西红麻的用途仅仅局限于麻绳、麻袋、绑其他作物用的支撑物等,没有一家大型的深加工企业,这就导致红麻很难开展大面积种植。
2.5 生产条件和抗灾害能力差
北海种植的红麻易受到洪涝灾害、热带风暴和暴雨等的影响;桂林等地的红麻易受到低温的影响;其他地方种植的红麻,主要分布在丘陵、坡地,水肥流失严重,耕作层瘠薄,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少,NPK含量低。不管种植在哪里,均容易发生春旱,严重地影响红麻播种及出苗整齐度。
3 广西红麻产业发展的机遇
3.1 红麻自身优势
红麻的生物产量为普通树木的3~5倍,高于速生桉,二氧化碳吸收能力为森林的5~8倍,被视为未来派优势作物。红麻可全秆制造优质纸浆,可以生产轻型建材,还可以用于制作汽车内衬和家居装饰产品。红麻的种子富含亚油酸,榨油后的油粕富含粗蛋白,同时其花和叶里面也富含木槿酸,可用于生产饮料。红麻的综合利用价值非常高,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3.2 广西悠久的麻类生产历史
建国前,广西大部分县种植黄麻,1951年红麻在桂林种植取得成功,红麻逐步取代黄麻在柳州、玉林、南宁等地得到推广。1957年已推广0.82万hm2,1966年达4.769万hm2。20世纪80年代维持在2万hm2左右,年生产红麻种子500万kg左右。受化纤纺织材料的影响,广西红麻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但2008年仍然保持在0.5 hm2左右,年产红麻种子800多t[9]。
3.3 种植红麻的生态效益
相对于其他植物,红麻的生态效益非常高,具有较强的抗大风、耐盐碱、抗干旱、耐洪涝的能力,4个月左右其茎秆的高度可达4~5 m,而普通的木材生长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同时其栽培技术简单,根系发达,入土很深,可达到增深和保护耕作层的目的。红麻对大雨有明显的缓冲作用,避免水土流失,防止土壤退化和沙化。红麻植株还有净化污水、除去有害成分的功能。红麻还适合在盐碱地种植,是一种很好的盐碱地功能植物,广西沿海地区有大片的盐碱地,种植红麻高效可行,还能够建立起大规模的红麻原料生产基地。大面积种植红麻还能减少广西造纸产业对桉树的依赖,有利于减缓种植桉树引起的生态危机。
3.4 天然纺织材料的需求
21世纪以来,人类更加关注健康和生态这两大主题,纯天然的红麻制品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成为时尚消费的不二选择。全球对天然纤维的需求量正逐年递增,麻类纤维织物的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递增 。具有纯天然性的红麻纤维产品是可再生资源,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透气性好,穿着舒适,可以抑制细菌再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9]。
4 广西红麻产业发展对策
4.1 政策引导
4.1.1 优化红麻种植区域,扩大红麻种植面积 广西红麻种植面积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相对于发展深加工企业仍然不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首先是减少其他低值作物的种植;其次是开发利用荒地、低产地、丘陵地等,利用红麻耐旱耐瘠瘦的特性,尽可能不与其他高产值经济作物争地;最后,对红麻的生产、加工、销售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使各种类型的土地尽其所能,种植不同用途的红麻,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红麻与其他农作物协调发展[10]。
4.1.2 红麻深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 红麻深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税收方面的优惠;二是贴息利息;三是优先安排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
4.2 加强红麻科研
4.2.1 红麻新品种的选育 红麻新品种的选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适应广西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新品种的选育;其次,新品种的引进与试验,寻找适合本地的品种;再次,针对不同深加工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选育适合广西丘陵种植的新品种;最后,培育抗逆性强的品种,例如纤维品质育种、抗旱育种、耐盐育种等。
4.2.2 良种配套栽培良法 我国河南、安徽等省对红麻高产栽培技术均有很多研究,但广西的相对很少。同时,各省的气候及土壤类型均不一样,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也不能通用;另外,不同品种的高产栽培措施也不相同,不同用途的红麻对应的栽培措施也不相同。所以需要深入研究适合广西红麻种植的良种良法配套措施、不同需求对应的栽培方法。
4.2.3 收获技术 收获技术主要包括剥皮机械化和麻纤维生物脱胶技术。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实现红麻收剥和种子脱粒的机械化,减轻麻农的劳动强度,为麻农节省大量的费用,有效增加麻农的收入,提高麻农种植的积极性。麻纤维生物脱胶包括纯菌种脱胶和酶法脱胶,其中酶法脱胶研究的比较晚。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所的研究人员通过试验验证了这两种脱胶技术的可行性,但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3 大力发展红麻的深加工产业
4.3.1 纺织产业 红麻具有吸湿性强、散水快、可降解、环保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地毯生产和装饰用布。随着人们对纯天然的红麻纤维产品和装饰用布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纤维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
4.3.2 造纸产业 随着世界对纸张需求的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在寻找造纸原料的替代品,其中美国的国际造纸公司、北美红麻造纸公司和南方新闻纸公司投入大量科研资金,开发红麻的全秆造纸技术,取得丰硕的成果。我国是纸浆生产大国,但国产木浆的产量不高,绝大部分依靠进口。我国有如此丰富的红麻资源,可以推进红麻全秆造纸技术,取代新闻纸中的木浆,填补我国高档造纸的空白[12]。
4.3.3 生物质能源 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对石油的需求。为解决面临的能源危机和日益增长的环境污染,全球都在开发新的能源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红麻可用于生产工业酒精,是极具潜力的工业原料,每1 hm2麻类作物干物质酒精的产率明显高于玉米秆,红麻可以满足对新型能源的需求[11]。
4.3.4 麻地膜 麻类纤维具有可降解、环保等特点,以麻类纤维为原料,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制造的环保型麻地膜,具有强度大、保温、保湿等特点,能更好地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同时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提高土壤的肥力。麻地膜比塑料地膜更具有抗拉力,适宜大面积机械化铺膜,可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大力推广麻地膜的应用以取代塑料地膜,可以解决“白色污染”的世界难题[11]。
4.3.5 麻塑复合材料 近年来,以麻纤维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汽车工业。麻塑复合材料具有绿色环保、防火、绝热、隔音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汽车的内壁装饰、窗帘和车内地毯[11]。
4.3.6 红麻纤维板 红麻纤维板产业处于技术和生命周期的成长期。产品供给小于市场需求,且供给存在一定的缺口。从生产者角度分析,由于该产品需要大量原料,所以适合在广西生产。同时,国内市场没有传统产品的激烈竞争。
4.4 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品牌战略
4.4.1 树立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大型的红麻繁育基地,引导农户加入红麻生产合作社,形成独具特色的红麻发展模式。为了更好地推动广西麻业的发展,国家应给予政策倾斜,金融部门应为龙头企业提高利息优惠的贷款,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9]。
4.4.2 建立红麻种业繁育基地 一直以来,广西是全国红麻种子的主产地。建立红麻现代种业繁育基地,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现产销对接,规避投资与经营风险;二是以龙头企业的大型红麻繁育基地为依托,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培育出适合广西生产条件的优质红麻种子,满足企业和麻农对红麻优质种源的需求;三是通过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先进的宣传手段,把优质种源送到千家万户,提高麻农种植红麻的积极性。
4.4.3 实行品牌战略 广西红麻产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推行品牌战略:首先,在农业生产上树立做大、做强的观念,引导麻农科学种麻,提高红麻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企业对最优质红麻的需求;其次,在加工业方面,引进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出高科技含量的红麻产品,创建自己的品牌产品,推动广西麻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建基,祁建民,王晓飞,等.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其主成分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6):561-564.
[2] Tahery Y.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biomass production of kenaf[J].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1,10(63):13 756-13 761.
[3] Bahtoee A,Zargari K,Baniani E. An investigation on fiber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Kenaf (Hibiscus cannabinus L.) genotypes [J].World Applied Sciences Journal,2012,16(1):63-66.
[4] 陈幼玉,林荔辉,吴建梅,等.红麻亲本与杂交组合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J].中国麻业,2004,26(6):261-266.
[5] 杨健;孔祥军;周不进,等. 红麻种子发芽期对NaCl的耐性鉴定[J]. 天津农业科学,2013,19(8):10-13.
[6] 付远志.浅谈我国麻类作物的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8):109-110,123.
[7] 谭石林,陈强云,赖权杰.我国红麻种子生产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麻业,2006,28(3):151-154,165.
[8] 祁建民,方平平,林荔辉.浅析黄/红麻发展的技术瓶颈与政策支持[J].中国麻业科学,2007,29(S2):408-411.
[9] 顾智炜.我国黄/红麻生产现状及机械化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10] 黄其椿,李初英,赵艳红,等.广西麻类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麻业科学,2011,33(4):202-205,214.
[11] 吴建明,李初英,赵艳红,等.广西大麻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4):229-231,242.
[12] 孙进昌,彭源德,皮珊.麻类作物的用途及发展前景[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3):66-68.
[13] 方平平,祁建民,粟建光.世界黄麻红麻生产概况与发展前景[J].中国麻业科学,2009,31(3):21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