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 淬炼监督刚性
2014-05-23史巧云
/史巧云 周 昕
“人大不是具体事务处理的一线,而是在监督的一线。”、“百姓关心的问题就是人大工作的‘一线’”……在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代表们纷纷围绕人大工作如何找准“一线”定位,增强监督实效,搭建平台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等建言献策。
找准“一线”,实时“在线”,关键时刻不缺位
为了把准“一线”脉搏,近年来,浙江省各级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各种听取基层代表意见、联系基层群众的途径和模式,比如创设代表工作站、代表进网格、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确定监督议题和立法过程中广征民意等等。
“人大只有找准‘一线’,才能做到不‘越位’、不‘缺位’,真正发挥一线作用。”省人代会上,省人大代表、奉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涛认为,只有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把准“一线”脉搏,人大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大工作不可越位滥作为,更不能缺位不作为。”周涛代表认为,人大除了要找准“一线”、守住底线,更要实时“在线”,做到关键时刻不缺位。
“人大监督必须注重时效。”对此,省人大代表、嘉兴市南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谢立昕也深有同感。从事人大工作多年,谢立昕代表认为,一些地方人大的监督工作始终停留在事后监督状态,常给人以“反应迟钝”、“慢半拍”的感觉,其监督的滞后性已严重影响监督效果。
他建议,人大的监督工作应该靠前站,对一些重大事项、民生工程应积极尝试参与性监督、过程性监督。
在嘉兴代表团的全团会议上,来自卫生系统的省人大代表龚遂良也提到,针对一些热点突发事件,人大应该做到“实时监督”,他建议在当前禽流感病例不断增加时,省人大常委会应及时组织视察。
不过,令他欣慰的是,当杭州市饮用水出现异味时,省人大常委会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大代表实地视察杭州自来水供应保障情况。
“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如果人大集体失语,代表会有意见,群众也会有意见。”省人大代表、龙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钟鸣激动地说:“人大就是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该发声时就发声,才能做到有威、有为、有位。”
持续“在线”,“用好”权力,增强监督实效
“人大监督不仅要实时在线,更要持续在线。”省人大代表、杭州市上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丁晓芳认为,人大工作除了要实时“在线”,不轻易“掉线”,更要“持续在线”,才能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她告诉记者,人大监督的重点往往也是政府施政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绝非一次视察、一次审议就能见效,往往需要人大敢于顶真,持续问效。像无证无照餐饮问题,是困扰杭州老城区市民的一大顽疾。为此,上城区人大常委会年年将其列入重点监督议题,一盯就是三年,先后就此开展调研、视察、约见、暗访等,终于缓解了无证无照餐饮油烟扰民、噪音扰民、食品安全卫生堪忧等问题。
认同丁晓芳代表这一观点的人大代表不在少数,钟鸣代表将这种“持续在线”的监督状态理解为“蚂蟥精神”。工业用地投资不足、非法买卖、效能不高问题,一直是困扰龙泉市发展、群众关心的敏感问题,在2012年初的市人代会上代表反映强烈,并被列为重点议案交人大常委会办理。
为此,龙泉市人大常委会打出了一套监督组合拳: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视察、听取审议专题报告、专题询问、作出相关决定、就决定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等等,终于遏制住了龙泉市工业用地非法买卖的势头,有关责任人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钟鸣代表说,工业用地管理已被列为本届龙泉市人大的重点监督议题,接下来,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都会听取市政府关于加强工业用地使用管理决定的落实情况汇报。
近年来,为了不断增强监督实效,浙江省各级人大在充分用好一些常用监督手段的同时,还适时启用了一些长期休眠的监督手段,有效增强了人大监督的刚性。
省人大代表、温州龙湾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赞认为,在我们不断强调“用好”手中权力的同时,人大还须在“用足”监督手段上下足功夫。从2013年开始,龙湾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政府相关工作报告时,每次都会就一些重点问题安排“询问”。这样一来,前来参会的部门列席人员都有了压力,整个与会过程都不敢懈怠,有效提高了人大审议质量。
满意度测评是近几年各地人大监督实践中比较有效的一种监督形式。可久而久之,由于测评项目过于笼统,致使“不满意”票鲜见于各个测评现场,大大减弱了满意度测评的有效性。
“这样的满意度测评更具针对性、客观性,其结果令有关部门心服口服,也能让他们好好体会其中的责任和压力,真正推动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周赞代表认为,要想提高监督实效,就必须用足、用好每一项监督手段,并且配套出台系列后续跟踪监督机制,从而真正发挥人大的一线作用。
搭建平台,办好建议,发挥代表一线主体作用
“在重大建设项目民主决策中,要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要进一步推进省人大代表参与地方人大监督工作。”
“建议组织协调不同领域的代表,围绕同一或同类主题开展联合调研。”
…………
在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代表们就发挥代表职能作用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丁晓芳代表认为,要想发挥人大代表的一线主体作用,首先得有平台,服务代表的平台,代表联系选民的平台。
“信息技术是推进人大工作的重要手段,人大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代表履职平台。”省人大代表、浙江安吉致晟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究员王盛建议,省人大还可通过为代表开通微博等途径,促进各级代表履职。
除了搭建网络平台,2013年,省人大常委会还以“关心母亲河溪,查找水污染源,恪尽代表职责”主题活动为载体,动员全省8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共同打响治水攻坚战,积极发挥各地代表在“五水共治”工作中的一线主体作用。目前,全省有6.5万多名代表登记活动情况,巡查河溪2.4万多条(段),查明污染源3.1万多个,提出治理建议2.9万多条,各级人大汇总后交有关政府办理1.4万多件。
谢立昕代表认为,通过搭建有效的平台,让代表积极参与常委会重点监督工作,可有效发挥代表一线作用。除此之外,他认为,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建议是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另一方面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省各级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建议督办形式,落实建议办理责任制、常委会领导亲自督办重点建议、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等等。
面对个别承办单位“重答复,轻办理”、“不在办理上下功夫,在人情公关上下功夫”的现状,一些地方人大又在提高建议办理“满意率”含金量上下足了功夫:台州玉环县将建议办理是否满意由领衔代表一人说了算改为代表小组集体商定,用制度告别了抹不开的面子;绍兴柯城区开始试行对建议办理绩效进行测评……
在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李步鸣、谢立昕、马国华等代表也建议省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大代表建议的督办力度,向代表报告议案、建议办理结果,包括办结率、解决率、满意率等,及时通报“不满意件”,并将建议办理结果列入省级部门年度考核。